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我国金融服务业创新与发展的深入探讨

时间:2022-08-07 03:18:42

有关我国金融服务业创新与发展的深入探讨

【摘 要】本文根据我国在金融体制上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对金融进行创新的重要理论,深入探讨了我国对于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和发展。并且对各种各类的交易工具和金融服务产品的发展和创新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和描述,归纳了我国在创新金融产品上具有的总体特征,以及提出了对于进一步对金融服务业体制进行改革以此来促进发展和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业;创新;发展;探究;中国

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具有多层次性质的金融市场逐步开始形成一个日趋完善的体系。对金融进行监管的体系和建设金融上的法规法制也逐步变得更加健全,市场积极参与到主体的形势已经逐渐成熟,更进一步地扩大了金融的对外开放。而金融服务业更是在我国人民的经济活动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关键。中国加入WTO后,金融业更加良好地融入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在面对内在渴望改革的要求和外部市场竞争的压力这双重的形势下依然不断在进行发展,使得金融服务在行业上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一、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和发展

金融体制在进行演变和变革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种制度上的创新。不过除了对制度的创新以外,金融在服务业上的创新发展还体现在了具体服务的项目上,以及作为一种交易的工具出现在各个项目的金融产品上。正如法博齐在1998年说的金融进行创新的重点在于能够推出新的产品。其中包含了扩大金融市场的产品、为风险管理提供更多手段的产品和实行套利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包括了可以在不同市场上进行金融交易的工具,还包含了各种各类的金融机构为最终消费者提供的具有服务性质的产品。

(一)市场和股票类相关服务产品上的发展和创新。现阶段我国股票类的金融产品大致包括了A、B两股和在境外进行发行的H、N、S股等。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发展以后,这种金融产品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规模,给我国居民在投资上带来了比较丰富的选择品种。这些年以来,和股票相关的产品领域非常关键的一个创新品种就是权证。它的出现实际上对在股票这个市场上进行的空机制缺失进行了解决。权证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历史能够追溯到1992年,当时最主要的是出于对公司进行融资的需求进行认购权证上的发行,如1992年发行的宝安权证和大飞乐股票权证。但是在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在权证市场上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那段时间内只在1995年发行过九家用来配股的权证。到了二十世纪,中国的权证市场的发展就有了一些进步,但上市的品种依然不多,只有在两个交易所里产生了七只权证,而且大多数都是非流通股的股东在对股份进行分置改革时给流通股的股东派送的无偿备兑权证。现在权证在市场上的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不过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过高的波。

(二)与基金类相关服务产品的发展和创新。我国在基金投资上的制度变迁在1997年的11月日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同年的11月14日国务院公布的政策成为了其发展上的转折点。对基金的投资在1997年年底以前是发展的初步阶段,此后便进入到了更为规范的发展阶段。对基金进行募集的规模在2004年已经高达一千八百多亿,空前地扩大了市场的规模。虽然在2005年的时候受到了股市行情上的影响,有一定程度上的下降,但依然保持在一千亿元以上。

对于规模的扩大,基金产品也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对于开放式的基金,其在封闭式基金上具有的可交易性和自由赎回性成为了很大的优势。围绕着两个优势,深交所推出了具有上市开放性质的基金,上交所推出了上证的基金通。具有上市开放性质的基金指的是在交易所进行上市交易具有开放性质的证券投资的基金。上证基金通指的是上证的时候开放对基金进行销售的系统。

(三)交易期货产品的发展和创新。对期货市场实施的建立其历史能够追溯到80年代,第七届全国人大召开第一次会议的时候就提出了对此市场的建立方针。九十年代我国的第一个期货市场正式开始营业,此后期货市场便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和创新。在对实物的期货品种进行创新的时候,大豆、小麦以及铜期货期权也开始了创新。这三家交易所同时都在对各家期货品种上市进行大力地推进。同一时刻金融期货也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中。2006年经过证监会的批准和国务院的同意,由郑州商品、大连商品、深圳证券和上海证券等交易所一同发起对中国金融交易期货设立的挂牌。此举措在加强市场改革和完善市场体系上具有了很重大的战略意义,并且良好地发挥了资本市场上的功能。

