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范文

时间:2023-10-10 02:09:53

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理念篇1

1.1盲目性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往往具有盲目性。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认识不到位。在实际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在向培养“工程师”、“建筑师”等目标靠近,只强调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忽视其“职业性”。另一方面,有些学校遵循本科培养模式,通过压缩课程内容的形式,提前完成课程计划,同时,片面强调课程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学生的素质拓展、能力的提高及个性的发展,严重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

1.2不合理性

一些学校开设的课程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表现为需要开设的课程不齐全,且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不协调,有的课程开设过多,有的课程开设过少,缺乏统筹规划。同时,各学科、各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性、可选择性及灵活性。另外,有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严重脱离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符合订单式培养目标的实现,没有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1.3非实用性

一些学校的课程内容存在非实用性的特点。第一,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缺乏创新,其表现出来的知识与技能过于陈旧,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第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所举例子也缺乏典型性与代表性,同时,例子与原理之间的先后顺序,即先摆出原理,然后用例子加以证明,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课程内容缺乏迁移性。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不能将一门课程的原理与方法合理运用于另一门或多门课程。

1.4非主体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发展特点及需要;课程呈现方式单一、呆板,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课程内容转化为教学的形式,比较陈旧,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所以,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合理发挥与实现。

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问题的成因

2.1重老师,轻学生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仍然重视教师的作用,重视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轻视学生的力量。所以,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的呈现形式等都以教师为本,突出强调教师的重要性。

2.2重理论,轻实训

在课程改革中,理论课仍占主导,没有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落实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计划。片面追求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与理论研究,不把理论与实训相互结合是导致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的主要原因。

2.3重传统,轻创新

在课程设置方面,一些高等职业学校仅仅遵照旧有的课程传统,挖掘不出太多的内涵,对现有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管理创新不够,未能通过课程改革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及课程的特色性。高等院校即使知道专业课结构及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但是却无力改变现状或不知道怎么改变现状。除了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有限的制约之外,高职教育与社会、企业实际脱节,是造成课程结构与内容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高职课程改革原则

3.1学生为本的原则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将每个学生培养成职业能力强、创新能力强、自我价值发挥完善的综合实用型人才。学生为本的原则对高职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要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组织教学;二是要落实学分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三是改变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将学习的责任交给学生,以教学评价多元化、综合化来适应不同学生的多样需求。

3.2全面发展的原则

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也应该体现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据此,高职课程改革就应该注重在课程整合中体现“敬业、诚信、人文、心理健康、公关、协作、环保”等素质及能力的渗透和培养;德育目标与专业教学目标整合,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德育隐性课程渗透,如制度性、关系性、校园环境、社区性等隐性课程的渗透;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社会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

3.3职业适应的原则

学生的发展包括了三个方面,即生理发展、心理发展与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往往更能体现学生的发展质量。而在课程改革中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有利于让学生充分认识职业,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推动自身社会适应能力。职业适应原则要求课程改革需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实训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的深入开展;重视实习实践活动,把实习管理与实训管理相结合起来;注重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发展订单式培养方式,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四、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策略

在综合考虑生本教育理念及高职课程改革原则的基础上,我们以江苏省南京市的南京某高职学校网页设计课程改革为例,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策略。

