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时间:2023-10-28 05:54:45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篇1

湖北省2019年普通高考时间安排

湖北省考试院公布湖北2019年高考时间安排:6月7日上午9点至11点30分考语文,下午3点至5点考数学;6月8日9点至11点30分考文综及理综,下午3点至5点考外语。高职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考试时间为6月7日上午9点至11点30分。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政策

据了解,湖北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政策,与去年相比总体保持稳定,考试科目仍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高考成绩仍将于6月23日向考生发放。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是考生高考成绩的渠道。

考生可以通过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湖北教育考试网和湖北招生考试网站查询本人成绩。

        高考成绩后,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县(市、区)招办有组织地申请成绩复核。复核内容为答卷(答题卡)是否有漏评和统分错误等,评卷教师对评分标准的执行情况不属复核范围。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篇2

根据教育部批准的《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2012年湖北普通高考科目设置继续实行“3+X”,“3”为语文、数学、英语,由我省命题;“X”为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题。外语科目中,小语种(俄、日、德、法)也仍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题。

为了做好新高考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衔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组织成立了以学科教学专家、学科命题专家为核心的研究队伍,以教育部颁布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为依据,结合我省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在充分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在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反复探讨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力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和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体现普通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保持湖北分省命题以来的命题特色。《考试说明》既是2012年湖北新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指导中学教学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

《考试说明》按照考试科目编排,各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考试性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

在编写《考试说明》的过程中,命题、教研、教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有关同志,为探索适合湖北教育特点、推进湖北教育发展的新高考命题思路和方法,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教育部考试中心、省教育厅的各级领导也给予了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听取并采纳了来自教学一线的宝贵意见。这本《考试说明》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此,谨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湖北省新高考命题研究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篇3

高考语用题部分,是高考语文试题命制创新的试验田,它是落实高中语文课标关于“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达成“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目标的载体。“语用”即现代文语言运用。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语用”方面的要求是这样表述的:“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可见,高考“语用题”在落实课标、考试说明的要求上具有重要意义。王元华在《语用学视野下的语文教学》中说:“语用教学理念反映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因此,高考语用题考查普遍占12分左右(不含作文),正是其重要性的体现。命题者基于语用的丰富性,因而语用题命制不断创新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题型研究

搜罗自1990年至2013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用题,可以发现:语用题的题型既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而且是主观题占主导地位,这主要是体现语用题的应用性。客观题的语用题,主要是考查连贯衔接,这是大部分省市命制语用题的选择。下面主要就主观题型的语用题作探讨研究,试作分类以下:

1. 写作方式类。这类包括仿写、扩写、补写、续写、析字、就某一情境写话等等,如2005年广东卷仿“智者的思索、庸者的奢谈”写另一组句子,2000年前后各地试题多采用这种形式;2006年江苏卷“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扩写一段情景交融的不少于40字的话”;2008年山东卷关于一位诗人上台阶不小心摔倒,要求“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2013年广东卷为寓言“磨心对磨盘”续写不少于50字的话;2010年浙江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2010年湖北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等等。

2. 应用文种类。如:1991年的公函、1992年的广播稿、1995年的便条、2003年全国卷改写提示语、2004年广东卷的对联、2004年全国卷天气播报过渡语、2004年全国卷I的广告词、2005年全国卷1的请柬、2005年福建卷人物介绍、2005年全国卷的提取关键词、2005年福建卷拟新闻导语、2005年江西卷的节日或生日贺卡、2006年北京卷的新闻点评、2006年广东卷的图书推介、2006年安徽卷的手机短信、2006年北京卷的建言献策、2006年福建卷的欢迎辞、2006年天津卷的解说词、2006年安徽卷的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比较、2006年重庆卷的邀请语、2007年安徽卷的人物评介、2008年安徽卷的拟写一句话新闻、2008年北京卷的拟展板标题、2008年福建卷的晚会开场白、2008年湖北卷的文段点评和电影脚本、2008年福建卷和2013年重庆卷的宣传标语、2009年广东卷的致谢词、2010年广东卷的晚会串台词、2010年山东卷的稿约、2010年浙江卷的海报、2011年湖北卷颁奖词、2012年广东卷的招聘启事和摄影作品展前言、2012年湖北卷的为《楚辞》和《史记》两本书中任选一本写一则阅读宣传语、2013年全国大纲卷和天津卷的书信,等等。

3. 图文转换类。这类包括图表图文转换、漫画图文转换、徽标图文转换、方位趋向图图文转换等。如2004年广东卷关于图书状况调查的表文转换、2008福建卷“阅读图表,就我国粮食问题写一条宜传标语”、 2009年广东卷“据图表说明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 2010年广东卷据图表进行信息推断、2013年广东卷就调查统计表“对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同与异”进行概括、2012年天津卷就“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写调查结果,2005浙江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2006辽宁卷“欣赏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写出你对这幅漫画的感想”、 2006山东卷“说明下面漫画的题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 2012年江苏卷就父子对“是非”之地的选择写合适的话、2013年湖北卷的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并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2007年广东卷的徽标联想写话、2008年北京卷就“北京2008年残奥运会会徽‘天地人’的图形概括说明画面内容”、 2009年全国卷就“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说明标识的创意、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I的就“‘中国环境标志’,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和全国新课标卷Ⅱ的就“‘国家节水标志’,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2006年和2010年广东卷的科学知识增长模式与数学活动中心的变动,等等。

