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户土地流转动力机制分析

时间:2022-08-07 02:26:29

湖北省农户土地流转动力机制分析

摘 要 本文把农户动力机制影响因素区分为外生和内生两类,区分的标准是因素产生形成与变化发展的依赖路径。外生因素是独立于农户行为与心理之外的变量,受制于农户本身之外的其他条件制约,如年龄、居住区域、制度安排等。而内生因素则是受农户主观心理条件影响的变量,会随着农户生理、心理变化而改变,如对产权、地权稳定性、流转规范程度的认知。在本文中,将着重分析外生因素中农民自身产生影响的方式,并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机制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Hubei Province Rural Land Transfer Mechanism

LIU Jun, REN Tianche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distinguishing criterion is dependent on factors that produce changes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Exogenous factors are independent of the behavior and psychology of farmers outside the variables subject to the other conditions beyond the farmer's own constraints, such as age, area of residenc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endogenous factors are variable by subjectiv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affecting farmers, farmers will be a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s changes, such as property rights, land tenure security, regulate the circulation level of understanding. In this article, the analysis will focus on the way the exogenous factors that affect farmers themselves and analyze their causes.

Key words land transfer; mechanism; influencing factors

土地流转作为我国农村土地的一种制度安排,旨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与规模化。然而现实却并没有出现大家所设想的趋势(钱忠好,2002;刘克春、苏为华,2006)。大量文献的统计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发生率偏低(俞海、Scott Rozelle,2003;贺振华,2006)。对于这一现象学界展开了诸多的理论探讨,有站在宏观制度层面分析产权制度对农村土地流转影响的,如林毅夫、周其仁、钱忠好等学者;也有从中、微观角度出发分析农民土地流转行为与制度交互作用的,如姚洋、贺振华等学者。但无论是从哪种层面和视角,都没有忽视对农户行为选择与动机的探讨,因为这一微观问题正是解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关键所在。此后的诸多学者专门研究了农户土地流转的动机(在说法上包括“意愿”、“行为”、“决策”等)问题,在汲取制度学派理论成果上提取农户动机的影响因素,通过大量样本收集进行社会统计分析。笔者认为,尽管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被完全解决之前,就有值得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因此,需要对以往学者的研究抽丝剥茧,将零散的分析系统化,以便对农村农户土地流转动机的关键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总结,本文的目的正在于此。在结构安排上,本文将就农户土地流转的六个因素问题一一进行综述,并在最后给出我们的总结。

1 年龄因素

对于年龄这一客观条件,许多学者已经展开过相关研究,如林善浪、张丽华(2009)采用logistic统计模型对福建农村进行过分析,根据他们的结论,年纪较大的农户普遍不愿意流转土地,以此印证了“恋土情结”的假设。曾超群、曾福(2010)生采用probit回归模型对湖南部分农村进行分析,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但学界对于这一结论也有争议,如钱文荣(2002)通过对嘉兴市的调研指出,年龄并不是农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此次调研的结果来看,湖北省农村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动机受年龄因素的影响较小。这可能与常规假设下的“恋土情结”不相符合,但即便是年纪较大的农户由于家庭情况和预期的差异,在流转行为上也会有不同体现。项目组考察了以下两个比较典型的访谈个案。

个案访谈一:李某,性别女,年龄60多岁。李某的老伴因中风瘫痪在家,完全丧失劳动力,家里除了老两口之外,其他子女全部出外打工。李某因为年纪较大,也无力耕种家中的一亩多地。对这一亩多地,李某采取私下流转的方式以每年150元的价格流转给同村包某。李某表示不愿意流转给其他不认识的人,因为怕不信任产生纠纷,对于同村、朋友或亲戚可以按照一年一转的方式流转,这样当自己还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收回。

个案访谈二:赵某,性别男,年龄60多岁。家中子女全部出外打工,赵某和老伴由于年纪太大,已无力耕种家中一亩多地。家里的生活费全部由外出务工子女承担,由于子女定期邮寄生活费,老两口生活无忧。但赵某没有进行土地流转,他考虑到子女万一不愿出外务工,想回家种地,家中还有一亩多的口粮田。当被问及为什么不采取一年一转的方式转给同村、朋友或亲戚时,赵某表示不在意那点钱,有地在手里心中更安稳。

在调查过程中,项目组发现尽管可能各自的家庭情况存在差异,但持这两种典型心态的农户数量较多。从这点上来看,年龄对农户流转行为选择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农户会有其他的考虑,前面的实证分析也验证了这一点。

2 受教育程度

根据实证结果,农户受教育程度同农户土地流转行为选择的关联性并不强。从观察到的情况来看,项目组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土地流转行为选择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个农户的决策行为,即便是学历较高的农户在进行决策时也会受到家人、亲戚的影响,仅仅考察个体受教育程度难以真实地反映这一变量同农户行为动力的关联性;(2)教育程度对于农户动机和预期的影响深度和广度有多大还有待考证。根据钟涨宝、朱莉芬等学者的观点,教育背景高低与农户的意识观念和劳动技能有着某种联系,但从项目组调研的实际可以看到,由于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更多地侧重于基础和通识课程,而且基本不会离自己的家庭太远,农户的教育程度提升对非农技能的掌握并没有太大影响。只有当教育程度达到本科及其以上,学习了专业技术知识的农户才会考虑离开农村,迁移到城市,或者是流入土地,在农村里自主创业。