4.1明确高职课程改革目标

南京某高职学校自2005年成立至今,坚持以“德国学习领域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改革,采用“行为导向”、“项目教学法”强化技能训练,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加强课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做好“工作页”的方法,不断推动课程改革工作向前发展。该校的网页设计课程,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严格遵循《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相关规定,着重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当今信息时代、从事动漫方向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该课程改革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页设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网页设计行业职业技能。一方面,以社会、岗位需要为依据,进行充分的社会及行业企业需求调研,通过与企业人士的研讨来确定课程目标及目标体系,而不是简单照搬本科模式,或是凭空想象,要遵循科学的方法与工作流程。该校的网页设计课程主要介绍HTML及Dreamweaver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助理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关内容,辅以动画制作、图像图像处理、网站构建等内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双元制”教学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重实践、重技能培养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必须重视课程内容的构建,高职课程的内容不能单一地指向科学世界,必须要注意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的融合;其内容不能单一地指向技能维度,而应该指向三个维度:职业技能维、职业知识维、职业情感态度维,后者往往是在课程内容选择和设计时容易忽略的,但是它在职业素养中却非常重要。该校非常重视学生在网页设计专业上表现的动手能力,合理规划理论学习与实训学习的实践,利用66个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实验室、28个配套齐全的校内技能实训车间、1200台计算机和130多个多媒体教室开展卓有成效的实践学习。同时,该校也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紧扣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争取在五年时间内培养出就业能力强、创新意识强、服务意识好的高职网页设计人才。

4.2坚持生本教育理念为基础

生本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学生,具有以往任何教育都无法比拟的优势,能推动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构建完善的课程改革方案。该校经过卓有成效的网页设计课程改革之后,改变了之前上课听得懂,但是碰到真实的企业网页设计时,却并不能完全按照企业要求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网页的情况,健全了生本教育理念,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内容,即“精美网页欣赏网页设计基础Dreamweaver快速入门站点创建网页布局网页中文本与图像的运用HTML基础层叠样式表交互的表单应用插入多媒体组件使用模版和库”,确保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能使用,充分考虑学生的接收能力,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4.3改革教学方法

南京某高职学校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在网页设计课程改革中融入生本教育理念,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实训基地,该校的“双师型”教师都仅仅扣住学生的职业发展这一目标因材施教,采取目标教学法、网络辅助教学法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课堂,缩短教师的讲课时间,延长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同时加强与国外知名职业学校的合作,交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4优化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考核,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根据结果进行教学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一般采用笔试的方法来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不适用于网页设计这门课程,因为网页设计是一门对动手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如果仅仅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会导致学生机械记忆理论知识,忽视对技能的学习。该校根据网页设计课程的特点,对该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课程考核结合平时考核、实践考核、理论考核三部分内容,平时考核占总考核的30%,主要考查学生的作业、出勤率、表现情况及学习态度;实践考核占总考核的30%,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训报告、课程设计完成情况;理论考核占总考核的40%,主要考查学生的专业化理论知识。通过这种考核模式,该校网页设计课程改革初见成效,学生的就业率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五、结语

总之,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从学生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学的重要性,强调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经验在课程中的作用,推动各门课之间的衔接与联系,突出实训项目的必要性,最终建构起合理有序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

生本教育理念篇2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和关键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相对死板,不够创新,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开发远远不够。结合生本教育理念,构建新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非常紧迫。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概念

所谓生本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的就是教师将自己认为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部分分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来解决问题。这种生本教育理念,就是用生本教育代替师本教育,不仅是尊重自然和生命的体现,更是对儿童天性的顺应和支持。

二、关于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想建构

生本教育理念实质上就是教师把课堂主动权交付给学生,学生依靠自身努力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独立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主动灌输知识,而是调动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因此,笔者主要从以下三点探究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想建构:

1.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唤醒生命

虽然小学生无论知识面,还是学习能力,都有所限制,需要教师的悉心传授,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教师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作为小学教师,最为重要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唤醒学生的能力。而针对小学语文阅读,应当唤醒小学生两个方面的思维:一是唤醒小学生的阅读意识,小学语文阅读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是最大的,教师应当一改过去强行灌输的方式,而是通过创设情境和课堂氛围等方式,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阅读之中;二是唤醒小学生的生命感悟,让小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知识,并且通过阅读发现和感受美好的事物,这才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才能真正体会到阅读中蕴含的情感。

