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浅识

时间:2022-07-20 05:23:33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浅识

摘 要: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加强和提高学生实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学科,在具体教学过程当中,物理学有许多通过现象归纳总结直至升华而成的理论知识,这些都有赖于物理实验。通过物理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能提高学习效果,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操作和验证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学到知识的成功和喜悦。而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记忆。所以,在物理教学当中,对物理实验教学应当予以充分重视,绝不能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部分。

但在实际中,一些学校存在着“重讲解、轻实验”“重知识结论,轻求知过程和方法”的错误倾向,极不利于物理课的科学教学。

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教育思想不端正,一些地方只看重考试成绩,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干扰,结果造成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讲授,而对于课本中规定要求的实验,仅仅是在黑板上讲画。学生不是在实验室实际操作而是在实验册上抽象进行实验,编造实验数据和结论。二是实验教改中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使得一些教改实验项目由于具有普遍适用性,难以突出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因此在实际中往往机械地简单照搬,必然就造成了忽视实验的倾向。三是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地方至今实验设施仍然十分短缺,从而个别教师随意取消教材和大纲中要求的实验内容的现象相对普遍。四是一些地方的学校,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将其列为Ⅰ类课时,而把理化生等学科列为Ⅱ类课时,造成物理教学课时紧促,理论知识讲授时间显得不足,根本没有时间再来进行实验,结果影响了实验教学。五是由于教学资源分配不均,使得一些学校班额超员。而且,在现实之中,一些学校的班额达到六十甚至七十多人,结果在实验时就由二到四人变成为三到五人一组。这样的实验效果自然很差,最后使得教师、学生都失去实验的兴趣和信心,物理实验也就不愿再去进行了。

由于前面这些因素,逐渐形成了部分地方物理教学中不重视实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广泛地与实际有机结合,死记硬背定理、公式、定律而不理解物理知识含义的局面。绝大多数学生动手能力极差,甚至在整个学年中,许多仪器都没有拿在手上观察过。这样的物理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培养学生智力,其效果是肯定不佳的。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加强物理实验。在此根据切身的经历,就怎样进行实验教学,谈一点自己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在整个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的是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因为教师是实验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一节实验课要按照怎样的要求和顺序进行,着重解决什么问题,最终达到什么目的,全在教师事先的筹划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写出实验教学课案,通盘考虑本次实验的全部过程和重要环节。

其次,教师必须预做实验。通过预做实验,发现实验过程的难易之点,某些环节的关键之处(包括实验过程中的技能技巧),取得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真正有数。这样才能保证有效地指导学生去完成相关实验,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在客观实际中,由于教学仪器、器材的更新变动,空气湿度的燥润程度等,都会对实验操作造成影响。所以预做实验是必要的一环。同时,事前还要认真检查学生分组实验的仪器,以免临时因准备不足而耽误正常教学。

再次,坚持要求学生预习实验,这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每次实验前布置实验预习提纲,并且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使得学生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即任何事情在实施前,都要做到目的明确心中有数,知道“我要做什么,大概怎样做”。通过预习,让学生对实验有明确的计划和步骤。只有这样,实验教学的目的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因为说到底,是学生在做实验,他们是实验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主体。

另外,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实验开始之前,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讲清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发生的故障。例如,电学实验中最常见的接线柱挤压不紧,小灯泡底部接触不良,电流表电压表档位选择不恰当,电表连接错误,滑动变阻器滑片松弛,或者电键不断开就开始动手连接线路等等。要着重指明本次实验的关键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排除实验故障,加强学生完成实验的信心。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实验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起主导作用。简而言之,要让学生有目的、按步骤地充分动起来,手脑并用。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工作的重点,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实验,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记录下完整的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直到完成整个实验教学。

以上是一点关于物理教学实验的认识和浅见,敬望诸多同行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 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初级中学)

上一篇:浅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 下一篇:初中作文教学的几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