中考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误区与对策

时间:2022-08-09 08:01:48

中考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误区与对策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体育中考测试在发挥其独特作用的同时也凸显弊端,应试教育现象日趋严重,在某种程度上与新课程改革相抵触。通过对体育中考背景下的教学误区进行解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旨意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正常化,有利于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体育中考 教学误区 对策

0.前言

中考体育考试是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制定的考试,是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和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手段。体育中考实施多年来,确实提升了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的地位,促进了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学生参与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身体素质得以全面提高。然而,体育中考也逐渐凸显应试弊端,失去了对体育教学的正确导向,违背了实施的初衷,束缚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1.体育教学的现状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传统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一,对学校体育本质的认识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意识层次上。体育教学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场地不足、资金短缺等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着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仅有的器械长期闲置不用造成丢失或损坏、球场跑道长年失修等等现状。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滞后,没有从提高学生素质的高度去认识体育教学,极大地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2.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2.1.典型的应试教学模式。在体育中考的压力之下,为了在体育测试中取得好成绩,不少教师采用以考试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考考什么项目学生就练什么,不在考试范围内的教材则置之度外。众所周知,中考测试的项目不多,不可能覆盖所有的教材,虽然大多数学生能获得高分,但除考试的项目外,其余的运动都不会的尴尬局面,对学生今后进入高中阶段自主选修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今后的运动学习。

2.2.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混为一谈。在应试教学模式下,教师把体育教学变成了运动训练。为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应试技能,教师往往根据业余训练的经验,把普通的学生当成了课余训练的运动员。每堂课只针对特定几个项目重复进行枯燥的高强度练习以期达到理想的成绩,置学生学习兴趣、个体差异和主体地位等教学理念于不顾,结果学生达到了考试的要求,可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态度和认知产生了严重的偏差。

2.3.魔鬼式的突击训练教学模式。突击训练的优点在于针对性强、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少,能在短时间内就取得理想成绩,可谓低投入高产出,体现在考前几个月搞集中训练,充分利用三操两锻炼的时间,针对考试内容进行的魔鬼式训练。体育中考毕竟是达标考试,考核的标准不高,绝大多数学生能取得良好的速成效果,身体素质确实有了飞速的提高,达到了提高考试成绩的目的。

2.4.体育教育理念的偏差。误把体育教学当成了应试教育的工具,把突击式训练教学方式误认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甚至是素质教育新的突破。这种突击式训练是违背体育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对学生在体育的认知、心理和态度方面造成了严重的扭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3.解决教学误区的对策

3.1.扩大考试的范围,增加必测类和选测类项目,抑制突击训练带来的应试教学现象。以泉州市2013年体育中考为例,考试分为速度耐力、身体素质、球绳三个大类,共五个项目。它含盖了体能、素质和技能三领域,能全面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项目越多,应试的难度就越大,选项增多,教师教学任务也就相应加重,突击训练的时间就相对减少。教师对教学应该有一个长期的规划,不能在初三阶段才突击训练,可以在初一、初二时适当导入,教学内容丰富化和模式多样化,这样体育教学才能规范化。

3.2.适当加大技能类考试的比例,促使教师重视技能教学。如今不少考试的项目中大多是技术含量较低的项目,例如立定跳远、跳绳、仰卧起坐、实心球等。学生在教学训练中反复重复机械性的动作,早已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造成了厌学情绪,影响了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谈化了运动技能的教学,丢失了体育教学的主要领域,与新课标理论要求是相违背的。

3.3.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完善中考评价体系。如今,在体育中考中一般只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这样的好处在于操作性强,比较客观公正,弊端在于评价的范围比较狭隘,不能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新课标中提出了评价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武术和体操类项目就是通过定性评价方式。众所周知,定性评价其实在竞技类比赛中同样被广泛采用,例如体操、跳水等项目就是通过裁判员依据规则进行定性评价的,关键是在于裁判的专业素养和规则的公平合理。定性评价反过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4.积极推行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初中体育教学应试化现象的产生应归咎于学生的普遍下降的身体素质.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缺乏时间去锻炼,造成体育运动不足,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得不到保障,更不要说是运动技能的掌握了。仅仅靠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来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去课外练习巩固才能掌握,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在这样的困境下,教师也只能舍弃中考外的教材内容,把剩余的课堂时间用到强化应试内容上来。可以说也是不得以而为之,随着中央“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方针的实施,学生的健康水平会有一定的提高,这种应试化的体育教学方式会得到相应的缓解。

4.结论

体育中考改革的根本任务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要达成这个目标首先应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解决考什么,练什么的教育乱象,促使体育教学的常态化、规范化发展,发挥中考体育测试正确的导向,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永年,探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新航线[J]中国学校体育

2.王秀兰,韩海军.育新课程标准对中考指导作用的指导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3.魏志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上一篇:指导学生“以声带情 以情感人”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教学语言与地理课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