2.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质应当是和谐生态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应当是追求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整个阅读过程应当是和谐生态的,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保障小学生快乐自由的成长。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两种过程:第一种是师生主动交往的阅读过程,师生之间有效阅读交往的前提应当是自由和谐、轻松自在的阅读氛围;第二种是情感和认知和谐统一的过程,小学语文阅读的情感与认知和谐统一的过程,就是满足学生好奇心的过程。

3.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归宿是只想生活

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想生活化,应当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阅读情境,来帮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阅读和理解文本,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和实践。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归宿详细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堂教学要源于生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师,应当想办法将教学内容联系生活、面对生活,并最终指向生活,从而让学生不仅学会书本知识,更学会如何理解生活和表达生活;另一方面是教学要回归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因为小学语文阅读的内容大多都是生活真实情境的再现,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生活经验,并且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充满生命力。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案例分析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要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应当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准备阶段必须融入“生本”。首先要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经验、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问题困难等进行了解和分析,进而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形式和知识点,来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同时,还应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让小学生分组学习。

二是通过情境创设来引入课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话题予以确定,也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核心进行确定,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将学生引入情境和角色;第二个方面是各抒己见,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问题。

三是引导小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获得感悟。主要方式有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和展示汇报三种,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要凸显生命质量的提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要对儿童生命力有所彰显,帮助小学生体会学习和生活的快乐;二是进一步拓展小学生的阅读空间和范围,注重对小学生精神层面的引导和教育;三是要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这些语文素养主要包括丰富的词汇量、宽广的知识面、准确流利的表达、丰富的情感和优秀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语文阅读课程,这也是历年来教育研究的关键点之一,生本教育理念集合了多种理念的优势,非常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让小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经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侯春光.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5.

2.姜文英.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6.

3.孙凤珍.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6.

生本教育理念篇3

关键词: 生本教育 数学教学 教学反思

当今众多教学理念的创建大多是在二元对立思维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无论是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理念、杜威的五步教学理念、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理念还是我国一些传统教学理念等都是二元对立的思维理念,呈现出来的弊端日益突出。突破这种惯性思维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多种理念的整合中,生本教学理念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核心,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它与传统教学相对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体验,通过生本课堂、生本活动文化、生本德育等多种理念开发学生生命的潜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强大的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本课堂,学生是自由之人,教师的教少了,需要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具体到一节数学课,我们要解决一系列的新问题:教学目标的提出、前置性问题的设立、学习小组的组建、学生讨论的组织、课堂展示的指导、听课学生的管理、师生互动的情境和教学流程的安排等。

生本教育理念具体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目标明确,全面而完整,内容充实而精练。生本课堂的教学目标就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而数学生本课堂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注重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众多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解决,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让教学内容向社会延伸,让课堂教学贴近社会生活,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

(三)树立教学民主意识,营造课堂民主氛围。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要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始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服务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所以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自觉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对学生不指责、埋怨,让学生信任、理解,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课堂宽松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敢说话、说真话,没有畏惧感。

(四)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倡导学生采用以个人、小组、班级等多种方式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学习过程,经受挫折,享受成功,享受成长。在课前完成教师布置的前置性问题,由学生自学完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课堂是学堂,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生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励学生去提升、去创新。每堂课的具体操作流程是: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的组员由A、B、C、D四个等级的学生组成,每小组选出本组的主持人,各小组、各同学按课堂表现进行积分,教学一开始,每小组进行讨论,探究老师课前布置的前置性问题,最后每个小组有主持人把各自的收获、成果向全班介绍交流。例如:在学习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就是这样进行的。

第一个流程:在课前布置如下前置性问题:

1.何为移项?

