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业保险发展分析

时间:2022-09-23 12:10:48

湖北省农业保险发展分析

【摘要】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一项积极手段,自然灾害频发,国家社会的推动,农业保险的需求日益显著。湖北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1983年试办以来,由于保险规模与发展需要,外部性与财政支持乏力,法律缺失与规范发展,技术水平与现实需要的矛盾等,结合美国农业保险经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湖北农业保险发展。

【关键词】农业保险 风险分散

一、湖北发展农险的原因

(一)湖北农业发展概况

湖北位于祖国中部,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6位。在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长江、汉江横贯全省,加上亚热带湿润气候,形成境内水网密布,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

图1 2000-2014年湖北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产量及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对比

资料来源:根据2000―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作图

通过图1可发现,近15年内,湖北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不断增加,粮食产量也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诚然,这跟水利设施的完善、农业科学技术的提高、农业技术人才的增加、农业器具的便利等因素有关,但与农险的发展和完善也有关。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使农民更愿意出钱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农业买保险。Arrow(1963)曾利用冯・诺依曼、摩根斯坦利效用函数研究消费者保险购买决策,推导了风险规避型消费者完全保险的条件,只有当购买保险的效用水平高于未购买保险效用水平时,消费者才会选择购买保险。而中国大多数农民对于风险的态度都是规避,该结论更验证了农户购买农险的需求比以往强。

(二)湖北农业受灾成灾概况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条件南北有别、东西迥异,春季阴晴不定、夏季湿热、秋高气爽、冬季干寒,有明显南北过渡性。

由表1可看出湖北每年受灾情况还是挺严峻的,虽成灾情况没受灾情况那么严重,但对于广大农民来说伤害还是很大的。

这与美国的情况较相似,美国国土面积较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较多,但纬度较高,霜冻灾害较严重,同时又受季风影响,洪涝灾害也较严重,美国农业大多以农场形式存在,因此农业受灾成灾较严重,而农险很大程度上可减轻这些灾害对农户的影响,所以农险对于湖北农民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表1 1995-2012年湖北受灾受灾情况(单位:千公顷)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官网(http:///)

二、湖北农险发展概况

(一)湖北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

1983年湖北试办农业保险,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湖北分公司经营,湖北农险规模较小,农险自开办至2004年9月,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5046.5万元,累计赔款36946.1万元,平均赔付率为82.02%,若加上业务费用率(约为20%左右),20多年来平均综合成本率为102.02%?目前,从整个湖北来看,共有28家财险公司,经营农险的公司只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家公司。农业生产具有投入多、收益低、周期长、季节性的特点,风险大,赔付率高,保险公司经营起来困难重重,承保公司少,经验不足,但正因如此,才更要加强力度,积极发展农险。

图2 2000-2014年全国农险保费及赔付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局官网相关数据整理作图.

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

(二)湖北农业保险发展特征

⒈以种植业保险为重点,逐步扩大承保范围和覆盖面。湖北种植业保险发展迅速。水稻承保面积2008年为2522万亩,占全省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9.9%,2011年扩展到占90%以上。2010年开始试办的油菜保险和棉花保险也分别由117万亩、64万亩增长至2011年的232.54万亩和64.02万亩。美国也是以种植业为突破口,逐渐扩大延展。

⒉各县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险种。湖北各县市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农业险种,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如2010年武汉市开展杂交水稻种子、玉米、西甜瓜等保险,签单保费达269万元,对当地特色农业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美国在发展过程也创新了很多险种,但美国农险以灾害为划分,湖北农险主要以农作物来划分,虽两者都是灾后对农户的补偿,但湖北的险种更为具体,对农户的补偿也更具针对性。湖北人口较多,在地形、气候上有着过度性,农作物品种多,每种作物在面临相同灾害后受灾程度不同,根据作物品种来购买保险,农户的利益更易得到保障。

⒊财政补贴比例呈增长趋势。总体上看,各政策性农险保费补贴比例基本上都超过70%,农民能以较少支出获得基本风险保障。随着政策性农险试点深入,各级财政对保费的补贴力度趋于增大。中国人保险意识不强,而农户的农险意识更为薄弱。2006年农业税减免后,农民对政府的期望要求更高,湖北农民较美国农民来说较贫穷,因此财政对于农险补贴比例也就顺势不断增长。美国人独立意识、风险意识以及保险意识都要比中国人强,农户在面临灾害时首先会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愿购买相应保险来维护利益,中国农民更倾向于政府给予相应帮助或灾后救济。

