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推进跨越式发展

时间:2022-08-07 04:03:30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推进跨越式发展

摘要:宜昌市在贯彻全省“两圈一带”发展战略过程中,实施沿江突破发展战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发展科技含量高,辐射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使沿江经济带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促进了科技兴市、工业强市、人才强市等战略的稳步实施。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沿江突破 跨越式发展

宜昌市是世界水电旅游名城,2011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00多万人次,是环境高度敏感和国家重点环保监控地区。然而面对三峡投资热的持续升温,宜昌市委市政府科学谋划,发挥资源最佳配置效益,在上起三峡大坝,下至枝江市的8个县市区的沿江经济产业带,实施“沿江突破战略”,使沿江经济走廊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69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9%;财政总收入占全市总额的85.7%,辐射和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一、宜昌市实施沿江突破战略的主要经验

宜昌市沿江两岸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其发展经验及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产业结构优、产业规模大,已成为宜昌市产业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沿江经济带区域内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力、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纺织、建材、冶金、电子信息等12大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拥有以三峡电厂、葛洲坝电厂、高坝洲水电站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水电企业,装机容量达25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100亿千瓦时,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电基地;形成了以宜化、兴发、三宁、新洋丰、中石化湖北化肥厂、华强化工等企业为重点,磷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和其它化工全面发展的化学工业格局,成为全国重要的磷化工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以均瑶、稻花香、枝江大曲、人福药业、民康制药、华强科技、东阳光制药为代表的50多家食品医药骨干企业和一批以生物技术、发酵工程、生物药品、医药新剂、卫生材料、特色中药、高附加值食品饮料等为特色的优势产品,成为全省重要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品及原料药生产基地,世界三强之一的酵母及深加工制品生产基地;形成了以宜昌船厂、403厂、葛洲坝机械船舶制造公司、宜都机电、力帝集团、永鼎红旗、长江线缆、经纬纺机等企业为重点,以船舶制造、工程机械、电工设备、机床生产为特色的装备制造企业集群,成为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以华新水泥、三峡新材、惠宜陶瓷为代表的近40家建材企业,成为全省重要的建材工业基地;拥有东阳光、长江铝业等一批骨干冶金企业,拥有以凯普松电子、南辉化成箔、劲森电子等一批企业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初步形成全国最大的化成箔生产基地、多晶硅生产基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目前,兴山、远安、五峰等山区县在沿江工业走廊异地建设的项目,全部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利税将突破200亿元和20亿元。据初步统一,2011年,全市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293个,76%集中在沿江区域,全市产业向沿江集中、向工业园集中的、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

2、基础条件好,辐射能力强,成为全省、全国生产承载要素最优区域之一。宜昌沿江经济带既有长江黄金水道作依托,又有沿江区域相对优越的开发条件,而且还有全市广阔的发展腹地作支撑,基础条件好,城市化水平高,辐射能力强,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洼地”和国内外投资兴业的理想场所。一是基础条件好。浩浩长江纵横全境,将宜昌市沿江地区自西向东连为一体,长江水运成为宜昌区域运价最优、运量最大的黄金水道;三峡工程的建设,万吨级轮船可以直达重庆;境内已建有西陵、夷陵、宜昌、枝城5座长江大桥,再加上宜万铁路跨江大桥、葛洲坝、三峡大坝,共有7条过江通道,将宜昌江南江北经济社会发展紧紧相连。境内已还建有宜黄高速公路、焦柳铁路、三峡机场,再加上沪蓉西高速公路、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宜已高速、宜万铁路、武宜客运铁路专线形成了方便快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方便国内外客商进出宜昌,缩短了宜昌与世界的距离,为沿江区域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该区域内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齐全,具备建设大型现代化工业基地的诸多有利条件;二是城市化水平高。沿江经济走廊经济区域内共有41个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43%;居住人口209万人,每平方公里302人,比全市平均数198人多104人。主城区每平方公里高达796人。其中,城镇人口123万人,占沿江经济走廊总人口的53.72%,占全市城镇人口总数194万人的76.58%;三是人力资源丰富。沿江地带集中了全市89%以上的科研院所、教育机构和企业技术中心,汇集了90%以上的科研人员、中高级知识分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科技资源丰富,人才广聚。同时,该地带还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素质技能较高,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为沿江开发提供了重要保障;四是比较优势明显。突出体现在水运价格低廉,能源优势突出。由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存在,具有其它沿江、环海、沿湖经济带无可比拟的发展优势。宜昌港是长江水陆联运港口之一,是天然的深水良港,枝城港是全国四大煤炭中转港之一。水路交通发达、商业成本低廉,越来越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从长远来看,三峡工程建成之后,川江航道的年通过能力将提高4倍,总体运输成本降低35%以上,宜昌沿江经济走廊的区位及交通优势将进一步凸现;能源优势也十分突出。区域内有三峡电厂、葛洲坝电厂、高坝洲水电站等3座大型水电厂以及安能热电、美联热电、宜化太平洋、中石化湖北分公司热电等4座火电厂,还有即将兴建的枝江、宜都两座装机120万千瓦的热电联运项目,区域内电能丰富,能源优势非常明显。