2.请同学们找出3个关于用移项方法求解的一元一次方程。

3.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第二个流程:在课堂上,各小组由主持人主持,在组内进行讨论。

第三个流程:选取一个或几个小组到黑板前进行发言。

第四个流程:教师提供例题,由学生上台讲解。

第五个流程:教师解决全班同学存在的问题。

在活动中,组内分工合作,组际竞争共进,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数学学习的热爱溢于言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指路人”的角色,从不越俎代庖,只是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反思

(一)小组合作问题。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看似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并且发言的质量也很高,能紧扣问题的核心。不久,你就会发现这种合作大部分是流于形式,发言就是那么几个性格开朗的学生,一部分学生夸夸其谈,不着边际,还有一部分学生一言不发,这根本不符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要求。

(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没有教学重点与难点?有没有板书?是不是所有问题都交与学生解决,即使学生解决不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不必完成?这些问题几乎在每一节课都能碰到,需要每一位教师认真研究。

(三)教学评价问题。生本教学提倡减少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生本教学如果缺乏相应的管理、评价机制,而一味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做文章,却以旧标准衡量改革后的教学成果,必然牛头不对马嘴。教学评价涉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在教师方面,不应用传统模式评价教师,以分定优劣。在学生方面,评价的标准应多维、评价方法应多样、评价主体应多元、尤其突出对学生合作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不能一考定终身。

生本教育理念篇4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目前在全球的教育行业都正在不断发展。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我国教育系统将其引入后,尝试对其进行发展,但目前,翻转课堂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还较为缓慢。合理的运用翻转课堂,能够改善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充分获得发展,与此同时,也能够贯彻好生本教育的理念。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和各个教育机构,应该充分的认识并利用好翻转课堂,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1翻转课堂

1.1起源。翻转课堂最初起源于美国。2004年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开始利用社交网络对自己的亲友进行远程教学。而在这过程中,亲友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这也促使可汗想到运用网路平台进行教学活动,进而帮助更多人获得更为优质的教育。在这样的想法萌生后,他便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录制成为十分钟以内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这样的做法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取得了很大成效,获得了学习者的多数好评。2007年,可汗创造出他自己的教学网站,在其中上传更多教学视频,以便于人们学习。可汗并不依靠这种方式充实自己的腰包,而是以一种免费分享的形式服务众人,这也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好评。2011年,可汗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向人们做了更详细的解说,目前,可汗的翻转课堂模式已被美国教育界进行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逐渐被教育系统普遍应用。1.2翻转课堂的概念解读。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范围的教育机构的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这更倾向于采用传统的知识讲解的授课模式,在课堂上将必要的理论知识全部讲解完毕后,在通过留作业的形式,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完成知识的消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会更多,容易使学生在高压控制的状态下,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自由的感觉,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学会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学生课前预习与师生课堂互动相结合的形式,完成教学过程。翻转课堂中,每次课前,学生都要观看老师提前制作完成的包含本节课知识内容的一段视频。看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疑问。之后通过与同学和老师间的沟通和套路,逐渐消除疑惑,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巨大变更,在课堂环节中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互换,使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主动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教师也不再是教学环节中知识讲解的机器,而是更多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翻转课堂法整个授课过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氛围相比以往而言更加活跃。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过程明显增多。而对学生的课程评价也有了很大改善,原有的书面测试已经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课上表现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环境都被纳入考察范围。

2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理念,就是指在以人文本的理念指导下,充分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现代化的教育要求教师能够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充分正视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轨迹,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对学生给予足够的信任。生本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做到因材施教。

3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模式,能够符合的体现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首先,翻转课堂尊重了学生的想法,肯定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它能够包容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地带。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首先能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了解到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而做到根据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以使学生学习到自己更需要的知识内容。其次,翻转课堂需要教师意识到自己的引导责任,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引导,更应该在课堂上讨论组引导学生做出准确的表达,进而为学生之后的生活产生正面影响。最后,翻转课堂能够以其独有的特点,完善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教师模式中,教师可以准确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及时指导,快速的解决学生的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4对翻转课堂的建议

