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经治患者核苷类药物耐药分析

时间:2022-08-07 09:12:28

慢性乙型肝炎经治患者核苷类药物耐药分析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经治患者;核苷类药物;耐药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90-02

目前,全国各地接受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抗病毒治疗是达到慢性乙肝(CHB)患者治疗总体目标的关键。在NAs药物治疗CHB过程中,耐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与未发生耐药的患者比较,耐药不仅可导致疾病进一步进展,并可增加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的风险;还会加大后续治疗的难度,增加长期治疗的医疗成本。因此,耐药的预防和管理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和减少医疗成本的重要措施。故本研究通过对57例经治患者的NAs耐药回顾性分析,探讨以上问题。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入选标准①CHB和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初始治疗基线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南)[1],不间断NA治疗至少3个月;②再次治疗前有停药史,未达标准停药者时间≥半年,达到标准停药者出现肝炎复发;③再次治疗基线HBVDNA≥1.0×103拷贝/ml;④依从性良好,能按时随访。

1.1.2剔除标准①初次治疗使用干扰素;②初次治疗基线不符合指南标准;③不达标停药者时间

1.3分组研究对象为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传染科门诊和住院患者。选取行抗病毒治疗一至三年和再次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7例,其中男41例,女16例,年龄25至68岁,平均42岁。另取8例未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携带者血清样本作对照。

1.4观察指标所有样本送往济南艾迪康实验中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血清HBVDNA进行定量检测,以血清HBVDNA≥1.0×103拷贝/ml为病毒学突破;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P基因区耐药变异位点。2结果

2.1继发性耐药行NA治疗的57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有15例出现病毒阳转及耐药情况,主要耐药情况及位点,见表1。

2.2观察期间有3例(均有乙肝家族史)服用LAM出现耐药自行改用ADV一年内再次耐药即选取LAM+ADV联合用药至今疗效满意。考虑曾存在诱导交叉耐药情况。

2.3基因型耐药1例服用ADV3年患者HBVDNA2.4×104拷贝/ml测出ETV的M250V/I/L位点变异(V+);1例服用LDT3年患者HBVDNA0.9×103拷贝/ml测出M204I/V/S变异(I+++)同时测出ADV的N/H238T/D位点变异(T+)。2例均为慢性乙肝患者,均无乙肝家族史。

2.4原发性耐药2例未行NA治疗的8例,测得一例ADV的N/H238T/D位点变异(S+++);一例TDF的A194T位点变异(T++)。2例均为慢性乙肝携带者,均有乙肝家族史。目前尚未服用抗病毒药物。

2.5选用联合治疗的患者病毒控制良好,HBVDNA定量皆在最低检测值之下,未出现耐药。3讨论

NAs抗病毒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它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在这个治疗过程中会有相当一部分的乙型肝炎患者HBV发生突变,从而导致临床耐药,治疗失败。目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耐药问题较为严重。如在NAs治疗中,存在多种不规范的治疗情况,包括单药随意序贯、短期内频繁换药或加药,以及耐药后不合理加药或换药等。因此需要及时检测乙肝患者服用NAs药物后是否产生耐药突变,以正确评估患者体内HBV耐药情况,及时调整优化治疗方案。

本研究通过对NA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耐药分析发现LAM的耐药是最高的,很容易发生M204I/V的变异;而LAM+ADV等联合抗病毒治疗耐药率最低。有乙肝家族史的慢性乙肝患者耐药情况复杂,单药耐药出现率高,且低耐药基因屏障单药序贯治疗易诱导耐药发生。故建议这一部分患者应联合用药治疗。在未行NA治疗的对照组中发现存在原发性耐药位点2例,均亦是有乙肝家族史患者,也更证实了该类患者机体免疫情况和耐药情况的复杂性。及时的耐药检测为他们将来抗病毒治疗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综上所述,建议应及时开展HBV-P基因区耐药变异位点检测,以便早期发现耐药情况,及时优化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病情亦可降低花费。另外建议初治患者最好采用高效、低耐药NAs治疗,以免出现较高的耐药率、交叉耐药和多药耐药等使后续治疗方案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总之要多开展耐药检测预防耐药。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29:65-80.

上一篇:老年患者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青春,我想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