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 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时间:2022-08-08 03:50:50

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 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摘 要 高校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平台。文章从实验室制度、重视度、仪器设备、环境安全和人员等五个方面切入,提出了加强实验室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管理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Strengthen University Laboratory Management and

Ser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ZHOU Xingliang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 University laboratory 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main place,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upport platform. Articles from the laboratory system, the degree of importance, equipment, environmental safety and personnel cut five proposed ways to strengthen laboratory management.

Key words college laboratory; management; teaching quality

高校实验室是学校总体办学条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建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室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而且影响高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①完善实验室各项制度,搞好实验室经常性管理,加强对实验人员、设备、环境的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完善实验室制度管理

制度是规范管理、制定规则的有效手段。完善的管理制度能明确责任、定岗定位、降低风险、坚持规范、促进“发展”;完善的实验室制度,是规范学生、教师、实验人员行为规范的前提条件。

实验室的制度建设要做到:用规章制度指导工作,规范行为,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循;将实验室管理制度印发有关人员,并装框、入室、上墙;各专用实验室有专人负责;学校定期组织实验室工作检查。

实验室各项制度的建立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可行、安全第一、责任到人、监督有力、奖惩分明的原则,注重其实际应用效果,确保持续坚持和不断完善,切忌半途而废,避免其成为悬挂在墙上的空洞标语。唯有如此,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才能在制度的保障下顺利进行,保证实验室的良性发展。

2 提高对实验室的重视程度

实验室是高校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对实验室工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落实“建、配”,狠抓“管、用”,开展“培、研”,确保实验室保障教学、服务教学、促进教学功能的充分发挥,要把实验室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高校实验室工作的发展和提高。

近些年来,各高校实验室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实验室的条件明显改善,支撑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传统观念认为实验技术人员被称为教辅人员,没有将实验技术人员纳入教学队伍统一建设与管理,对他们重视不够。学校领导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关心并重视实验室人员,尊重其劳动,发挥实验技术人员在教学、科研和实验室管理中的决策权、参与权和评价权,②不断增加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创造良好的实验室工作氛围,增强实验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3 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1)建立本单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专兼职队伍体系。各高校应根据实验室、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情况,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专兼职队伍,形成实验室管理部门领导、实验中心主任、办公室主任、实验室技术人员为责任主体,有关实验教学教师充分参与的管理队伍体系,实现实验室仪器设备有专人负责、专人保管、专人维护。(2)制订相应规章制度,加强本单位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台账管理。各院系应结合本单位实验室设置情况及其特点,针对性的制订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等的职责、操作规范及要求。同时,应按仪器设备的存放、归属,以实验室为单位进行仪器设备的综合统计,详细列出仪器设备清单,并对设备使用、出借、送修等建立台账、做好登记,确保如实反映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及其现时状态。(3)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本单位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将本单位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内部公开,并通过院系网站等途径面向全校师生公开,实现各院系之间、专业之间、课程之间的有效共享及使用。在教学实验室中,将同类的实验尽可能安排在一起,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实验仪器设备在搬运过程中的损坏。对已经购置的实验仪器设备,应及时予以启用,提高设备的使用率。(4)加强资产清查,确保实验仪器设备的安全。资产抽查是规范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的重要方式,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会同审计监察等有关职能部门,加大检查力度,形成常态工作机制,不定期的开展对实验仪器设备的资产清查工作。

4 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防火、防盗、防爆、防毒、防污染、防辐射等,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眼:(1)加强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推行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准入制度。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都需要经过安全培训,培训包括安全常识、化学安全、生物安全及辐射安全4个方面,各实验室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培训内容,确保进入实验室的安全。(2)对实验室进行环境体系认证,促进实验室环境与安全文化管理。对实验室进行环境体系(ISO14001)认证,不但可以提高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环境管理水平,达到节能降耗、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而且能变对环境的事后治理为事前预防与控制,从治标转向治本,实现实验室环境优化和安全运行。③此外,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情感融入和亲和力活动,让安全和环境管理对师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自然融入到师生的日常行为中去,创建文明、祥和的实验室环境与安全文化氛围。(3)保持实验室安全检查和环境评比工作常态化。实验室安全和环境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高校实验室管理者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构建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将实验室安全和环境检查、评比纳入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创造优美的实验室环境。

5 打造高水平的实验室人员队伍

人员管理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方面之一,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实验人员队伍需抓好这几点:(1)塑造实验室专业管理人员的形象。实验室人员是联系实验室和学生的桥梁,其行为方式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实验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娴熟的业务水平,行为举止文明大方,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形象,创造性地管理服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2)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高校应建立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广泛参加专业培训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加快实验教学改革, 保障实验教学质量。(3)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没有激励就没有管理,没有激励就没有效率。要根据实验室人员各人所长,合理调配,用其所长,并对他们的工作成果加以肯定,不但要注重精神层面的鼓励,更要不断提高福利待遇水平,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4)转变实验人员的任务观。以前,实验室人员管理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保障准备工作,当下,实验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日益突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不断增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成为实验室工作新的基本任务。④

总之,加强实验室管理是高校实验室践行实践育人理念,强化实践教学理念的时代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质量的紧迫任务。高校应充分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重视实验室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水平,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实验室资源的共享,加强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注释

① 徐宝芳,斯琴巴特尔.试论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9):43-45.

② 刘芬芬,张勇.以人为本,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3(5):128.

③ 刘莉丽,杨秀平,费昭雪.谈高校教学实验室“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意义与经验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05(17):92-93.

④ 孙中华,马萱.高校实验室人员和仪器设备管理浅析[J].高教高职研究,2013(67):166.

上一篇:浅谈新技术环境下民办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创新服... 下一篇: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