4.1提高微课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保证课前学习效率。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课堂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其效果高度依赖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师制作的微课资料。目前,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习惯于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知识学习。所以,教师在实践翻转课堂时,应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观,先让学生认识到课前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指导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优越性,再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4.2改进课堂设计,提高知识内化效果。相对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本质变化。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课堂讲授转变为小组讨论、探究学习等师生互动交流,课堂的知识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内化过程。当前,许多教师正在积极实践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但有些教师在实践时,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而未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和鼓励。由于缺乏与教师和同伴交流的经验,学生不敢或羞于当众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最终导致翻转课堂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该在摆脱传统课堂的思维禁锢的基础上,积极改进课堂设计,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课堂知识内化的效果。4.3加强微课程平台建设,促进翻转课堂普及。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要在课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微视频等微课资料的制作,而且此过程对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如果每位教师都在课前精心准备每堂课的微课资料,将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被浪费,而且会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急剧增加。因此,促进翻转课堂的普及,微课资源共享是亟须解决的先行问题。要加强微课程平台开发,整合汇聚各区域内的或全国的微课资源;要加强统筹策划,利用集体智慧打造高质量的、系统性强的微课程平台,以减轻教师实践翻转课堂的压力。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生本教育能够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且能够在尊重学生人格的条件下,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恰好能够满足生本教育的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我国教育机关和教育工作中应该尽快完善翻转课堂中存在的不足,使其尽快得到普遍的合理应用。

作者:冯晓光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兴隆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61.

[2]陈瑞增,刘思思.翻转课堂:传统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电子世界,2013(18):214.

生本教育理念篇5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

2009年6月28至7月10,我有幸到广州参加西宁市教育局指派的为期12天的生本教育培训,在此期间我收获颇丰。培训结束归来我刚好带初一两个班的是英语,担任普通班的班主任,而另一个班是生本实验班。自从在生本实验班授课以来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我的课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先的死气沉沉变成了生动活泼,由原来无人举手到争先恐后地举手。加之各小组之间面红耳赤的竞争辩论及小组长们的认真劲,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感动不已,哪一张张急于表现的面孔是多么的可爱啊。见到这么可喜的变化,于是我就尝试着把生本理念应用到班级管理上,经过一个学期的磨练,每一个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班主任如何使班级管理艺术化,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班主任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班级的办法后,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工作效率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寓教于乐,自己的学生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我在平日的班主任工作中用生本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慢慢地去渗透、去实现“无为而为”的教育理想境界,让自己轻松地做班主任,让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与成长,这样也就真正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得到教育、得到提升。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不成熟的想法,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建立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生本班级

我们学校学生的起点较低,学生的自控能力、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如果一开始就用生本理念让学生去自主管理也有点不太现实。因为学生完全没接触过生本,一旦完全放手会使一部分学生失去自控能力,还会使另一部分学生产生从众心理,甚至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学生就会在学习方面、班级管理方面钻空子。因而,起初的引导工作也很重要,可先给学生慢慢地渗透生本理念,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先学后教”、“先会后学”为原则,我把全班分为8个大讨论组,上课时前后座位为一个讨论组,这样既有利于上“师本”课,也便于上生本课。

为了给后进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我在课下组成了10个课外互动学习小组,每组7-8人,学习能力上、中、下三个层次自由搭配,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二、建立团结有威信的班级领导班子

做好调整后应进行班干部竞选。班级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是班干部,优秀的班干部是教师的左膀右臂。本班的班干部我采用了如下的方法产生:采用自由竞选方式。每个同学都有权竞争自己心仪的职位,选好后再在指定时间和地点做竞选演说,回答同学、老师的提问,最后由全体学生和老师共同投票选出自己心仪的班委。用这种方法产生的班委一般是比较优秀的,在班级同学中也有着比较高的威信。

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让他们在竞选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这也是生本理念在班级管理一个侧面的体现。

三、确立有正确舆论导向的班级座右铭

选定了班委并不表明班级事务仅仅是班委的事情,因此很有必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管理班级的机会,供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要有适合自己班级学生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座右铭,这就可以使每个学生都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为实现自我价值而付诸行动。比如将“勤奋学习,健美团结,争创第一”、“我学习,我快乐,我成长”等作为班级努力的目标和格言。