4. 表述变换类。这类包括转述、句式变换、重组句子等。如1992年小李对小王说,小王对郭老师女儿、郭老师转述,2005年江苏卷就“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2012年江苏卷“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 2003年全国卷“提取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 2006年湖北卷“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 2009年江西卷将三个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2005年广东卷将长句改写成四个短句;1999年全国卷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句子,等等。

5. 情境对话类。这类包括对人说一段赞美的话,如2006年四川卷;向人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如2006年浙江卷;向人询问的话,如2012年安徽卷安晴同学想参加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向转会组织委员李华同学询问相关情况,补写他们交谈的部分内容;据特定语境补写得体的话,如2010年重庆卷就负背囊老师婉拒、学生坚持的对话,2012年重庆卷“小张含蓄的批评说,小李幽默的回应说”;对不同的对象说劝阻、反驳的话,如2007年山东卷劝阻游客文物上刻字、2013年安徽卷扮演的志愿者对路萍扮演的违规行人进行耐心劝导,2007年四川卷反驳随地吐痰和上公交不排队的人;与陌生人交往的话,如2013年四川卷的向陌生人设计三个访谈问题,等等。

6. 观点阐述类。这类包括对理趣的阐明、对事件现象的看法等。如2005年北京卷举出两个带有“半”字的常用语并对其中蕴含的理趣作简要说明、2006浙江卷“以一种标点符号(省略号除外)为描述对象,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阐发某种生活道理”、 2008年福建卷续写一个含“明”字的成语并解释、2008年安徽卷的“言外之意”、 2008年江苏卷对有些高中生上学和放学仍由家长接送的现象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2010年福建卷对国人过洋节日和洋人参与中国节日这种现象的看法、2010年湖南卷对《水中的倒影》一文中关于“在运动中能否清晰地辨认事物或认识自我,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见解”、 2011年福建卷对国名翻译的看法、2012年浙江卷对高中生“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结果有关“代沟”发表看法、2012年福建卷“对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你有什么看法”、 2012年湖南卷对中国在英国伦敦开书展的消息拟写标题及阐述理由和据此写新闻短评、2013年福建卷的关于校门建筑的看法,等等。

以上分类,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或许会存在个别交叉的情形,但基本可概括这些年来高考语用题的考查情况。那么,语用题的考查呈现什么特点呢?

1. 关注人文热点。从全国卷及各省市高考自主命题卷来看,语言运用题愈来愈趋向于生活化,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的热点,关注国计民生,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当年省市内或国内发生的大事,基本上能进入命题者的视野,如“正能量”、“中国式过马路”、“蛟龙入海”、“廉租房”、“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低碳经济”、“招聘”、“志愿者”、“环保”、“磁悬浮列车”、“南水北调”等素材的选用充分体现了“关注热点”这个特色。这些内容直接联系考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所有的实用文体拟写都直接照应社会生活的具体内容,还有其他众多的命题形式和材料或多或少地与现实生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与此同时,命题人也非常关注历史人文,如湖北卷2010年和2012年为漫画补写韵文或配诗文,2010年为“《红楼梦》诗词鉴赏读书交流会”拟写开场白,2012年为《楚辞》或《史记》写阅读宣传语,都考到了考生的阅读积累和人文底蕴;2006年广东卷关于书法艺术、湖北卷的端午节日、全国卷的二胡介绍,2007年广东卷的粤剧介绍、2009年湖北卷王羲之介绍、各省的对联命题等等,都体现了关注人文历史的特点。

2. 兼顾综合考查。早年的语用题单项考查的居多,近年来趋向于综合考查。如:仿写兼顾修辞、句式选用的考查;应用文种的写作,兼顾语病、别字、连贯、得体的考查;压缩兼顾选用、仿用、变换等的考查;图文转换兼顾压缩概括、简要评述的考查;串台词兼顾连贯、生动、得体等的考查;情境对话兼顾简明、连贯、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的考查。

3. 重视修辞运用。语言表达要求生动,积极修辞的选择也就顺理成章。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排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比拟、夸张等经常考查。

4. 轮考传统题型。书信、对联、续写、补写、连贯、变换压缩、图文转换等都是传统题型,都是早年常考的内容,但命题者并不回避,每隔一段时间,即重新考查。如对联,2004、2005年各地普遍有考查,近来又再出现,比如2010年重庆卷、2012年四川卷;应用文体考查别字、病句是早年的题型,2013年的全国大纲卷、福建卷又重新出现;近几年广东卷的图文转换题、压缩概括、句式变换等更是如此,甚至于连年出现。

5. 稳定中求创新。语用题板块,被称为高考改革的试验田,一直保持着“在稳定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的特点,体现“迈小步,不停步”的命题思路。

6. 体现地域特色。各省市分别命题后,命题者都追求体现地域特色。如2004年广东卷以岭南佳果拟写对联、2010年重庆卷以“重庆”拟写对联;2012年湖北卷“湖北省‘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正式启动。为配合这次读书月活动,请从《楚辞》和《史记》两本书中任选一本,写一则阅读宣传语”;2007年广东卷的粤剧介绍等。

三、备考策略

基于上述分类和特点的把握,考虑到语用题的异彩纷呈,对于语用题的备考,我们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

