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违纪现象多维分析与治理探究

时间:2022-08-08 06:29:44

高校学生违纪现象多维分析与治理探究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方法和手段出现了弱化和改革滞后的现象,大学生违纪现象呈逐渐上升趋势。本文从当前高校大学生违纪的现象与特点入手,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并对如何减少违纪现象的出现、杜绝违法案件的发生提出了一些预防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违纪现象;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1-0108-04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方法和手段出现了弱化和改革滞后的现象,大学生违纪现象呈逐渐上升趋势,、酗酒、打架等不良风气在高校有所蔓延,有的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违法案件,这不仅影响着高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而且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如何减少违纪现象的出现,杜绝违法案件的发生,本文从当前高校大学生违纪的现象与特点入手,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了一些预防对策,以期引起共识。

一、当前大学生常见违纪现象

一是政治性违纪。主要指个别大学生政治态度消极,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非法集会、示威游行及罢课闹事等行为,这一类违纪较少,但性质严重,影响高校及社会政治的稳定。

二是学习类违纪。如旷课、考试作弊等。这类违纪现象比较常见,严重影响高校正常教学和学习秩序。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迟到、旷课现象普遍或较普遍存在的比例竟分别高达57.0%、40.5%,考试作弊在高校学生违纪行为类型中的比例高达29.7%。

三是生活类违纪。主要涉及学生个人行为的违纪现象,如酗酒、、打架、偷盗等,在学生中影响很坏。

四是恋爱及社会交往违纪。不少学生在不正确恋爱观引导下出现越轨行为,致使一些学生抱憾终身。有的甚至涉及诸如观看录像、等违纪行为,严重损坏大了学生的形象。

五是心理性违纪。这一类违纪往往比较隐蔽,容易表现为突发事件。主要指心理人格障碍、情绪、行为失常及在病态心理驱使下发生的违纪事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教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规模日益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的违纪现象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低层次违纪呈现大幅度增长。目前,高校大学生中迟到旷课、考试作弊、打架、等低层次违纪行为是高校学生违纪行为的主要构成部,约占违纪行为类型比例的70%~80%。其中涉及学风类的旷课、考试作弊就占了50%以上。从1994年开始,全国大多数高校对考试作弊加大了处理力度,对情节严重的采取勒令退学或开除处分,大学生作弊之风略有收敛。但近年来,受社会风气、就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出现了学习动机不正确、学习动力不足和情绪不高等现象,导致旷课、作弊等违纪行为屡屡发生。

二是低年级学生违纪比重增大。调查分析表明,大学低年级学生违纪比重正在增加,特别是大学一、二年级学生所占比重最高达51.31%,发人深省。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校园,一时难以适应大学新的管理方式和学习生活,学业压力减轻,家长的监督与管理减弱,加上学校缺乏行为管理的引导性方法,大学低年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往往学习行为比较涣散;同时在处理人际交往等事件时言行易冲动,当面临某些突发性的偶然事件或问题时,一些自控能力较差学生容易发生违纪行为或行为偏差。

四是违纪手段更趋现代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高校学生的违纪手段的也越来越趋于现代化。一些大学生利用现代化高科技的作案工具或手段进行违纪犯法活动,如利用计算机进行黑客入侵攻击破坏网络,在网上制造谣言、散布反动言论、进行诈骗等,使违纪行为更具智力性和隐蔽性,后果更具危害性。也有学生整天沉溺于网吧,夜不归宿。这些现象都值得思考和研究。

五是心理问题引发的违纪事件日渐增多。据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和疾病的约占43.9%,其中严重心理障碍的占3.8%,如偏执人格、躁狂发作等病态心理行为在发病时往往会在情绪、行为失控的过程中,伴随违纪行为的发生。这一类违纪行为一般较为隐蔽,并不会马上表现,如果平时不加关注,往往会导致更严重的事件发生。

二、当前大学生违纪现象原因分析

大学生违纪现象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来自社会客观环境的影响,又有大学生自身素质问题;既有学校管理中的疏漏,也有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