四、制定行之有效的班规

班规可由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班规校纪是让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目标的保证,它们具有强制性,必须学会尊重它们。为了制订班规,在班会课上,我做了这样的引导:“如果我们渴望自己生活在一个优秀的集体里,这个优秀的集体需要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克服自身的缺点才能形成。那么为了我们集体的利益,我们需不需要一个班规?如果这个班规维护着集体利益——42个学生加11个老师的利益——那么能否为了一己私利而影响其余52个人的利益?”后来我通过学生的周记了解到,即使十分散漫、不热爱学习的学生也真诚地希望能生活在一个班风学风良好的集体中。班规制定以后,我实行了学生轮值制,每天进行小结,由值日的班干部在第二天早自习前宣读头一天的纪律、学习、卫生等各方面的情况,让每个学生认识到维护纪律、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最后我用郭思乐教授的一句精彩的话结束本篇文章:“用老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精彩。”静待花开,我相信,生本教育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生本教育理念篇6

生本教育的提出基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由于我国传统课堂教学多以知识讲授或者说灌输为主,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被动者,传统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全球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由此,全世界掀起了教学改革的浪潮。一些教育研究者提出,教育应当面向学生,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力求实现五个方面的突破:其一,在学科为主的学习内容上有所突破;其二,在学习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其三,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方面有所突破;其四,突破传统的评价方法;最后,在研究方向上有所突破,即促进研究成果向教学实践的转变。生本教育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2生本教育理念的具体内涵

顾名思义,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是由郭思乐教授最先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方式。生本教育是在全球教育改革的洪流中诞生的,也是适应我国教学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本质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目标和宗旨。一切为了学生,就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制定、教学方式的安排等等,都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最终目的都是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其次,“尊重学生”。这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式方法问题。学生也是有生命的独立个体,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而且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见解,甚至是疑问。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才能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最后,“全面依靠学生”。这是说教师要把课堂和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们要改变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3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经济法教学改革实践

3.1注重经济法教学的实践性随着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剧,法律专业学生对司法考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司法考试的实用性较强,对学生各方面要求也较高。那么,对司法考试应该怎样教学呢?其与法律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下面笔者针对这两个问题重新设计了经济法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联结,尤其是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将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转变。教师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讨论专题案例。组织专题讨论和讲解重点时,要基本遵循“基本法理+比较法学习+法条研读+司考仿真题练习+案例讨论/模拟+综合点评”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教学环节组合编排上,笔者在基础理论、法条解析、案例研讨、比较法学习等板块比率上进行了调整,适当降低了对基础理论的讲授,而比较法学习、法条解析与案例研讨等实践环节则列为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三,在研究性学习环节中,在全面、系统地阐述经济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将近年来经济法学的最新理论研究和立法发展反映在教学中,对近年来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积极探讨,使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最后,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安排学生撰写论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作为平时的作业,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分别占课程成绩比重的30%和70%,考核题目偏向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类型,引导学生关注与经济法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

3.2注重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促进师生互动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学案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传统案例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针对文本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对各情况所蕴含的经济法知识进行解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并不能真正融入到案例情境中去。而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会有明确的身份概念,也会针对自身所处的位置具有更加深切的认识,对案例中所包涵的经济法知识会有更加清晰的辨别意识。同时,角色扮演的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角色扮演所产生的其他作用也很多,例如,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而且,学生无需走出课堂便可感受到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境,还能在角色的矛盾与抉择中凸显自我的个性。可以说,角色扮演是进行案例教学的最好手段和方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本教育理念是各课程教学的通用指导思想。这是因为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也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挥和暴露,从而在与其他学生的互动中取长补短,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经济法教学中,要将文本知识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及法律教育三者相结合,提高经济法教学的实践性和严谨性。也要采用较为灵活可行的教学形式,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