1. 关注生活,强化素养。语文高考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是当前的总体趋势,而把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现象作为命题的材料,是实现这一联系的基本手段。见多才能识广,这就要全方位地拓展学习语文的空间,做生活的有心人,广开视野,接收来自于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信息,街头巷尾的标语、广告,店铺的招牌,节日庆典的对联,乃至商贩的叫卖,都可引入课堂,学生占有了这些新近发生的生活事件、社会热点的材料,相信会占很大的便宜。在此基础上,强化素养,这些素养包括文学、艺术、心理学、宗教、历史等多个领域。这是因为语用题的考查,归根到底是对基本素养和写作基本功的考查,努力提高学生的总体文化素养、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眼界,提升思维的境界和层次,扎扎实实提高能力,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2. 分门别类,把握特征。语用题异彩纷呈,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但只要我们能分门别类,把握特征,就能闻一知十、举一反三,提高备考效率。近几年全国各省市高考题中,实用文体一直是个热点,每年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试卷中有这类题目。如果学生对一些实用文体的基本格式、语体特征不清楚,考场上必定束手无策。因此分门别类、强化训练、把握特征至关重要。如可把便条、留言、通知、启事、请柬、自荐信等作一类,广告词、宣传语、颁奖词等作一类,欢迎词、解说词、串联词等作一类,下定义、新闻压缩、写总起总结句、提取关键词等作一类,进行精细训练,在异中求同,在训练中把握其特点。

3. 沟通联系,学会迁移。高考备考最忌学一得一,正确的方法是沟通联系,学会迁移。如高考中考查新闻点评,这种能力,其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训练和运用,如小说教学中人物形象的评价。2013年湖北高考语用题中有结合文本解读的题目,熟悉文本内容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基础,主要人物、基本情节、人物性格及评价、人物关系、各类描写等可和平时的教学沟通联系。再如上面说到分类把握特征,其实,如果清楚了书信的格式,其他的如便条、留言、通知、启事、请柬、自荐信等格式问题即可实现迁移。

4. 科学训练,掌握技巧。语用题命题,出新是常态,因此要训练一些高考卷中未曾出现的创新题型,可找最近出现在各地模拟卷中比较新颖的语用题穿插训练,在训练中要掌握技巧。做语用题,掌握技巧,运用思维策略,就能找到做题的突破口。常用的思维策略主要有五条:一是抓关键词,明确题目要求;二是抓结合点,激活知识储备;三是抓信息点,连接社会生活;四是抓迁移点,获取作答灵感;五是抓想象点,营造意境氛围。

5. 活用修辞,美化语言。语用题考查承担着落实考试说明提出的检测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任务。尽管有些语用题往往很少直接有修辞要求,但不用修辞,语言难以鲜明生动,表达无从形成个性。因此对考纲中要求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必须逐一过关,灵活运用。运用积极修辞(修辞手法)就可以有效地美化语言。

6. 强化审题,准确作答。

正确审题是正确作答的前提,而要按照命题者指令作答,首先就要弄清题目的指令和限制,把准其明示或暗示的各种信息,这样所作的答案才有可能靠近命题者要求的答案。审题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仔细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二是认真阅读材料,把握作答内容。这两个方面要兼顾,不能有所偏颇。在答题时,要有切题意识。切题应注意两个方面的符合:一是形式上要符合句式特点、符合修辞手法、符合字数要求;二是内容上要符合特定的对象、事物、情境。

四、命题预测

要精确预测高考命题是一件吃力而不讨好的事,但我们可做的是一个方向性的评估。根据上述的研究,似乎可以把握几点:一是紧贴学生生活的事件、社会热点,二是突出考查学生运用知识、思维能力、解决问题,三是扎实练好传统题型,应对轮考题,迁移知识和能力,解决新题型。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押赌注式的猜题、押题是不可取的。

总之,语用题的备考,因为牵涉面广、种类繁多、能力要求高,所以科学备考才是有效备考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篇4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日益频繁。高校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与其它国家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在加强。如中外合作办学、学术文化交流、互派访问学者和学生等。我国各高等院校为了便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纷纷有了各自的英文校名,其中自然涉及到校名的翻译。由于对于校名的翻译,我国缺乏相应的法规和机构规范管理,造成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政的现象。加上近年来高校合并更名现象的普遍,使得部分高校校名英译混乱,由于缺乏统一的高校校名英译标准,同一类型学校其英文校名命名方式都各不相同,有些英文校名会让国外人士不得要领甚至产生误解,严重损害高校的整体形象,以至于影响其对外合作交流。我们将从英语中不同名词间的关系表达为切入点,分析我国目前高校英译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从语用学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本研究试图从“名词+名词”关系视角探讨中国高校校名的语法表达机制及其英译的相关问题

二、高校校名英译的现状和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上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和90年代高校合并之后,大致可分为:综合性院校(如南京大学)和多学科专业性院校(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还有专科学院。

1.华中地区高校校名翻译特点。

(1)地名/纪念名+University/College。用这种结构进行英译校名的院校河南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许昌学院、黄淮学院、焦作大学、开封大学、新乡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华豫学院。湖南省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吉首大学、邵阳学院、怀化学院、湘南学院、长沙学院等八所学校采用这种结构模式。湖北省高校有:湖北大学、江汉大学、长江大学、三峡大学分别译为Hubei University、Jianghan University、Yangize University、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这种校名英译的优点是易懂、易记、简单,符合翻译基本原则中的“信”和“达”。