⒋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湖北政策性农险发展稳定,保费收入增长较快,但与北京、上海和浙江等地相比,差距较大,也明显落后于毗邻的湖南、安徽和四川等省。2011年湖北农业保险总保费为5.05亿元,这一数值低于湖南的10.70亿元、安徽的12.47亿元和四川的17.63亿元。湖北保费年均增长率为1.7%,上述三省则分别为3.4%,86.7%和21.9%。

(三)湖北农业保险发展的问题与不足

⒈保障水平过低,供求矛盾突出。首先保险覆盖面有待扩大,如作为湖北主要经济作物的油菜、棉花仍有大约90%的种植面积处于风险暴露状态。其次保障水平较低,如水稻保险最高赔付金额为200元,低于目前每亩直接物化成本300元。第三险种较少,如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等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尚未纳入保险范围。这与美国农险品种相对齐全有较大差距,当然美国完善的农险制度是在多年发展后才形成的,但一开始美国就意识到该问题,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⒉保险公司费用成本过高。一是,湖北多山地丘陵且农户居住分散,保险公司深入农村进行政策宣传、收集保费、查勘、定损和理赔工作,费用成本过高,利润空间有限,整体上湖北除水稻险外其它农险险种均为亏损。二是大部分补贴资金来源于中央和省级财政,县(市、区)级财政于每季度末向省财政进行保险情况汇总申报后再由省拨至县,最后转移给保险经办机构,财政补贴资金拨付滞后,影响现金流通与偿付能力。美国农业大多以大型农场存在,保险公司在勘察、定损理赔时相对轻松,并且,美国各州的财政相对独立,保险公司成本费用相对低些。

⒊基层政府财政实力有限,配套服务难为。对湖北多数农业大县来说,当地财政仍面临保险补贴资金困难。目前水稻保险需县(市、区)级财政补贴,若再扩大保险品种和范围,县级财政需拿出更多补贴资金,对农业大县、财政穷县来说恐难以为继。此外,基层政府在无偿服务于农业保险推广等事务时,出现了服务不力甚至截留部分补贴资金的现象。美国农险创办初也出现过类似问题,但美国集权程度没有中国深,地方州政府财政相对自由,美国农业发展迅速,机械发达,这一切对湖北来说都相对落后,实施农险时需要的配套服务也会比美国多。

四、湖北农险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农险宣传,提高农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农险在湖北发展了几十年,但农民认知度和参与度仍不高,因此要抓好宣传工作,最大程度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多农民文化程度不高,风险和参保意识不强,因此,政府要积极发挥作用,农险宣传时,尽可能贴上政府标签,近几年政府信誉在人民心中不断提升,这样一来农民更易接受。同时,也可结合省内以前的理赔案例,帮农民算一笔账,让他们真切地看到自己可享受的优惠和福利。再者,要充分利用大众宣传媒体,多使用农民易接触且认知度高的媒介,比如横幅、墙画、小型宣传会等。由于美国大多是农场,小农较少,因而在农险宣传上会跟美国有所不同,但都殊途同归。

(二)政府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

政府可联手省内有实力的财险公司,共同经营农险,政府起领头作用,从大局上把握方向。各公司具体分管省内各市区农险,根据市区农业产量、受灾成灾情况分配公司,情况严重的地区由实力强劲的公司经营,否之则相反。地区不同,受灾成灾的原因、程度也不尽相同,财险公司提供的产品会因地因时而异,虽分地经营,但公司的资产是一体的,赔付时从集合成的机构中抽取,同时政府也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程度补贴,补贴前,政府要积极努力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制定法律法规时,要汲取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召开听证会,集思广益。有法可依,条款清晰,分工具体,可减少很多经营中不必要的麻烦。

政府补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农民的补贴,农民购买农险时,给予一定程度补贴,让农民心里上得到安慰和缓冲,这会缓解保险公司的展业压力,至于补贴力度,需结合当地农业产量、受灾成灾情况进行相应核算,可因地因时而异;二是对保险公司的补贴,该补贴可体现在减税上,政府承诺在经营农险的前期不收或少收税,盈利后实行阶梯征税,利润越高税率越高,但有上限。