(一)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

1.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方社会各种思潮的涌入,一些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如一些地区、行业和部门职业道德失范,拜金主义思想滋生蔓延,黄、毒、赌等恶劣现象沉渣泛起,多种经济成分出现带来了利益的多元化和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使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上复杂的国际环境,这些负面的影响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干扰,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的学生经不住社会上高消费现象的诱惑,失去自控能力,偷盗他人钱物;有的学生染上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对所谓的“关系学”津津乐道,讲究“哥儿义气”,参与打架斗殴等;有的学生受西方“存在主义”、“颓废思想”等哲学思潮影响,一味追求私欲的满足,从而走向犯错误的深渊。

2.现行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着缺陷。长期以来我国中学教育存在着偏差,即推行的是升学教育而非素质教育。学生在中学阶段往往是“两耳不闻你和他,一心只读数理化”,学生在高考升学的高压下,学校和学生只注重高考课程的教与学,而忽视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轻视优良品德的养成教育。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除了与高中的衔接存在一些问题外,本身也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对大学生迟到与不迟到、旷课与不旷课、守纪与不守纪缺少有效的激励与制约手段,在高校这样一种严进宽出的环境下,一些意志薄弱而又失去人生追求目标者,就容易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高校学生管理弱化、教学改革滞后是违纪的又一客观原因。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试行及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封闭式、全包型学生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学生管理工作正处于转型期,管理观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管理队伍也不能适应急剧扩大的招生规模。高校管理工作的薄弱,使一些差生容易滋生旷课、酗酒、的恶习,同时对刚进校的低年级同学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同时,由于高校的教学管理改革比较滞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使得不少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课程产生厌学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旷课、考试作弊行为的产生。

(二)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主观原因

1.理想目标不明确,缺乏社会责任感。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大多思想活跃而意志薄弱、知识面宽博而无追求进目标,生理发育成熟而心理个性张扬,追求自我发展,这些都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一些学生认为进了大学,目标已经达到了,于是便不知道自己还该干点什么,许多学生由此认为应该轻轻松松地玩一玩了,没有更高的追求,缺乏理想,得过且过。行动上自由散漫,平时不重视学习,考试时指望侥幸过关甚至作弊;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在无所事事的状态下寻找刺激,惹事生非,从而违犯校纪、校规。

2.道德素质低下,自我约束力差。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一般在智力上都比较出色,自信心也比较强,但在道德水准行为习惯方面并非人人都优秀。如有些学生,特别是带着犯错误前科进入大学的学生,本身思想上潜有不健康成分,加上认识模糊,自我约束力差,使本来就不牢固的思想道德观念倾斜到了负面,必然导致违纪行为。再如考试作弊,这本是一种知识盗窃,是不诚实的可耻行为。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作弊不过是小事情”,一次作弊侥幸成功还自鸣得意,竟不以为耻。又如,偷窃是道德败坏的行为,人人都对此深恶痛绝,有些大学生却认为“偷书不是偷”,“人家放着的自行车,借来用用有何妨”等等。在这种荒谬的思想指导下,屡屡偷窃,以至犯下严重的错误。

3.纪律观念淡薄,法制意识弱。目前大凡违纪受处分的学生,除因自身素质上有着某些欠缺外,还普遍存在着法制观念淡薄、遵纪意识弱等严重问题。他们对国家的法令、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置若罔闻,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直到他们的违纪、违法行为受到法律和纪律的惩处时,才如梦初醒,悔恨莫及。有的学生混淆是非、盲目从众,在发现别的同学有违纪行为时,不去善意劝阻,反而认为别人在做,自己也就理所当然可以同样去做,跟着犯错误。如此等等,都是纪律观念淡薄的具体表现。