(2)地名+专业名+University/College。用这种结构进行英译校名的院校仅河南就有 16 所,占河南高校总数的 14.3%,例如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警察学院、铁路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等。湖南省有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城市学院、长沙医学院、湖南女子学院、湖南警察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等。湖北省有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黄冈师范学院(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武汉轻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都采用这种结构。

这种英译校名的优点是突出强调了专业,并且易懂、简单,能让人一目了然,但是若英译不准确,极易造成歧义和误解。

(3)地名+University/College/Institute+of+学科名。用这种结构进行英译校名的院校河南共有 15 所,占高校总数的 13.4%,有: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原工学院等。湖南省有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湖南文理学院、湖南科技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商学院等所学校。采用这种结构模式的还有湖北省的中国地质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Geology )、武汉理工大学(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湖北工业大学(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还有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

这种校名英译是仿效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命名的,优点是易懂、简单,既突出强调地方,又突出了专业的重要性。

(4)其他。很多高校采用了音译的方法,例如湖北民族学院将英文译名定为“Hubei Minzu university”。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 Zhengzhou Jiaotong University)等。

2.华中地区高校校名翻译存在的问题。

(1)英译校名结构不统一。我国高校英译校名较为混乱,往往会出现同一类汉语校名被译成几种结构,例如:“理工大学”就可以翻译成 University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Technology、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stitute of Technology、Polytechnic University、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等不同形式。“工业大学(学院)”类翻译成University of Technology、Institute of Technology、Polytechnical University、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等。高校译名缺乏规范化和统一化。

(2)University、College、Institute、Academy 使用混乱,人为升格严重。“university”为“大学”,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和国际惯例,常指具有本科学士学位及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college”为“学院”,指大学中的二级学院或独立的可以颁发学士学位的学院。“institute”,通常用以指以理工、技术类学科为主的学院。河南高校夸大其英文校名的翻译不在少数,很多学院译为“university”,甚至包括一些职业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College”、“Institute”和“University”等词的界限不清,因此夸大其学校的性质、定位和规模。

(3)对“技术”(Technical)和“职业”(Vocational、Professional、Occupational)重复使用,

(4)师范大学(学院)和教育学院的校名英译问题。师范学校在英语中被称为“normal school”。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为“Teachers University/College”。而国内很多师范大学(学院)把校名译为“Normal University/College”。如“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5)高校分校和校区的校名英译问题。一些高校有多个校区甚至在外地设立了分校。如武汉大学东湖学院有自己独立的英译校名:Wuhan Donghu University.但按国际惯例,英译校名可以采用“主校名-分校地”或“主校名at分校地”或“主校名,分校地”的结构。可以改为“Wuhan University at Donghu”。河南农业大学华豫学院HUYU COLLEGE,可以改为HNAU Huyu College

三、高校校名英文翻译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1.校名英译既要实事求是,也要遵循灵活原则,切忌生搬硬套,要凸显办学特色。但不可通过英译人为“提升”学校的层次。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译为“Beihang University”。这种译名体现了翻译的灵活性,而且通俗易记,对学校在多个学科领域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提供便利。

2.校名英译应考虑英语国家文化,遵循可接受性原则,推动高校步入国际化轨道。译文要考虑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可接受性。如用“Teachers University”代替 “Normal University”,用“Art Institute of +地名”代替“地名+ Arts Institute”等都是运用这一原则的例子。

3.规范高校校名英译,建立标准化管理。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高校的译名问题,统一管理,不再由学校自行翻译。力争将所有高校的英译名规范统一起来,通过全面的、专业性的规范治理,实行严格的英文译名报批制度。提高各高校校名翻译质量,更好地增加译名效应。

例如我们可以参考欧美国家大学的英文校名将高校英译小明采用“University+of+地区名”的模式,“理工大学”类院校,我们可以用“地名+Polytechnic University”来表达;“工业大学”类院校用“Technology University+of+地名”来表达。而“科技学院”可以翻译为“地名+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四、结语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篇5

论文摘要:九十年代之后.艺术家们在传统语言与西方现代思潮间作出取舍.在本土文化与国际语言问作出选择。在主流的学术上,对语言上的借鉴、创新、出奇是持鼓励态度的.但在艺术观念方面.则不鼓励走得太远.进入21世纪.一批艺术创作骨干相继在机构、学术研究机构走上领导岗位.繁琐的工作对他们的创作精力与时间多少有一定的影响。而此时.一批新人在创作上已崭露头角.湖北的发展滞后于沿海城市.艺术的薄弱不一定是件坏事它可以避免艺术家在创作上的浮躁与媚俗.在大变革的背景下创作出有深度有力度、经得起筛滤和考验的艺术作品。

湖北这地界儿,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自古有“九省通街”、“鱼米之乡”之美誉,拿到今天来说,就是信息交流极方便快捷,而且文人雅士温饱不愁。于是乎,湖北的美术在全国范围来看,其个性也十分的鲜明:艺术风格、流派及具包容性,也极具幅射性,稍耐住点寂寞,就很可能出精品。艺术气氛也十分自由活泼,造型艺术各个门类皆争芳斗艳,才子济济。