(四)金融服务业发展创新的特征。1.对金融服务业的创新是具有层次性和方位性的。随着对金融服务业这个体制进行的改革,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工作也全面展开。其中不仅包括了革新传统的体制,还包括了各种类别的用来交易的新型工具,以及对服务类产品的推出。也体现了各个金融机构在营销渠道、组织架构、技术应用、薪酬制度以及分配收入等方面的创新。2.创新很大程度上都是外部压力或者政府推动力量的结果。我国金融服务业创新的关键在于对体制进行改革、发展金融服务市场和设立相关金融机构等方面,所以其创新主要表现在比较宏观的层面上,这往往会对国民的经济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而在微观的层面上,很多产品的创新都显得比较被动,例如很多利率衍生出来的产品基本上只是为了规避利率的风险。而央行的票据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中国独有的创新产品。

二、对我国金融服务业创新与发展的建议

(一)对金融服务业中的体制改革加以深化。根据市场在经济上发展的内部要求对现在具有商业性质的金融机构产权的关系进行改造,对其在创新上的内在动力进行激发。我国现阶段的金融机构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还不能完全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负盈亏和自主经营,所以在对金融服务业进行创新的时候也基本上都显示成简单增设的机构、对业务进行扩张等比较落后的手段和方式。针对以上情况,就需要对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股份制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造,使具有多种所有制度的中小型金融企业可以稳步发展。

(二)对具有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业市场体系要进行积极的建设。给金融服务业在市场上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金融市场出现过度垄断和不正当的竞争都会对企业对于创新内在的冲动产生抑制,对金融服务业发展和创新的外部制度造成破坏。所以要更加积极地发展债券、股票等市场,对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和活动市场的发展要稳步进行。这样才能加强对具有基础性质制度的建设,和让金融市场在托管、清算、登记等系统上的制度更加健全,建立更具有多层次性质的市场体系和健康的进行市场竞争的环境。我国目前在很多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同模式的对组织进行综合经营和进行交易的行为,但是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完全具备可以混合经营的条件,所以就需要在监管有效的基础上对金融服务业进行综合经营试点的工作进行积极地推进。以此来建立具有多样化并和目前形势相互适合符合的可以进行综合经营的组织模式。

(三)对金融服务业的监管体制要不断加以完善,建立有效的化解机制和风险防范,在维护金融服务业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体制的创新。金融上的创新和对金融的监管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又相互博弈的关系,对于制度的创新需要规范的监管作为保障,而富有生机的创新又是提高监管效率和实现节约监管资源的重要措施。我国现阶段在这两者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监管不力或者监管过度的问题。监管不力不仅影响了创新的质量高低,也会对金融服务业造成一定的风险。而监管过度则会对金融创新的扩大造成制约。所以要对监管金融的体制进一步进行完善,正确处理好行业自律、内控企业机制和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让金融监管制度变得更加协调,以此来对金融监管的效率获得提高。

三、总结

随着我国金融服务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还会有更多的金融行业也开始进行发展和创新,所以及时找寻到发展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才能让发展创新前进的速度更快并且具有更高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青.基于我国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后FDI技术溢出效应辨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

[2]曾凯.我国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J].海南金融,2009(2):19-21.

[3]隋晓影.基于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6).

[4]许伟.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制度障碍分析及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1(40):58-62.

[5]赵晓泊.金融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

[6]刘树枫.中产阶层对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21(1):118-121.

[7]刘涛.论中国入世后外资金融服务的进入与我国的对策[D].南开大学,2007.

上一篇: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下一篇:运营商从电子渠道到电子商务转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