生本教育理念篇7

教学;生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1—0060—01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由此衍生出生本教育的伦理观、行为观等。伦理观为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在这种理念下,决定了教师应“无为而为”,处于“帮学”地位。在生本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而且应该发挥得更加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把每一个小的环节做细、做好。

一、前置性作业凸显生本理念

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就是如何设计好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刚开始的几天,学生的完成情况不太乐观,不是不会做就是答案基本统一。于是,我开始认真思考其中的原因,最后我总结出这可能是布置的作业太和教材内容相统一,体现的知识点和方法还没有真正脱离传统教育的思路。前置性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本出发,找到我们预期他们发现的那个“标准结果”重要呢?还是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更重要?我大胆尝试把目的转移到后者,把知识点灵活地融入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区域中。于是街道里的商店名,家庭和学校里的具体事物都成了我设计教学内容的素材,甚至他们身边的一些感兴趣的生活琐事也对我设计作业产生灵感。这样既能解决问题,又能激发热情,开发思维产生动力,提高效率。渐渐地,他们在课外的活动、游戏中都时不时地对我布置的作业联想在一起并开始大胆探讨,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接着,我做了一个更大胆的尝试:在评价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时,有意表扬那些能完整表述出个人见解和思路的学生,冷落那些只注重答案而忽略过程的学生。我发现学生的答案经过反复启发诱导逐渐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统一的结果,他们能从各个角度去考虑解决问题且解决问题的思路新颖、别致、宽阔、灵活、便捷,有些甚至是我都想不到的。

二、课堂才是生本教育的舞台

学生在课前能认真思考,完成课前任务而又带着新发现的疑问进入课堂,这就使他们的学习有了针对性和主动性。学生太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很大程度地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提高效率,表面看似乎很成功,然而我却发现,在课堂中,小组探讨、交流活动时,往往老是几个学习较好的学生在发言,而每个小组最后展示交流的结果,也并非是真正意义上小组共同智慧的结晶,而是他们组内学习最好的一个学生的个人成果,小组学习成了一种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成了空话,这样下去,学生间的差距拉大就成了事实,事与愿违。于是,我开始尝试规定每节课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轮流发言,以这种方式去追着他们参与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这种方式太机械,效果还是不好。通过认真反思,设身处地地考虑、模拟,我突然明白,缺乏自信才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最大的敌人,他们不是无话可说,也不是不想说,而是怕说得不好、怕说错。久而久之,不仅掉队,还会产生隔阂,越来越没有信心,两极分化。

三、生本理念还要深入课后

布置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在布置作业方面体现生本理念呢?通过不断实践实验,我总结到:首先作业的形式要多样,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同时也允许有差别存在。所设计的既要有书面形式的,也要有口头训练(讲解、讨论、问答)。我还要求学生要有一个课后笔记,记载他们每天数学学习中最值得记忆的东西。可以是一段对话,一道错题,一个疑问,一个发现,甚至是今天的收获或感受等。在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产生灵感和智慧,从而激发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生本教育理念篇8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22

一、问题提出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是传统的中学实验教学方法过分注重化学实验的理想化,验证性的实验比重过大,而探究性实验相对不足,教师的主导性过强,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抑制。进入了新课程后,在其他课型上“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已经日益成为主流,但是实验课堂基本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模式,通常都是教师给出或者口述实验内容,同学们按照已有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训练,但是实验探究能力却得不到培养,不符合实验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如果改为“边讲边实验的”随堂实验课,符合了实验探究的理念,但是课堂节奏慢,效率不高,会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

鉴于传统分组实验与新课程“随堂实验”,两种实验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不足,我们尝试将生本教育理念引入化学实验课堂,希望能找到一种结合实验探究与自主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生本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1],其教学流程可以归纳为:课前先学――课堂展示――全班讨论与教师点评。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把第二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课前先学”的问题,通过“前置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教师在学生“课前先学”的基础在进行教学[2],教师教学时间可以大大浓缩,教学行为的目的性与有效性更强。