说到艺术传统,湖北可没有什么“形”来标榜,不象京城有“京派”,上海有“海派”,广州有“岭南派”;但却有“神”可秉承—楚文化。楚文化那浪漫的、天马行空般的狂放不羁和态意纵横,湖北的美术人倒是深得其精髓。敢想敢为,新人辈出,使得湖北的美术永远是那么生命力旺盛,血液永远是那么的新鲜。

新中国成立伊始,在湖北美术界较为活跃出名的仍然是传统的书画,代表人物有王霞宙、张肇铭和张振铎等。1956年,湖北艺术学院成立,其美术分部由西画功底深厚、创作上已取得相当成就的杨立光任院长,当时在油画技术与创作上有突出成就的还有钱延康、刘依闻等人。雕塑方面,有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的刘开渠弟子张祖武,他于1958年完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碑主体雕像《志愿军》,其带有苏式风格的英雄主义气概及整体而又写实的扎实功底,得到国内美术界一致好评。刘政德亦在当时以其雕塑技术和成就享有声誉。在美术理论方面,五六十年代已取得成就的有阮璞、刘纲纪、汤麟。阮璞主要在传统的中国美术史、中国画学方面有深人的研究,刘纲纪则在中国的研究上颇有独到的见解与心得。正是这些名家的突出贡献,使得湖北成为全国美术教育与创作的一个大省,并在美术各个领域齐头并进。1965年,湖北省美术院成立,省内诸多艺术家和前辈聚集于此,有专门的画室以供创作,成为湖北省一个重要的美术创作基地。

随着国门敞开。一时间,西风劲吹,国内美术界尤为敏感,大量的艺术思潮、观念、形式被介绍引进,面对光怪陆离的西方现代艺术,中国的艺术家们,特别是中、青年艺术家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习、模仿与借鉴的热潮。此时的探讨亦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一些带有浓郁探讨色彩的艺术理论刊物随即出现,当时全国著名有湖北美协创办的《美术思潮》,对当时的美术潮流进行关注、支持和理论上的探讨,文风犀利,思想活跃,使得新潮美术在湖北显得异常蓬勃,涌现出不少探索性的青年艺术家,如魏光庆、方少华、李邦耀、肖丰等。由于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使得湖北实验性艺术在当时形成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在国内新艺术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备受各方关注,这场艺术革新运动波及全国,史称“八五新潮美术”。1986年10举办的首届“湖北青年美术节”更是一次省内创新艺术的大检阅,同时给予美术创作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泛与包容的空间。其中傅中望、黄雅莉的雕塑,魏光庆、方少华、李邦耀、肖丰等的油画,张广慧的版画都颇引人注目,这批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年轻人与稍后的“部落、部落”群体的代表人物董继宁(部落之酋长)、魏光庆、李邦耀、方少华、郭正善等,他们虽然在形式语言上有较重的模仿西方艺术的痕迹但不难看出热血的青年艺术家们,希望在自身地域性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传统中找寻与当代国际性的艺术潮流相融合的途径。1987年4月,中国美协专门邀请湖北优秀青年美术作品(从湖北青年美术节展览中挑选)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不久“北方极地文化”艺术家群体的中坚人物舒群、王广义、任歌相继来到湖北武汉,以及一批中央美院、浙美、广美的毕业生的到来,给湖北新艺术注入了更为新鲜活跃的血液,使当时的艺术探索更进了一步。以王广义、魏光庆、李邦耀为代表的“波普”现象以任哉为主的“新历史主义”小组,都活跃一时。这时,湖北美术创作在形式、观念上都更加前卫化、西方化。[1]

进人九十年代后,由于形势的变化,促使家对自身的艺术作出定位调整,大家回到艺术本体,热衷于探讨本身—技术语言、语言和表现语言。有功力的老一辈家用新的表现方法否定已有的传统案臼,年轻艺术家则思想活跃,大胆求新求变,把新语言发挥到极至。这时出现一个重要人物,湖北美术学院的油画家尚扬,一改昔日沉稳写实的绘画风格,推出形式抽象而结构化的《状态》《大风景》,用色和谐雅致,颇具文人儒雅风范。尚扬虽人到中年却能大胆革新,努力探索,成为湖北青年艺术家的楷模。一些中青年批评家一方面在理论研讨中努力与艺术实践发展同步,一方面积极关注全国动态及当地艺术家个体,使湖北艺术力量更加雄厚。在壁画方面,唐小禾、程犁夫妇的《火中凤凰》《埃及七千年文明史》《天长地久》《天籁》等与两位作者在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得金奖的陶版壁画《楚乐》相比,无论在视觉图式、题材内容、材料语言、意蕴上都显示了一个极大的跨度,巩固了其在中国壁画史上的地位并带动了湖北壁画事业的开拓与发展。国画方面,已有相当成就的老一辈国画家汤文选、鲁慕迅、冯今松老当益壮,锐意变法,把传统精髓和现代风格熔于一炉。声誉鹊起,尽显风流的年青一代国画家陈孟听、陈运权、李乃蔚、李峰在对的吸收和继承,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转换,对时代精神的感召和颂扬,对个体风采的表现和塑造都贯穿于他们的创作之中,使艺术本体得以张扬。水彩水粉方面,陈少平、魏正启、华纫秋、白统绪、刘寿样、王涌、陈国庆以传统的、当代的技法挥洒出一方亦幻亦真之天地。版画方面除老前辈武石仍在孜孜不倦地耕耘外,查世铭、魏谦、张广慧等一批具有扎实学院派功底和版画制作技巧的中青年版画家脱颖而出,以其辛勤的艺术劳动、大胆的创新探索而致版画在湖北美术中开出一朵奇葩。