4.心理不健康,思想意识落后。从各类违纪案件的调查中发现,不少违纪行为是由于心理不健康,思想意识落后的驱使。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侥幸心态,考试作弊、偷窃、诈骗案例大多是这种心态驱使;二是从众心态,如参与、打架斗殴等多由此引发;三是逆反心态,这种心态驱使违纪者有意与学校的规章制度抗衡甚至示威。除此之外,还有攀比心态、自我优化心态、失宠心态、侠义心态以及模仿心态等,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都是导致某些违纪行为发生的内在因素。

三、大学生违纪行为的预防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违纪事件的增多,既有社会、家庭、个人的因素,也有高校管理弱化、教学改革滞后的客观原因。因此,如何尽可能地减少违纪现象的出现,杜绝违法事件的发生,已成为高校管理者必须认真予以思考的重要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以“防范于未然”。

(一)警钟长鸣,教育在先,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纪律教育

首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违纪行为对大学生自身的危害。高校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因各种原因受到纪律处分甚至是法律制裁,这不仅败坏了学校风气,伤及他人合法权益,更是给其本人带来痛苦。当学生因违纪行为受到处分后,往往会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很难摆脱阴影;有的违纪者还会因之失去学位乃至毕业证,失去许多平等的就业和锻炼机会,在自己的人生档案中记上不光彩的一笔。若是违法者还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不仅断送自己继续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还会影响美好前程。高校学生工作者要以教育为先导,通过一些常见的违纪案例警示大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法纪观念,增强自律意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大学生。

其次,要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预测性和针对性。学生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开展思想交流、心理咨询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影响学生思想的各种因素,预测学生的思想状况,增强对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及时地将违纪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对于那些带有普遍性的违纪现象,可以开展专题性集中教育,进行阶段性治理来减少违纪事件的出现,杜绝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和学生工作的研究,积极构建“契约式”的学生自主管理新模式

新时期大学生的违纪有新的特点,如果仅仅用原来的老办法、老经验来应对,那只会是事倍功半。我们必须针对这些情况,开展深入研究,摸索出新对策。因此,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必须正确处理好“严格管理”与“发展个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深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学生违纪现象的特点和规律,修订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学生管理工作上升到理论高度,再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降低学生违纪的发生率。

与此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趋势的增强, 高校学生工作的职能必须转变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来,学生工作的重点应是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加强教育引导和服务,加强学风建设,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才。学生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保姆”、“警察”角色,树立“导师”角色意识,通过与学生建立“契约”关系,来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从而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三)重视对受处分后学生的再教育,做好违纪学生的思想工作

对违纪学生进行处分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教育,既教育违纪学生本人,也教育其他学生,起到明辨是非、纠正错误的作用,从而严肃校纪校规,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调查发现,违纪学生受处分以后,通常表现为自卑和孤独,有的还存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因此,要从多方面关心他们,充分理解学生违纪后的痛苦心情和成长愿望,使之感受到温暖,激发起进取的热情。部分受处分的学生,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教育和引导,无法正确对待受处分的既成事实,自暴自弃的思想包袱沉重,在种种不正常的心理压力下,导致无心问学,出现了再次违纪现象。因此,对违纪学生不能冷落、歧视他们,而是要加强跟踪管理和再教育。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既要严肃批评,让学生认识过去的错误及其危害性,又要关心他们的进步,使他们感受温暖,明白是非,看到前进的方向。对一些有突出进步表现或贡献的还可以通过解除处分,来鼓励他们积极进取,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此外,还要重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违纪行为与心理健康往往有着密切的关系,要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性违纪行为,防止、控制各种心理疾病引发的违纪行为产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其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章启天,梁涌.大学生失业教育[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3]朱耀琴.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与违法犯罪问题探析[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4]张西海.大学生违纪心理浅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6).

[5]张琳.新时期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分析[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2).

[6]王勇健. 大中专学生违纪行为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引导方法初探[J]. 广西高教研究2001,(6).

[7]袁虹. 高校学生违纪现状与对策研究[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2).

[8]张艳. 青少年学生心理的分析与调适[J]. 教育实验与研究,2002,(10).

上一篇:论《长生殿》对至爱真情和理想人性的追求 下一篇:挖掘藏区旅游资源 服务旅游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