如何在“让学生放手实验”与“教学时间有限”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下面以“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课堂教学实录为例进行说明。

二、教学设计意图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取材于鲁科版《化学1》第3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3]。教材中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二者外观、溶液与酸反应、热稳定性等进行了说明。从教材体系中来看,本节课内容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属于化学1的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相关的内容标准规定如下[4]:“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包含实验探究的内容。

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能力的集中体现,这种实验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尝试。其目的是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包括制备实验方案设计、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或其它学科知识,思考化学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法,对学生进行理性思维的训练。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其体验探究的具体过程,提高学科素养。因此本节课中,我们将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以“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为实验任务,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

由于本节内容为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章节,其后还要学习氮、硫、铝、硅等重要元素,这些元素所涉及的实验内容《鲁科版》教材都编排为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验验证的模式。因此,教师在本节课还需要对实验方案设计的一些原则与流程进行归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基于上述分析,同时结合生本教育理念,我们将本节课的流程设计如下5个环节:

三、前置作业的设计

“前置作业”是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即围绕着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编制的课外作业。“前置作业”不是简单的把原来作业提前到上课前,而是起到统领这节课内容的作用,对前置作业的题目的控制往往是生本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教育理念,笔者通过前置作业,让学生事先以个人预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实验方案。前置作业内容如下:

【问题提出】现有2瓶白色粉末A、B,分别是Na2CO3和NaHCO3,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

【资料点击】

Na2CO3与NaHCO3虽然都是盐,但是溶于水后,水溶液呈碱性,而且Na2CO3溶液的碱性更强。

Na2CO3热稳定性好,需要加热到800℃才能分解,而NaHCO3不稳定,加热超过到100℃时,就分解为Na2CO3、CO2、H2O。

一般而言碳酸盐的溶解性不如对应的碳酸氢盐,比如CaCO3溶解性不如Ca(HCO3)2;但是钠盐是特例,同温度下,Na2CO3溶解度(21.5g)大于NaHCO3(9.5g)。

溶液中CO32-与Ca2+反应得到CaCO3沉淀,HCO3-与Ca2+不反应。

Na2CO3与NaHCO3分别与酸反应,都能放出CO2,但NaHCO3反应更激烈。

溶液中CO32-与H+反应,第一步先得到HCO3-,HCO3-与H+反应得到CO2、H2O。

碳酸盐可以与二氧化碳、水反应得到碳酸氢盐。

【实验方案设计】

(1)甲同学设计了下列方案,请同学们评价其可行性:

①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

②将两个各装有的A和B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只试管口。

③将气球内的A和B倒入试管中,观察反应现象。

(2)请你自行设计一种实验方案鉴别A与B

本节课是一堂新课,在此之前学生并未学习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关性质,因此在预习作业中给出了设计实验方案所需要的知识,学生需要所给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新信息,获取信息并加以利用的能力。如果只是简单的讲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往往差强人意,而这种“现学活用”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由于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并不长,其化学知识不够丰富,思维往往有其局限性,而化学实验设计属于高级思维,学生要完成还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将设计实验方案布置成前置作业可以给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

四、教学过程实录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中,我们将课本知识讲授以及实验方案设计等环节安排成为学生的预习作业,节约了大量的宝贵的教学时间,避免了随堂实验课效率较低的缺点,实验课堂就显得紧凑而充实。

(2)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方案往往存在很多不足,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实验方案,由全班同学与教师一起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不断地完善实验方案,可以很好培养学生实验思维的严谨性。

(3)由于没有固定实验步骤,与传统的实验课堂不同,化学实验生本课堂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例如本节课中“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直面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并将其转化为课堂的讨论题,通过对其分析与讨论,理解理想化的实验与实际实验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上一篇:保护地球的名言范文 下一篇:小学校本课程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