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23 08:49:07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辽宁产业集聚的特点

(一)以沈阳、大连为龙头,辽宁各地的产业集群蓬勃兴起。素有“东方鲁尔”之称的沈阳市铁西区,机床、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建筑、电气、医药化工五大工业产业集群正在迅速壮大。大连则围绕优势突出的造船、装备制造、石化、电子信息产业,通过政府贴息等各种政策吸引企业入驻产业园区,产业的聚集度越来越高。抚顺精细化工、本溪中药、锦州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等产业集群都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产业特色,其中许多产业集群的规模在国内领先。

(二)辽宁产业多集中在资源的开采、加工以及机械设备制造业。一是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原材料开采加工业;二是以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炼钢、钢压延加工业为代表的钢铁业;三是以通用设备制造业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

(三)辽宁的产业集群整体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辽宁产业集群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绝大部分产业集群的发展处于萌芽阶段。一些地方由行业发展的传统优势或自然资源优势形成的产业集群,由于疏于管理和引导,缺少人才的支持,导致产业布局混乱,企业间进行恶性竞争;一些地方虽然有工业园区建设,但并没形成合理的发展规划,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实际的区域发展过程中没能体现出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和效益。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核心来源是分工、创新和网络等机制,目前在辽宁地区还没有形成这样的机制。

二、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其范围已经扩大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中,追求集群效应正在取代各种优惠政策而成为首先考虑的条件。在当前的形势下,可以说,国际经济竞争就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地方产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构成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高低。发展产业集群,既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又能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一)生产效率优势。集群中的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和企业地理空间布局的相对集中,可以便利地共同使用外部资源,包括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共信息资源和市场网络,共同利用某些辅助企业等,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同时集群内部的各个企业相互之间形成高效的专业化分工合作系统,有利于降低企业之间配套产品的采购运输和库存费用,从而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生产效率。

(二)创新优势。由于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存在,企业集群能够使得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集群区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的观念和技艺不断提高,各种机器设备不断得到改进,新产品和新工艺不断涌现,强化了技术吸纳能力,吸引了技术支持机构生产、营销、物流、环保等技术不断改善,这些都使地区的资源素质得以不断提升,从而大大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步伐。

(三)规模扩张优势。新企业不断加入集群。集群区域内企业的赢利示范效应会不断吸引新的投资进入,而且集群内大量集中的市场需求降低了设立新企业的投资风险,投资者更易发现市场机会,创业者更易发现产品或服务缺口,促使区域内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不断完善。随着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人力、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加速进入产业集聚区,大量配套企业和服务性企业也相伴产生。此外,在产业集群内部,由于企业各自追求的细分市场并不完全相同,企业之间更多的是相互合作,容易形成产业的整体合力,企业群的外部效应也随之放大。

三、促进辽宁产业集群发展措施

(一)产业集群发展的科学规划与引导。产业集群虽然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发展产业集群方面无能为力。世界上许多国家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在政府制定的区域发展规划指导下完成的。如美国的麻州、加拿大的魁北克与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等在省(州)层面制定相应规划。因此,辽宁应该以“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为中心,搞好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实现辽宁区域经济的高效、有序发展。

(二)营造富有竞争活力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建立产业带、产业园区和基地,以及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齐全的专业化批发市场和畅通无阻的物流体系等等;软环境方面,包括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优化经商的法制环境、制定相应的财税政策、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及其他方面的优惠条件。通过优化环境,营造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的服务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规范的法制环境。

(三)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辽宁的中小企业发展十分活跃,是发展辽宁经济的重要力量。从国际上发展产业集群的经验看,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此,辽宁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中小企业。首先,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建立企业信用评估中介机构,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沟通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公司、租赁公司的合作桥梁,推动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其次,给予中小企业以有力的财政资金支持。在财政、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对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支持要落到实处。第三,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支持和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开展产学研的合作,推动提高中小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机制的形成。

(四)整合辽宁的智力资本资源。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企业创新的源泉。辽宁拥有许多国内较高水准的高校,既可以向企业输送创新所需的科技信息和知识,也能为企业培养人才。辽宁的科研优势和高等教育优势如何转化为推动本省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引擎,成为不同产业集群进行创新的强大支持力量,还需要相关方面做大量的整合、调整和优化工作,尤其需要政府部门的全力推动和支持。

(五)抓住跨国公司将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有利时机。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生式”的,发展过程比较缓慢;另一种是“外生式”成的,这种方式更能节省时间。后者对于一个落后地区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目前,跨国公司将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辽宁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吸引500强跨国公司投资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抓住支柱产业的龙头项目或精品项目,尤其是吸引那些与其产业关联度高的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利用我省制造业的优势,主动为跨国公司配套生产,使我省逐步成为跨国公司的全球性制造业基地。

(董国娟,1966年生,辽宁盖县人,辽宁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企业策划)

上一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探究 下一篇:新时期提升我国工业竞争力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