3 区域地理位置因素

从项目组的实际调研情况来看,相对于前两个因素,农户与土地所在区域地理位置对个体流转行为动机产生的影响更大。这一因素不仅同最终的行为选择有直接关联,并且对其他变量有着相关性。总的来看,越接近于城市的农户越倾向于进行土地流转。我们认为这一情况有以下这些原因:(1)城市近郊可以归结为城乡结合部,这一区域的农户在城市里得到工作的机会更多,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传统的靠地吃饭的结构被打破,使得农户不再完全依赖土地,从而削弱的土地的养老和保险的功能;(2)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乡结合部农户掌握了一定的非农技能,加上观念意识的转变,一定程度上也破除了“恋土情结”的影响。相比之下,处于远郊和农村的农户,由于进入城市的成本更高,使得其获得非农收益的预期相对较低,进而也减少土地流转的动力。

4 家庭劳动力因素

土地和劳动力都是价值产出的要素,而要实现土地价值和生产功能,需要将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结合在一起。当两个要素存在配置上的矛盾时,就难以达到价值的最大化产出。从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出发,需要实现土地资源的流动,以寻求同劳动力要素的有机结合。根据这一逻辑,家庭劳动力的充足与否将是影响到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如果家庭劳动力缺乏,土地耕种显得力不从心时,农户倾向于土地流转。

但从项目组的结论来看,农户的行为选择并没有遵循以上这一逻辑。许多家庭劳动力极其匮乏的农户土地流转的动力也较低。即便是进行土地流转,也更倾向于较短的时间期限。就目前湖北农村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农村年轻劳动力都出外务工,仅有老人、小孩在家中留守,因而家庭农业劳动力缺乏的情况比较普遍,许多家庭的情况类似于个案访谈一与个案访谈二。但是即便是如此,这些劳动力缺乏农户的流转动力还是较低,最极端的情况甚至宁可抛荒也不愿意进行流转。

根据我们的走访与观察,得出家庭劳动力因素对行为动力影响偏低的原因:(1)土地功能结构问题。正如前面文献综述所指出的,土地的功能并不是单一化的,除了最基本的生产功能之外,还包括养老和保险等功能,农户主观意识中后两种功能的作用甚至要大于第一种,因此即便是由于劳动力缺乏削弱了土地生产功能,降低农地产出,也不会影响另外两种功能在农户主观意识中的地位;(2)由于农户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因此流转动力较低,或倾向于短期流转。这种不确定性可能源自农户对子女未来工作走向的不确定,或是对正规、长期土地流转的不确定。个案访谈一和二就是出于这种原因,而且在受访对象中占有一定的比例;(3)土地分配情况。湖北省农村土地分配情况的一大特征在于人多地少,从我们对受访地区的走访发现,人均土地仅为1亩多,因此劳动力同土地要素不匹配的现象并不严重,许多上了年纪的农户表示,即便是身体不如从前,也很少出现耕种不了的情况。加上平原地区多种植稻米等农作物,对劳动力技能、资源禀赋要求不高,因此也很少出现生产要素脱节的情况。

5 家庭收入因素

关于农户家庭收入同流转动力之间的关系,已经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如杜培华(2008)就曾指出农户人均收入同流转意向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从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到,家庭收入因素对其他许多变量都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在主成分因子分析中可以看到,家庭收入和非农业收入都是影响农户流转行为的主要变量。

将数据分析结合访谈得到更深一步的发现,这一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动力的影响较为独特,并非取决于一个绝对值,即家庭收入达到何种程度会对农户行为动机产生决定性影响,这一标准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将这一因素的影响方式和特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收入结构,即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构成。这一问题早就被钱荣文(2002)、焦玉良(2005)等学者所认识,家庭收入较高且非农收入比重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土地流转,我们的调研也验证了这一结论;(2)家庭收入总额。随着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展开,农户的家庭收入得到了较大提升。但家庭收入总额达到多少才能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选择,这决定了家庭收入这一变量的作用性。在我们的访谈中发现,尽管农户家庭收入、非农收入普遍上涨,但依然没有达到他们的流转预期。只有极个别家庭收入和非农收入非常高的农户才明确表示以后不会种田,愿意接受长期土地流转,如个案访谈三。

个案访谈三:程某,性别男,年龄57岁。家中有一儿一女,都在外地做建材生意,家里条件非常好,儿子、女儿每月邮寄的生活费共有4000多元。程某表示尽管现在身体还很好,但已经不想种田,如果有符合程序规范的业主想要流入土地,只要手续齐全,他愿意长期流转。

6 流转制度影响因素

有学者的研究表明,农户土地流转动力较弱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流转制度不健全,不仅包括制度的规范性等,更包括配套制度,如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制度等(覃双凌,2009)。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成果(立项号:20132s00 2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成果(No. 2012-ib-035)

上一篇:体育舞蹈对大学生亚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考英语复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