这一时期是艺术间题大反思时期,艺术家们在传统语言与西方现代思潮间作出取舍,在本土文化与国际语言间作出选择。在主流的学术上,对语言上的借鉴、创新、出奇是持鼓励态度的,但在艺术观念方面,则不鼓励走得太远,希望保持着中国的本土的文化意识和精髓。湖北艺术家深得其领,在国、油、版、雕等各个领域均有上佳表现,取得辉煌成果。自全国第七届美展后,国画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并多次在全国性大展上获奖赢得较高声誉的青年画家有董继宁、陈运权、徐勇民、陈孟听、李乃蔚、李峰等人;油画方面的有石冲、冷军、周向林、李宗海等人;在版画方面的有魏谦、张广慧等人;雕塑方面有傅中望、项经国等人,水彩水粉方面有刘寿祥、王涌、陈国庆等人。

湖北改革发展的滞后与缓慢,无疑对美术人才的流失有着重要的影响。进人90年代,一批在创作上取得一定学术成就和崭露头角的画家、理论家南下北上,多少使湖北的画坛有所沉寂。由于商品经济成为大背景,由于过于强调“艺术化”和“与国际语言接轨”,使得艺术价值评判标准发生偏差。好在湖北地处华中,对于京城如火如茶的学术探讨和“洋务”运动,以及南方的商品大潮,留守下来的艺术家和新兴崛起的艺术家们保持着相对的清醒。油画、雕塑少有群体社团的出现,艺术家开始注重个人的学术探索,其创作带有浓重的思辨和人生反省的色彩,如魏光庆、石冲、冷军、傅中望等。特别是石冲和冷军的油画创作,在湖北“波普”解体沉寂之后,为湖北再次赢得学术关注,他们在传统技术日益瓦解并有被舍弃趋向的时候,高举传统技术之大旗,并将其推向极致,迫使人们不得不发出惊叹,而其创作观念却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与探索意味。魏光庆则在观念艺术的探索上走得更远,成为湖北前卫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在雕塑方面,傅中望在传统与当代的语言碰撞中,探索其观念的实验意义。经过一个时期的自我否定之后,将目光转向中国中的桦卯结构,力图在中国中找到一种契合当下又区别于西方的东方精神。在国画方面,周韶华作为老一辈的艺术家,却一直锐意开拓求新求变,在美术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外以聂干因、朱振庚等为代表的“重彩表现”派以其独具的探索和展现风格,引起国内学术界关注。

进入21世纪,一批艺术创作骨干相继在美术机构、学术研究机构走上领导岗位,繁琐的工作对他们的创作精力与时间多少有一定的影响。而此时,一批新人在创作上已崭露头角,在艺术新观念泛滥的今夭,他们不再将兴趣放于艺术观念的革新之上,而是更加感性地去体验和表现发生在自身周遭的各样变化,他们的学院派手法走向身边的现实生活,从观感上更显亲切。可以预言,他们将为湖北的美术创作添上更加绚烂亮丽的一笔。

湖北的理论工作者对于湖北的美术创作曾经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青年理论家有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李江涛、娄宇,湖北美院毕业的张听、西安美术学院毕业的沈伟,他们的努力和作为将对湖北美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

当然,艺术市场的疲软和艺术品推出途径的单一薄弱,亦是阻滞湖北美术发展的关键。这方面除了期待湖北整个经济带动文化的腾飞,其美术教育机构、展览机构、创作机构以及美协等应加大对外的交流力度,并着重培养出一批有较高层次和能力的艺术活动家,卓有成效地使湖北美术创作学术化,市场化并在国内国际的推出与交流形成一个良性氛围。目前两院(湖北美术学院和湖北美术院)都拥有了一流的展馆并积极地筹办着各类学术展览,为湖北艺术人才的推出和宜传做好了准备。

湖北的经济发展滞后于沿海城市,当前和日后的一个阶段正是湖北经济发展腾飞的黄金岁月,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必将带来整个社会的变革和人们观念上的涤荡,这也正好为艺术的创作和反映生活、体现时代精神与风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艺术市场的薄弱不一定是件坏事,它可以避免艺术家在创作上的浮躁与媚俗,在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创作出有深度有力度、经得起筛滤和考验的艺术作品。此外,湖北拥有一大批颇具实力的美术教育机构和创作机构,每年都有许多优秀的艺术创作人才来到湖北,走上社会和以各种方式崭露头角,创作人才基础十分雄厚,可喜可慰。加之不论在语言技法还是意识观念上的勇于探索创新,已经成为湖北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和习,质,使湖北的艺术创作呈现出极强的学术研究价值。目前绝大多数湖北艺术家默默无闻地在辛勤耕耘,厚积而薄发,一旦时机成熟,必将掀起另一浪艺术高潮,为国内、为世界所瞩目。

