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08 02:06:07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能力的培养

摘要: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语文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语文能力

语文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基本特点,这两个特点既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实用功能和实践能力,也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探索创新能力。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是学生对语文的读、写、听、说能力;语文素养包括学生对字、词、句、篇的积累,对语感、思维品质以及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也包括对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的学习。可以说,语文素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要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着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以语文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

语文课程的内容中,有大量的具体形象,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和主观色彩,在很多情况下,每一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对语文的理解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在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品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等,来培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理解。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是熏陶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感受乐趣。

三、善用语文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资源,利用语文课程的丰富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实践基础,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初中语文教学要着重于对学生进行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知识的学习,通过各种丰富的语文资源,拓展学生对人生、社会、自然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创新,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建立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帮助学生建立互学习的模式,快速地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整个学生群体团结在一起,分配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通过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及时通过沟通解决群体内的问题,对每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自主发展,通过探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获得语文知识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语文课程必须加强综合性,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学习的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被很好地应用,不断拓展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以丰富语文课程的资源和博大精深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小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和谐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

[2]刘敏.新课改下语文知识有效教学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 贺州市钟山县同古镇中学)

上一篇: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和高中英语课文教学探讨 下一篇:初中物理学困生脱困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