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时间:2022-08-09 04:53:34

妇科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中图分类号】R6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62-01

我院于2008年9月收治1例宫颈癌IIa术后5天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女,54岁,宫颈癌IIa术后第5天出现下肢疼痛肿胀。查体:左下肢明显粗于右下肢。左下肢膝上15公分与右下肢膝上15公分周径相差3公分。左下肢触痛。血管彩超提示:左下肢髂外血管静脉血管血流缓慢。呈“云雾状”改变。予制动抬高患肢,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钠4000u皮下注射。治疗20天后好转,左下肢膝上15公分与右下肢膝上15公分周径相差1公分.抗凝药减量使用,转肿瘤科行放疗1疗程。出院诊断:(1)宫颈鳞状细胞癌IIa期,(2)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药使用3月停药。随访2年患者肿瘤无复发,左下肢无明显异常。

2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易出现精神紧张、恐惧、抑郁或烦躁、易怒等情绪,我们就主动关心患者病情变化,使其消除思想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以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1],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方案的优点及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2.2常规护理:每日测量患肢周径及观察颜色的变化:如患肢周径不断增加,说明静脉回流受阻;颜色加深、温度升高,说明出现感染,及时通知医生,积极处理。抬高患肢:急性期嘱患者绝对卧床10~14天,并抬高患肢3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水肿。因患者需大量静脉注射扩血管、抗凝及溶栓、抗炎等药物,为保护静脉血管,每日热敷穿刺处2次,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加强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每2 h更换肢体受压部位,防止长时间的缺血而发生褥疮,但动作要轻柔,防止栓子脱落。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饮食,忌食辛甘肥厚食品,以免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病情。进食高纤维素及汤类食物,防止大便秘结。

2.3低分子肝素钠正确的注射方法:腹壁垂直注射法虽然能减少皮下出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患者腹壁脂肪厚薄影响药物的吸收及扩散,过瘦的患者注射过深易误入肌层,形成肿块出血,过浅则进入筋膜区疼痛明显。在注射时,护士应捏起皮肤形成皱褶,使皮下间隙扩大,细小血管松弛,便于药液扩散、吸收。进针时,保证垂直进针,垂直拔针,避免用力过猛,损伤毛细血管组织。进针后,0.1ml空气遗留于针管部位,可避免药液浪费,又可保证注射前后针尖部位无药液沾染导致局部皮肤淤斑。

2.4特殊护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后1~2周最不稳定,栓子极易脱落,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咳嗽、胸闷、胸痛、咳痰带血等症状。严密监测体温、脉搏,防止感染的发生。严格禁止局部推拿、按摩。

2.5恢复期护理:患肢水肿明显减轻后,应适当下床活动,增加肌肉收缩,加速静脉血液回流,防止新的血栓形成。运动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以活动后不感疲劳为度。出院后应持续使用长筒弹力袜,避免久坐、久蹲、久站或紧身衣裤,多饮水,进食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并进行随访。

2.6出院指导。该病人出院后需口服华法林6月,故嘱病人定期来院复查出凝血功能,调整药物用量;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B超是否异常。并教会病人观察牙龈,皮肤黏膜及大便情况,警惕出血倾向。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妇科大手术后也屡见发生。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妊娠期,产褥期,长期手术卧床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肺栓塞,危及生命。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约75%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在术后24小时,常发生在小腿部,也可发生在大腿或盆腔中。老年、肥胖、癌症、产褥期或某些药物(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口服避孕药)是诱因[2]。因此,术后出现下肢疼痛肿胀应引起临床护士的高度警惕,加强临床观察,为疾病提供诊断依据,是降低病死率。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而术后适时的心理护理。合理的健康指导是病人康复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樊爱珍.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B):70

[2]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P30-31

上一篇:PBL联合多媒体教学法在急诊科新护士带教中的应... 下一篇:浅析青年办公室主任在管理中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