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建设的困境与解决方法

时间:2022-08-07 09:49:08

群众文化建设的困境与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5-000-02

摘 要 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变革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严重脱节给我国社会文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结构失衡,使得我国国民整体素质依然滞后于实际的社会文明需求。而以覆盖范围最广、可参与度最高的群众文化建设就成为当前社会文明稳步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群众文化 建设 困境 解决方法

群众文化指的是人们除职业之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一种覆盖面极广与涵盖范围极多的一种群众性活动如广场舞、群众体育运动等形式的文化表征,它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以锻炼身体、娱乐身心、开拓交际、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等为目的,形式较为多样,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和时代性特征。

一、群众文化与社会文明建设

群众文化是社会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由于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一方面能够最大化地覆盖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满足社会各阶层其各自所需要的内在精神诉求,另一方面能够极大地释放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社会文明整体进步营造丰富的文化土壤,除此之外,还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整体文明和文化的进步,因此历来受到我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国之后,即便在时期,群众文化建设也依然在持续进行(即便过程中出现过大的波澜和逆境)。

二、群众文化建设的困境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由此提出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大计。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幅度的开放后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建设极大繁荣的同时却出现了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严重脱节的现象,即人民群众逐渐从巨大的生存压力下挣脱出来但却在自我精神诉求方面出现了大量的空缺。这种心理空缺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表现尤为明显:人们突然没了繁重的生存压力,空暇的时间没有足够的文娱活动来填充,由此产生的巨大的心理空虚是造成近年来社会文明整体提不上的重要诱因之一。而这其中,群众文化建设的不给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群众文化建设在进入新千年之后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一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种类、发展空间等日益显得匮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二是群众文化活动行为不断混乱,引发各种社会矛盾。这是既不利于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的,也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目标。

(一)改革开放初期,群众文化建设逐渐陷入了停滞

在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以及之后的改革开放措施使得我国国民思想和行为逐渐从受束缚的状态挣脱出来,而此时横亘在人民肩头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使着社会各界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繁重的工作,当然,由于这时刚挣脱了思想束缚,群众文化建设虽然陷入了基本停滞状态但仍未表现出巨大的与社会不相适应影响。

(二)传统群众文化的消亡

在群众文化方面长期占据重要地位的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消亡在令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使得二十一世纪前后几年的群众文化建设出现了大量的真空区,虽然在此时党和国家已经高度重视群众文化的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但传统民俗文化如戏会、庙会、堂会等活动的消亡步伐却并没有因此停止,事实上在社会其他领域经济形势发展较为迅猛的二十一世纪,传统民俗文化的后继无人现象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化艺术领域的问题了,这其中以华阴老腔等民俗戏剧的演艺人员断层表现最为明显。而这时候又由于人们之前一直在进行高强度的工作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创造新的文化活动形式和种类,这时才突然意识到已经没有多少文化活动可以供他们自我娱乐了。

(三)群众文化活动缺乏政府监管与法律支持

人民生活逐渐富足起来,而缺乏足够的自我娱乐活动,使得巨大的心理空虚得不到填补,这就催生了近年来我国各地“红灯区”、网络会所、麻将馆、歌舞厅等娱乐场所,黄赌毒、涉黑、集团犯罪、群众性事件、“碰瓷”等行为的不断出现,这既不利于社会秩序的健康与和谐,也极大影响到了国民人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状况,而由于国家政策和法律方面在群众文化方面没有足够的监管和支持,导致即便打掉一个黄赌毒场所又会在巨大的社会需求的催生下出现两个甚至三个黄赌毒会所,甚至部分地区政府部门官员也牵涉进去。对黄赌毒、网吧、涉黑势力的整顿虽然能够打击社会不良风气,但也不过只是扬汤止沸,以规范群众精神文明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群众文化为导向才是彻底祛除社会不良风气的釜底抽薪举措。

(四)群众文化建设缺乏规范化指导

对于群众文化的规范化指导在社会上依然存有部分的争议,很多专家学者认为群众文化的建立基础就是以激发和释放群众的自我创造力与表现力为核心的,而以任何方式的规范化指导均有可能对蓬勃向上的、接地气的群众文化造成限制,由此导致极大的损害。但事实上,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使得近几年我国各地的群众文化建设陷入不断的混乱之中,常由于与社会其他活动的冲突而导致大范围的社会群众性问题。最突出的一个例子便是近几年逐渐发展兴旺起来的广场舞活动,作为群众文化的一部分,广场舞是应该受到保护和支持的,也是应该政策上提供一定的扶持来保证其合理权益的,但是,由于对该行为没有规范化的引导和管理,在各地广场舞队伍“争地盘”、广场舞与小区居民矛盾等问题层出不穷。

三、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群众文化的建设必须要提升到社会文明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否则任何形式的促进行为不过是隔靴搔痒,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未来的群众文化建设方面需要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保护传统民俗文化

在中华大地长时间流传的各式戏剧、窗花、灯饰等传统民俗文化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和切实的保护。要以提升民俗活动从业者的经济收入为着手点,解决从业者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安心将传统民俗文化推陈出新,顺应时代潮流,同时要从政策方面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适当的倾斜,提高其媒体曝光率和知名度,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依靠社会的力量来进行保护。

(二)规范群众行为

对于各地出现的群众文化活动政府部门要以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指导,需知规范化管理并不是打击其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而是要在保证各方面基本权益的状况下进行,从而保证其活动开展的空间,保证群众文化活动与社会运行的和谐。

(三)积极的文化干预

对传统的社会文化发展思想而言,组织干预似乎是影响群众文化自主性与创造性的一大不利因素,但是,在近些年的实践中人们不断发现,由强有力组织在社会基层进行积极的文化干预不仅不会影响到群众文化内容的丰富,更不会影响群众文化的自由发展空间,而恰恰相反,在积极的组织文化引导下,群众文化剔除了大量黄、色、贪、腐等道德低下的毒疮,发展反而更加健康、更加具有活力。干预方式包含了组织基层文艺/体育/知识比赛、创建文明小区活动等多种形式、多个方面。

结语:

除此之外,各地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阶层应该开展多种多样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氛围,主动与社会不良现象做斗争,规范自我言行,从而为群众文化真正促进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共享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守勇.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 胡守勇.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J].民族艺术研究,2011(06).

[3] 吴孟.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大众文艺,2014(01).

[4] 高虹.广场舞与群众文化建设[J].四川戏剧,2014(10).

[5] 李丽,梁飞.关于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以济南市历城区为例[J].理论学刊,2010(02).

上一篇:加大网络投资 督促资费下调30% “胡萝卜+大棒... 下一篇:新形势下企业劳动竞赛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