湖北这地界儿,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篇6

武汉市与韩国忠北道清州市是姊妹城,如李揆亨所言,在韩国,几乎人人知道《三国演义》,武汉、荆州、赤壁也逐渐因为这部小说进入韩国人的视野。

6月8日至6月11日的韩国友好周,掀起了湖北与韩国交流的高潮。期间,李揆亨携手100多位韩国企业家出席文化活动及经贸洽谈会。经贸活动包括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说明会、韩国企业就业说明会以及鄂韩汽车、高新技术、农业、金融、城市建设合作交流会等。

“我们欢迎韩国企业落户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区长王意舒态度诚恳。开发区正在为韩国科技园的建立着手准备,预计引进100家韩国企业,以扩大鄂韩在科技、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合作。

SK集团与中石化乙烯项目的合作已经成为鄂韩的合作样本,三星、LG、北京现代等韩国知名企业计划将新的投资方向指向武汉。

中部崛起的趋势,沿海产业转移的浪潮日渐汹涌,使得企业纷纷将眼光瞄准武汉。据介绍,2010年湖北与韩国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3.8亿美元。截至去年底,韩国在湖北共投资128个项目,是湖北第五大外贸投资来源地。

“我们很看好湖北庞大的市场前景。”会上,韩国光电子产业复兴会会长金载玉说。“1995年至2004年,是韩国企业投资中国的热潮,但是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现在投资中部的时代已经到来。”

日渐衰落的汉正街,正朝着新的方向崛起于汉口北,乐天集团在汉发展,充分说明这里不再是小商业小作坊的集聚地。

光谷作为武汉的城市名片,正以其独有的人才技术优势,吸引着韩国的光电产业。

“韩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武汉留学。”金载玉说。目前,韩国在汉留学生约500人。在韩国,约有2万多人学习汉语,甚至高校考试的外语科目已经由英语改为汉语。

自2010年10月,韩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成立以来,先后来汉考察的韩国企业达到100多家。

武汉对法国“情有独钟”的时代已经过去,韩国企业的到将开启这个具有“外省精神”城市的新时代。曾经的鄂法合作成为了外商投资湖北的样本,也给予了预备踏足武汉的韩国企业前所未有的信心。

为期一个星期的韩国友好周已经落幕,但是,“韩流”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滚滚而来,韩国企业正从沿海地带纷沓而至。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篇7

【关键词】旅游翻译;需求调查;翻译人才培养

1 湖北省旅游市场

1.1 湖北省旅游资源概述

湖北旅游资源丰富,山水名胜与文物古迹二者兼备。据普查,全省旅游景观(点)共1500处。其中,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分处:武汉的东湖、十堰的武当山、随州的大洪山、襄樊的隆中和咸宁的九宫山。湖北人文旅游景观时代跨度大,历史价值高,包括古三国赤壁,武汉黄鹤楼、古琴台,辛亥革命遗址起义门,“八七会议”会址等。

1.2 湖北省旅游市场现状

2013年2月19日,湖北省旅游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湖北省旅游局长张达华作了工作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湖北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突破3亿人次,达到3.4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达到26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04 %和31.95 %。《2012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将湖北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九。

目前,湖北省旅游产业正处于蓬勃向上的发展期。湖北省旅游市场快速发展以及日益开放,国际化合作不断加深,吸引众多外国游客纷至沓来。随着国际旅游业务的开展,湖北省的旅游翻译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 对湖北省旅游翻译需求的调查

2.1 调查对象及目的

为了得到有效和准确的第一手资料,我们进行了实地、网络电邮问卷调查和电话采访等多种方式。调查面覆盖湖北8个市的20家翻译公司,及30家旅行社和外事行政单位,受访对象主要是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和翻译从业人员。

调查对象还包括湖北部分高校的外国语学院教师以及翻译专业学生,发放34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280份。学校包括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专科)等。

从用人单位角度分析旅游翻译市场需求,从高校师生角度看翻译人才培养现状。

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93%的用人单位认为旅游翻译市场未饱和,并有60%认为旅游翻译人才相对缺乏。82%的旅行社表示对专职翻译人才并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其对本土旅游资源缺乏了解、翻译专业化与实际灵活应变能力弱。在受访的翻译公司中,只有6家注册资产达10万元,翻译公司总体呈规模小且译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93%的翻译公司表示译员可以胜任旅游方向笔译任务,20%的翻译公司认为该公司的译员可以胜任旅游口译任务,同时翻译公司兼职人员与专职人员的比例为73:26,反映了翻译人才供给专业性低的问题。翻译公司普遍认为来自外语院校的翻译人才,除了存在基本功不扎实,学用脱节,实际应对能力差等问题,大多数都缺乏翻译工作的实战经验,进入工作后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二次培养才能胜任工作,由此给用人单位业务拓展带来诸多不便。(周晓娴,2012:9)

在对翻译人员的采访调查中了解到不到12%的译员学历在硕士以上,35%为本科,其余为大专与中专学历,反映了译员教育水平的分布状况。专门从事某方向的翻译人员仅占3.1%,其中专门从事旅游翻译的占1.2%。受访从业人员中26%的人认为能胜任目前的翻译工作,53%认为完成工作比较吃力,11%认为很吃力,难以胜任。在问及做好翻译工作(旅游翻译等专业性翻译)最需要的是什么时,选择宽广的知识面有78%,丰富的翻译实践65%,和应变能力58%,而选择扎实的语言功底的只占37%。这反映了面对专业性翻译任务,翻译人员需要更多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

