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阅读

时间:2022-08-09 06:08:38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阅读

一、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将书本看作“死”的东西,并不注重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交流,学生接受教师教条式讲解,对中心思想做单一把握,对段落、层意的理解众人一辞,缺乏新意,导致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没能够让读者自己与作者本身建立起很好的交流渠道。新课标要求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对文学作品研读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学生通过一定形式的自悟活动对语言文本的思想内容有了了解和感悟,他们自身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也就有了一次升华与洗礼。这种升华与洗礼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学习文本,感悟文本的习得体验过程。学生在这种感悟习得的过程中也对自己由文本的理解转化为一种习得生成,这种习得生成正是学生所应获得的东西。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精心阅读,逐步地感悟名著中的深远主题思想,也就为培养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二、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1.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教师就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情感融入到教学当中,引发学生的共鸣,使教学情境进入最佳状态。

2.创设情境,激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预先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创设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从朗读中体会情感。

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范读课文,尤其是用成功的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进入角色,不仅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之中,而且从这篇散文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

三、 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可或缺,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却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语文学习是一种内化知识从而陶冶情操的活动。对于同一文本的体验而言,个体之间势必存在差异,甚至是比较巨大的差异;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后,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可能就会更深一层。

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忽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和审美教育,知识将是一片“散沙”,作为一个教育者,不掌握驾驭学生情感的技巧,不善于使用情感艺术,不可能是一个优秀教育实践者。“没有水就不会有鱼,没有情就不会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通过情感教育阅读使学生在情感教育的培养中,得以提升人文理想和审美情感。

上一篇:浅谈我的初三语文教学 下一篇:如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