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时间:2022-08-08 11:57:30

谈情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摘 要】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对有些老师敬重、爱戴,甘愿接受他们的教育。但也有学生对部分老师正确的教育不以为然,对他所教的课程产生厌倦、抵触甚至对立情绪。为什么不同的老师进行同样的教育却产生如此不同的效果呢?究其原因,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因素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针对情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阐述。

【关键词】 情感因素 课堂教学 效果

一、情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很多学生说他们喜欢某个学科的老师,“盼”着上他的课,也有很多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怕”或“烦”上这个老师的课,听他的课就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老师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这值得我们深思。众所周知,教学过程不单纯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更是老师与学生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进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对老师的情感迁移到相应的学科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融洽,就会得到学生特别的信任和依恋,认为老师对他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总是对的,都是为他着想为他好,并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觉调节言行。此时,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就会对教育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课堂上就会出现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反之,学生与老师之间若产生情感抵触,无论老师的教育是否正确,学生采取不配合亦或是对立的态度,那么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比较困难,教学效果也就无从显现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和批评意见所采取的态度,往往不是由教育内容决定的,心理学把这种现象定义为情感迁移, 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是知识获得的内因,而情感因素是学生个体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果教师善于处理好各种情感因素,创造积极情感,就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2】这种心灵的接触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追求的理想境界。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情境,做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要学会恰当使用情感因素为自己的课堂加分。

1.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其学习论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3】可以肯定地说,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如果没有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课堂效果、教学效果均无从谈起的。课堂教学的成功有赖于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及真诚、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只有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其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

记得当年毕业实习我的指导教师是一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在学识上受人尊敬,但是学生们私底下不喜欢他,不愿意与他接近,他对我说的话,现在还记忆犹新。他说:“学生和老师就好比警察和小偷,猫和老鼠的关系。你们对他们要保持八点半的态度,不能给他们十点十分的笑脸,否则他们就会翻天的。”想想这样势不两立的关系如何能够配合默契,如何能够达到教学相长,如何能让学生喜欢他。教师如果始终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的位置上,认为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是天生的,这样在情感上的不公平势必造成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抵触,那就根本无法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更无法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4】教师要舍得在教学中进行“感情投入”,对学生充满爱心,尊重学生,不仅做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使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的平台。一个嘉许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赞美的手势,都会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重视和关心,体会到老师是真诚的、可信赖的, 继而会对你所教的学科充满热情。课堂便不再是是令人生厌的简单说教,而成为学生和老师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学过程也不再是索然无味的独角戏,而是一出演职人员齐全的、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的生动大戏。

一名会用真心关爱学生、用热心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欣赏学生的老师,一定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样的老师的每一节课都会带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让他们享受知识的盛宴、感受生命的狂欢,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

2.满怀激情地走入课堂

赞可夫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那么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5】良好的课堂氛围来自于教师的激情。激情既可以感染自己,也可以感染学生,也便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王初明博士说过:“情感之所以重要,只因为它是发动机,再好的机器,若不发动起来,便是一堆废物。情感的作用若发挥得好,可以启动学能,调动学习积极性,释放学习潜力,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思想问题。”【6】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角色意识,演员演戏需要进入角色,教师站到讲台上讲课同样需要进入角色。赋予角色意识的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体验学生当时所产生的感情,能在教学内容与学习主体之间建造一座沟通的桥梁,能使师生双边活动配合默契,情感相通。教师教学中自然流露的激情、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这种情感的互动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巩固和持久,促进其学业的发展。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为了父母的希望,为了自己的理想,要日日夜夜拼搏,学生都会出现倦怠情绪。教师的饱满的教学热情具有极大的感染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饱满的教学热情能引起学生愉快的学习体验,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良好情绪背景。教学实践表明,在这种情绪背景下,学生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学习效果好,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

3.增强自身的学识魅力

近年我国有专家就“最受欢迎的老师应具备哪些条件”这个问题对数百人进行了网络调查,结果知识渊博选项排在前四。三尺讲台,十分学问,学高方能为师。教师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喜爱和尊重,要有对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自身必须具备学识魅力。二十一世纪为每个学生个性张扬提供了平台,他们接受信息的角度是多元的,他们喜欢在学科知识上给予他们指导,在兴趣爱好上与他们接近,在接受新鲜事物上与他们同步的老师,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担起知识传授者、生活的领路人的重要任务。这对新时期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时刻站在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又能承担起信息领跑者的重任,不断缩小与学生之间的代沟,树立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并成为一名率先垂范的践行者。一个能够给他的学生不断带来惊喜的老师,会得到学生们特别的偏爱。

情感的渗入是教师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能否自觉地、恰当地运用情感因素进行教学,已成为衡量一位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之一,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造就高尚的道德情感,积极调动各种情感因素服务于教学实践,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塑造美好心灵。

参考文献:

【1】 《选集》第一卷

【2】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 张大均 《教学心理学研究》

【4】 白居易 《与元九书》

【5】 金玉梅 《论教学观的后现代转换》

【6】 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

上一篇:浅析诗歌教学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点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