在对高校翻译专业学生的调查中。根据湖北部分高校翻译专业毕业生流向,据统计,不到28%的学生继续往翻译方向发展(包括就业与深造)。因此,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产出率较低。同时,在对高校学生对市场翻译需求的看法的问卷调查中,77%的学生对翻译市场持乐观态度,但是只有不到30%的学生认为自己能胜任专业翻译工作。同时,在问及高校翻译培养计划与市场实际需求对接的最大矛盾是什么时,62%选择高校翻译课程设置不太合理57%专业师资不够,师资专业水平偏低,89%认为翻译市场与高校人才合作太少,翻译专业学生实践少。通过对高校老师的采访了解到针对翻译人才的培养,老师们也有不断扩大实践、专业化的想法,并且在尝试与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进程较为缓慢。

3 翻译人才培养

3.1 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国外,高校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基本上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师资格评价标准等方面,都以培养翻译实践能力为重点。但目前在国内,翻译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上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性和实践性的问题,没有形成翻译人才培养的专门教育体系,而且翻译人才普遍缺乏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旅游翻译而言,翻译人才对本地区旅游资源及文化了解度过低,人才培养中缺乏本土化考量。目前,翻译人才无法与旅游翻译市场需求相衔接,因此市场对高校翻译人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3.2 翻译人才本土化、国际化相结合

现今,旅游翻译人才的需求呈现本土化、专业化、国际化等特点,这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专业化创新型的人才培育模式势在必行。

创建校企合作模式是促进翻译人才发展的有效方式。湖北各高等院校、翻译公司、旅行社以及外资企业等多方资源,共同构建专业性、实践性、国际化的合作平台。在此平台上,各方资源共享、共同合作、共同发展。通过实践任务提高学生的翻译实务能力,以及掌握基本的国际交往规范及礼仪,同时也让翻译专业学生在翻译项目中贴近湖北的省情,了解本地文化与旅游资源,提升综合素质。

同时,培养专业性翻译人才(旅游翻译人才)需结合本土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突出专业性特色。旅游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绚烂多姿的一部分,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而旅游翻译人才作为文化传播的桥梁,应努力提升自身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力,在发展自我的翻译能力的同时,传播中华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潘华凌,刘兵飞.翻译人才需求现状调查及其培养对策研究——基于江西省的情况[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

[2]周晓娴.翻译业需求视角下高校职业翻译人才培养对策——以湖南省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2.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篇8

请看2015年高考湖北卷20题: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终至北京、天津。请依据下图,用一段文字描述该干线工程的输水路线。

要求:①包含图示总干渠经过地;②不少于5个动词;③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④不超过80字。(4分)

分析 如果没有要求②,此题十分简单,答案可拟写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库,沿途依次流经南阳、郑州、焦作、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分别输送到北京、天津。”但“不少于5个动词”是答题难点,此要求意味着所用动词中至少有5个不能重复。这是语言表达“生动”的体现。

示例 一渠清泉,源自丹江口水库,从南阳上郑州,穿越黄河,过焦作,出安阳,入河北邯郸,经邢台,走石家庄,分流东至天津,北达北京。源源南水北流去,绵绵千里饮甘泉。

从示例来看,命题者对语言表达“生动”这一点有较高期待。此题在向全国课标卷靠近的同时,还是保留了湖北特色――重表达。

从2013年开始,全国课标卷Ⅰ17题考查图文转换。题干要求呈现出重语言运用和逻辑思维的特点。

请看2013年全国课标卷Ⅰ17题:

下图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

再看2014年全国卷Ⅰ17题:

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继续看2015全国课标卷Ⅰ17题:

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分析 题干要求在规定字数内做到“简明”“连贯”“准确”“完整”。近三年全国课标卷Ⅰ17题有引导我们关注国际民生的意图,如2013年、2015年两道题。

2014年17题则注重考查我们逻辑思维能力,该题属于思维导图类,此类题要注意理清思维框架的层次。最底端是整个框架的中心:“瑶族村3日行”,下级节点分为两个方面――“准备”和“实施”,每个方面又包含新的子节点。

示例 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内容完整,给1分;归属得当,给1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 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而2013年、2015年两道题间隔1年,都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题干要求几乎未变。相对于湖北卷而言,此题不难作答,当然前提是看清并看懂图画。以2015年17题为例:

写构图要素,如同列举诗词中的意象;说明寓意应有分析,不能只答:寓意是保护地球水环境。

拟写答案要充分利用题干信息:“保护地球水环境。”

图中要素不易看出来的是:地球上黑色波浪线代表的“清流”和手掌右边四条波浪型粗线条代表的“浊流”。作答时表述为“水”或“海水”是不准确的,地球上的水不止海水,而要保护的应是不受污染的水(或水不受污染),即“清流”。手掌表示拒绝,阻止污染。

示例 该图由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构成。地球上各种鱼在清澈的水流里游动,人类之手正在阻挡排向清流中的污水,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答出构图要素,给2分;答出寓意,给3分;句子通顺,给1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上一篇:如何教育孩子学习范文 下一篇:关于母亲节的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