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实施效果分析

时间:2022-08-08 03:52:56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实施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促进作用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实施方法。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年纪超过60岁糖尿病患者70例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接受相同的血糖控制治疗措施,其中治疗组额外采取针对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措施,对照组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随访追踪老年患者在完成规定疗程处理后血糖控制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比较。结论:对老年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护理控制能力,进而有效改进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468-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生活习惯、饮食内容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大。糖尿病发病率也逐年人群。目前,在我国糖尿病的高发人群主要集中于50岁以上中老年,特别是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这类患者糖尿病发病时间往往较长,如果患者血糖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在长期高血糖的诱导刺激下,可能会出现眼底视网膜、视神经,肾脏,肝脏以及外周其他部分血管神经的器官损害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的器官衰老、性格心理及接受能力都发生了退行性改变,因此开展糖尿病教育的难度及效果都远不如中年或更年轻患者。笔者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开展了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配合糖尿病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治疗效果分析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内分泌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0例,其中所有患者年级均超过60岁。分组采取随机方式,就诊患者抽取随机数后进入相应的组。其中治疗组患者35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62-77岁,平均年龄69.1岁,患者病程2年-21年,平均病程13.8年。空腹血糖稳定值平均数为7.97mmol/L。对照组患者35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8.6岁,患者病程1年-19年,平均病程14.1年。空腹血糖稳定值平均数为8.02mmol/L。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程、治疗前血糖控制情况上无显著差异(P

1.2 治疗及健康教育

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予以相应降糖治疗,包括餐前服用磺脲类药物如达美康、 瑞易宁、亚莫利等;餐中或餐后服用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餐后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对于有用药禁忌或者血糖控制较差者予以注射胰岛素治疗。患者在治疗同时开展糖尿病血糖控制相关健康教育,其中对照组即采取普通的常规教育,治疗组则采取针对老年患者的改良教育措施,具体教育实施措施见细则。

1.3 治疗效果评估

对进行了治疗及教育的老年患者,监测其糖化血红蛋白情况、考察其糖尿病认知能力(饮食选择考核、运动强度考核、低血糖高血糖症状自我辨认考核)并评分。对监测结果及评分情况进行统计处理。选取χ2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

2.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糖尿病认知能力考核及格人数31人,及格率88.5%,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格人数16人,及格率45.7%)。治疗组患者HbAlc测定为6.32g/dl,显著优于对照组7.46g/dl.两组间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3.1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的准备与评价

在开始健康教育前应首先做好相应的资料与方法准备工作。首先应评估教育对象对于健康教育的需求及接受能力。对于老年人而言,其接受理解能力已经退化严重,因此,还应综合参考其家庭中负责照顾老人的子女及家属的接受理解能力。根据其年龄、文化程度、既往从事职业、居住社区资源等多因素,评估其教育需求及接纳能力,制定健康教育的各个实施阶段目标,制定完整系统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做好教育的内容及方式准备。此外,还应针对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实施过程顺利度设定评价措施,根据老年人的配合、依从及参加程度;中期血糖控制效果及时评估并调整教育内容方法,不断完善教育效果。

3.2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

第一:开展病因教育。老年人的社会心理有固执化、幼龄化的特点,因此对于与自身健康密切相关的问题都喜欢刨根问底,故而,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开展病因教育,不仅能够平息老年人的心理波动异常,也能给老年人疾病预防教育。糖尿病的发病因素目前研究尚不非常明确,但是主要危险因素已经十分明确,即体力活动的减少、体重增加、饮食及生活习惯不合理、感染应激及精神紧张状态等,都是诱发糖尿病加重的重要因素。对老年人反复强调这些危险因素,能让老年人树立牢固的“趋利避害”心理及认知,避免出现这些诱发病情的危险因素。也为进一步细致的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第二:开展病情教育。应加强老年人对糖尿病病情进展的临床表现的认知,以便老年人能够及时发现情况并与医师联系,避免病情进展到难以控制或十分危险的程度。实际上,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三多一少”的典型临床表现在老年患者身上并不显著。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多为长期高血糖患者,因而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才是其治疗重点。因此,在病情教育方面,应针对老年人进行轻微症状的警惕及并发症先兆的预防。 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协调对于家属进行教育,包括不同治疗药物在餐前或餐后服用时间,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及剂量。此外应特别注意对于老年人进行低血糖预防及预警教育,在出现头晕、心慌、冷汗等疑似低血糖症状时,及时告知家人,保持休息状态并口服糖果。

第三:开展自我治疗护理教育。注重血糖控制,开展运动及饮食指导。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产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高血糖的不良刺激。因此,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依然是监控好血糖。定期监测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用药依从性。并根据患者BMI值制定饮食及运动计划,对患者开展饮食指导,控制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在饮食教育方面,不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存在口味偏重,好辣好咸,喜欢饮酒等。针对这样的情况,应同家属一起,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热量供给的饮食。特别注意的是,针对老年人的饮食健康教育,其教育对象实际应侧重于照顾老年人的家属,因为老年人的饮食多半不是自己准备的。这一点在教育过程中应予以重视。在运动方面,注意嘱咐患者选用轻柔的有氧运动,采用散步、太极拳等缓慢轻柔运动措施。运动时间选择餐后1~1.5h 开始,可以有效减低餐后血糖、避免运动引起的低血糖出现。运动后及时测血压心率,以心率最快不超过170- 实足年龄(次/min )为合适。特别注意强调的是,由于老年患者病情时程长,应避免糖尿病的皮肤损害,故而在运动过程中,避免反复摩擦等对皮肤造成的刺激。宜穿合适、宽松、柔软的鞋,勿穿硬底的凉鞋,防止足部皮肤擦破感染。

通过上述针对性健康教育,笔者观察到,治疗组老年人群对于糖尿病的认知及治疗态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血糖控制的平均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这说明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水平,值得在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谭丽娟.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345-346.

[2] 綦胜霞,张瑞娟,孙娜. 老年糖尿病的健康教育问题初探[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6):229-231.

[3] 史增玉,邹玉环,王静. 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控制中的作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76.

[4] 吴丹. 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117-118.

[5] 龙小青,刘娟. 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管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7):130-131.

上一篇:乳管内窥镜的操作技巧 下一篇:佳乐施预扩容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