3、开放开发步伐快,经济外向度高,成为全市招商引资最集中区域。宜昌辖区现有省级开发区12家,其中有宜昌国家级高新区、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秭归经济开发区、西陵经济开发区、宜都工业园区、夷陵经济开发区、长阳经济开发区、伍家岗工业园区、枝江安福寺等10个开发区(工业园)在沿江区域。 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加速建设,使沿江区域成为我市推进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实施沿江突破的重要载体,招商引资的重要基地,外贸出口的生产基地。沿区宜昌开发区,坚持资源配置高门槛,引进项目投资强度必须达到每亩350万元以上,其土地集约化程度和利用率一直在中部地区的开发区中名列前茅。打造“沿江工业走廊,不是该区域内简单的项目和投资堆积,而是通过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企业提供快速发展平台。宜昌国家级高新区近几年来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成功引进了2799个建设项目。宜都市实现了由注重招商数量向注重招商质量转变。目前,落户该市的东阳光、华新水泥、楚星化工等知名企业投资总额达200多亿元,该市连续3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中居首位。2011年,宜昌市外贸出口到达134个国家和地区,外贸总额达20.58亿美元。其中沿江经济带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96%以上;全市利用外资108136万美元,其中沿江经济带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94%。

4、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成为引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通过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宜昌市高新技术逐渐向传统产业渗透、融合,新兴产业不断衍生,高新技术产业的范围不断扩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兴发集团原来是兴山县小黄磷厂,沿江突破战略使其走出大山,脱胎换骨成为上市公司,他们与国内外10多所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战略合作,建起化工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产业基地,在湿法磷酸精制、食品级和医药级磷化工产品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专利和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产品和技术成果40多项。在长江之畔的亭工业园蓝天白云,碧水荡漾,有谁相信这里却聚集着宜化、南玻、新洋丰等10多家大型化工企业呢?所有这一切都是高新技术为企业发展插上了环保的翅膀。宜化集团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二氧化硫和氯水两种“废物”巧妙结合生成硫酸铵,1吨能卖500多元。宜集团取得类似技术成果200多项,获国家专利10多项,废物利用创造价值12亿多元。目前,宜昌开发区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全市已有5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安琪酵母、恒达石墨、玉阳化纤、黑旋风锯业、人福药业等5家企业成为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与医药、光电机一体化等6个高新技术领域。据统计,全市9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95%以上的高新技术产品分布在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成为带动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的“增速器”,技术创新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增长的主要动力,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力军。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产值387亿元,其中沿江经济带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92%,其产品出口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关联性强的高新技术产品,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科技含量更高,品牌竞争能力更强的高新技术产品,支撑沿江经济带更快更好地快速发展。

二、宜昌市实施沿江突破战略的启示

宜昌市通过实施“沿江突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笔者真切地感到关键是把握了五个着力点,实施五大重点战略,宜昌市沿江突破战略给我们带来几点启示:

1、关键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了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了“科技兴市”战略的实施,并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宜昌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建设涂镀板、多晶硅及太阳能电池等重大高新技术项目为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而提速,提高了沿江区域内产业及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2、关键是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并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上实现了新突破。宜昌沿江地带有140多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投产,正在建设大项目有170多个。成为宜昌市要素承载能力最强、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带动能力最强的经济发展走廊。

3、关键是以提高开放水平为目标,抓好了招商引资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内引外联”战略的实施,并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上实现了新突破。宜昌充分利用三峡工程的品牌效应,抢抓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引进了一批有市场前景、有比较优势、有经济效益的好项目、大项目,特别是引进了产业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的重大骨干项目,提升了宜昌城市的综合实力。

4、关键是以市县联动为纽带,提升了城市整体竞争力,促进“三产兴城”战略的实施,并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宜昌通过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软环境。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清理并废除各种不合理收费,在“三城联创”和打造中国最佳观光旅游城市过程中,不断创优人文环境,努力营造了尊商、重商、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宜昌在2011年获“全国文明城市”,让客商时时处处感受到文明亲情关怀,自觉融入到支持沿江经济发展中来。

5、关键是以加强人才建设为重点,积极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实现“人才强市”强略。宜昌市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动效应。在实施“沿江突破”战略、打造沿江经济走廊中,不断引进高科技人才,从2009-2011年,宜昌用3年时间从研究生中招聘500名科级干部。要通过合理的人才政策,努力营造“人才强市”、“科技兴城”的发展环境,促进沿江经济实现跨跃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统计局:加快推进襄樊、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N].2009-04-16.

[2]鲜于小明.沿江突破起宏图[N].湖北日报2010-03-28-05

[3]郭有明.以沿江开发新突破推动宜昌发展新跨越[J].政策2010-05

上一篇:科学发展视野下农村规划建设的原则及路径探析 下一篇:性别意识与叙事学的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