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交流”彰显“少教多学”课改新理念

时间:2022-10-19 04:00:33

“平等交流”彰显“少教多学”课改新理念

摘要:在“少教多学”大课题下,要不断进行教学实践探索。以《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具体阐述了这一课改新理念。

关键词:少教多学;百花齐放;教学方式

新课改启动之后,课改内容日新月异,各路新式教法层出不穷,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核心就是尽量体现“少教多学”的教学效果,从而做到解放学生的创新思维,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

平等交流的教学方式,使“少教多学”这一科学的教育理念更加具体化,在实践教学中更加可操作,更符合我们边疆小城教育资源薄弱、学情低弱的现状。

平等交流,我更多从师生平等对话来理解。新课标将它引入了语文课程之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师生互动形式是“谈话”,“谈话”与“对话”虽然只一字之差,但两者背后潜在的教育理念却不同。

“交谈”区别于“谈话”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教师的平等态度。“交谈”的“交”就是指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交流的双方是完全平等的,只有当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了这样的精神联系,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来,成为教学的热情支持者与合作者。这份平等的交流,也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想理解的尊重。

例如,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我忽略掉教参上关于作者情感倾向这一教学难点,在此环节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你在三味书屋学习,你会喜欢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吗?”学生的答法较一致,理由倒是很多。学生是喜欢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的,这是一个令教师欣慰又心酸的结果。欣慰的是,学生认可学习的重要性,认可不同时代学习的局限性;心酸的是,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多多少少体现出三味书屋的学习比他们现在的学习倒有趣些。我想,13岁的七年级学生的理解,与12岁进三味书屋的鲁迅更有共鸣之处吧!课后那道题还有什么讨论的价值呢?

如今,面对新课改,作为教师,应当尽快把握新课程理念的精髓,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转变与改进、立志不当“教书匠”,争当教育改革家与艺术家,把新课程最主要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日常教育行为。

参考文献:

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朝华出版社,2010-02.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第十九中学)

上一篇:管窥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 下一篇:初中数学引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