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数学课堂有效“讲授”的思考

时间:2022-08-08 05:20:19

对中学数学课堂有效“讲授”的思考

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而我认为,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能够有效“讲授”;二是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此,作为教师,我仅对教师层面的有效“讲授”,做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仅供参考。

一、教师的有效“讲授”是学生有更高学习效率的根本保证

1.从时机和内容上看,有效“讲授”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师要有效把握讲授的时机和内容,避免满堂灌、一言堂,就必须在讲授的过程中,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讲授适当的内容才是有效的。

规律之一:先学后讲,以学定讲。

教师讲授的内容要有效,必须建立在学生事先对所要讲的内容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为此,当一个学生自己能够阅读教材和独立思考时,就要让他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即“先学”(这一过程很重要,这是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的必要体验,这种体验的不断积累将使我们的学生受益终身,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依然是重要且必要的。这时,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过程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讲授,即“后讲”。这种讲授,我们称之为“先学后讲,以学定讲”,即教学的针对性。正是这种针对性,才能保证教师讲授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例如,在进行函数概念的教学时,即可采用此策略。具体做法是:教师先让学生自学教材,自己总结并提炼本节所学到的知识;在学生充分学习并思考之后,再让学生来讲述,并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旁观者,应善于倾听并从中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自己有效的讲授抓住问题的关键。至此,教师只需讲请三个问题:1.为什么教材只给出三个实例就概括得出了函数的概念?(此时,学生会明白三个实例对应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2.函数定义中为什么限定是两个非空的数集?(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遗漏的。通过反思,学生会明白,函数是建立在非空实数集上的一种对应关系)3.定义中对于自变量的任意性与对应变量的唯一确定性的方向如何?然后再让学生认真阅读概念,仔细辨析其中的关系,体会定义的逻辑要求,从而真正明白函数的本质。教师只有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才会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教师也才能实现从“教”到“不教”的转变。

规律之二:先讲后学,以讲导学。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的能力时,教师应把讲授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此时教师的讲授是为了以后的少讲、不讲,即教师的讲授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只有这样的讲授才称得上“有效”。陶行知先生对此有十分精辟的见解:“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里的教,即是教师的“讲授”。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化,才能体现教师“讲授”的有效性。

同样在学习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及这部分内容抽象度较高,所以教师可采用此策略进行教学。具体做法是:与学生一起分析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关键是理解定义中的“任意”是任意两个而非一个或更多个。教师与学生一道共同构造正、反例,必要时画出图像加以说明。这时,学生会在正误的辨析中逐步领会概念的实质,在构造函数的过程中领悟函数单调性判断的方法。采用这种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先讲后学、以讲导学的教学方法很好地让学生自觉研究数学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并能从数学概念中得出数学思想与方法,最终形成自己的数学研究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这种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辨析的能力是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

2.从时间和方式上看,有效“讲授”需要保持一定的节奏

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将不限于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保持节奏也意味着让学生“自然生长”,体现“讲授”的有效性。夸美纽斯的名言是:“自然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法国人卢梭则强调:“自然的真正进程是比较缓慢地逐渐前进的,血液一点一点地开始沸腾,心思一点一点地趋于细致,性情一点一点地慢慢形成。”按照通常的说法,就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否则将“欲速则不达”。对于那些“急性子”的教师来说,更应领悟“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慢”在这里意味着某种“节奏”,它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讲授对学生来说才是有效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努力做到有效“讲授”,那么,课堂教学一定是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希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有效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

上一篇:深化政治课改革推进课堂实效性 下一篇:激发学生活力彰显教师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