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对话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高效教学策略浅谈

时间:2022-08-07 08:50:15

生本对话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高效教学策略浅谈

摘 要:针对新课程“对话”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的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本文从“生本对话”这个具体方面对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效率提出了策略上的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 生本对话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效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52-01

新课程改革下高效课堂被形象地描述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它属于有效课堂的范畴,是相对于负效课堂、无效课堂、低效课堂、有效课堂而言的,也有人将其称为“理想课堂”。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效课堂是一种追求和目标。高效课堂有三层含义,即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进一步解释就是花最少的时间学最多的内容,在单位时间内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达到统一,并且课堂学习能达到较理想的结果。

“对话”理念教学提出的理论依据是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提出的,他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惟有对话,才使得教育始终充满激情,涌动创造。他因而大力提倡“对话式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在“实施建议”中对阅读教学作出重新解释:“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就是阅读教学对话理论。

课堂“活”了,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的、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基于此,我课题组经过研究在“生本对话”理念指导下特提出如下策略。

1 合理设计阅读教学导学案

每篇高中语文阅读课文的导学案的栏目设置及说明详见如下整体框架:

(1)学习目标: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出发,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导学案的目标设定要有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2)学习重点:明确高中语文阅读学习中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3)学习难点:明确获得的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启示,以及作者情感的渗透途径。

(4)学法指导:课堂改革的重要目的在于由传统的教师“教授型”课堂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型”课堂,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但是,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不是否定教师的“设计、策划以及指导”地位,相反,教师的作用较传统的课堂更为重要,教师的角色转变主要体现在由“台前”转到“幕后”,由“演员”变为“导演”。 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情,设计出简明有力的方法指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有效地促进和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5)情境导入:可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进入新知结构;可利用有意义的问题导出新课;可采用类比、推广等手段自然进入新知结构。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要以问题呈现的方式,精心设置问题链。

(6)整体感知―― 掀起你的盖头来:强调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7)合作探究―― 通力闯关: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导学案设计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以要依据普通高中生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置的问题以基础知识为主,精心设置梯度明显的问题链,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例如:人教版必修五中的《咬文嚼字》一课,我们在[整体感知]环节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

①速度全文,归纳总结作者的观点。

②“咬文嚼字”在这篇文中是什么意思。

③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 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

(8)知能整合―― 滴水石穿:对基本知识、思想方法、规律等进行总结归纳和拓展。在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学习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简单来说,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设计学案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教材之后,有一个对所学知识巩固甚至深化的过程,设置知能整合拓展延伸就是引导学生语文知识的正向迁移。

2 促进课内课外的深层探究

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两大支点作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强调:“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

(1)利用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从校本课程出发,最大程度地开掘学习者的语文学习潜力。在所有影响学习者语文课堂学习效益提高的因素中,既然非智力因素是最主要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下大力量研究、开掘、调遣非智力因素,使之充分服务于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的教与学。为此,我们倡导所有语文老师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运用新课改语文课本的现成的教育资源,对学习者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2)积极培植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可定期通过多种课外阅读交流方式,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激发其自觉学习、主动学习。

(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开发课外阅读延伸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从理论来讲,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渐进性原则―― 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形式灵活多样;螺旋式上升原则―― 前后钩连,铺垫迁移,生成提高;生成性原则―― 迁移所学,解决新学,前者为后者服务,后者是前者或所学的自然生成;灵活性原则―― 灵活地应用已经设计好的课堂教学结构,遵循、尊重但不恪守,大胆创新但不失科学原则,一切视具体学情而定。

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个多重对话的过程,它还应该包括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师本对话等方面,篇幅所限本文仅一个方面论述,但以对话为线索设计教学程序,以对话为基本走向,找准文本解读的契入点,寻求到对话与最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平衡点,无疑可最大限度的生成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3] 周成平.高中新课程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4] 史绍典.高中语文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 (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的教育学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 张志公.语文学科的现代化问题[M]//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和设想.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上一篇: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