(三)加强农业保险人才和科研技术发展

湖北各大高校可针对农险开展部分课程,从理论上培养更多的农险知识人才,他们在掌握丰富农险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地锻炼实训能力,如如何借助农险知识说服农民购买农险,如何发挥自有知识和创新能力,研发新的农险产品等,要拥有一条从产品研发、销售、售后服务都有高精尖人才的队伍。与此同时,政府可联合省内外各大高校,开展农险讲座或竞赛,也可联合有经营农险经验的外省机构或人士,积极开展交流工作,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经营农险的经验和教训。

(四)建立健全售后理赔和风险分散机制

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售后理赔团队和一个完善的风险分散机制。一旦灾害发生,往往会产生连锁灾害,这样一来理赔就较麻烦。理赔团队要有完善的核准、理赔规则,在核准理赔前派专人先安抚受灾农民,再尽可能在速度和质量上完成理赔责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往往是很大的,所以政府及有关保险公司要做好风险分散工作,风险分散工作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政府,地方政府可以寻求中央政府的协助,或是与邻省进行合作,分摊农险经营风险;二是保险公司,负责经营农险的公司可从省内未经营农险的公司或是省外的保险公司中寻求合作。这样一来,经营农险的队伍得到壮大,风险也可得到相应减小。

(五)建立相应风险评估机制,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投机行为也不断出现,而保险公司发展过程中骗保诈保现象的出现不在少数。经营农险需要大量资金和精力,一旦遇到巨灾,赔付时会面临巨额赔偿,近几年也出现了不少这类现象。一方面,要不断引导投保人诚实守信,树立正确道德价值观;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在农户进行投保时,要对农户以前的经营史、技术、经验进行相应调查,同时,也要和水利、气象等部门进行合作,对该作物是否适合在此处长进行调查,进而保险公司由内到外进行核准是否承保,尤其对保额高的农户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仔细严密调查。该风险评估机制的制定一定要具体细致,要结合各领域专家、各界相关人士的意见,同时也要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1995年-2014年.

[2]陈妍,等.农业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7(2):26-28.

[3]冯文丽,庹国柱.农业保险不能是“有国家补贴的商业保险”[J].上海证券报,2012 (7).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中国农业保险:现状、问题与政策.

[5]湖北省引保险“无形之水”灌溉农业发展之基[J].湖北农业信息网,2015.

[6]黄英君.美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保险职业学院报,2010(1):76-80.

[7]李文芳,郑萌婕.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特点、困境与对策――湖北省案例研究[J].人民论坛杂志,2013.

[8]李毅,杨霞.自然灾害频发环境下的湖北农业保险发展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报,2012(3):88-91.

[9]刘素春.农业保险理论研究述评及展望[J].经济评论,2010(3):151-155 .

[10]刘英杰.美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史及经验[J].期货日报,2014(3).

[11]史述才,陈军.湖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情况调查[J].保险研究实践与探索,2011(1):29-32.

[12]孙蓉.保险资源配置中的政府与市场[J].保险研究,2008(8).

[13]汤丽丽.美国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及几点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2):115-116.

[14]王德宝,王国军.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成就、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金融与经济,2014(5):80-84.

[15]吴雪平,梁芷铭.美国农业保险政策对农业经济影响几何[J].中国信息报,2014 (8).

[16]徐雪高,等.农业风险管理:一个研究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5):85-88.

[17]徐雪高,李靖.近年国内外农业保险研究综述[J].燕山大学学报,2011(2):122-124.

[18]杨新华.农业保险的利益主体联动及其运行机制[J].重庆社会科学,2010(6):56-60.

[19]张权辉.国外农业保险的经验与借鉴[J].生产力研究,2011(2):140-141.

[20]周县华,范庆泉,周明,李志刚.中国和美国种植业保险产品的比较研究[J].保险研究,2012(7):56-57.

[21]周县华.农业保险首先是保险[J].中国金融,2013(5):22-23.

[22]周振,谢家智.农业巨灾与农民风险态度:行为经济学分析与调查佐证[J].保险研究,2010 (9):40-45.

[23]Glauber,J. W. and K. J. Collins: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Rol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USDA,2001,Washington,D. C.

[24]Skee,J. R.: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rograms: Challenges and Lessons Learned,Workshop on Income Risk Management,Serries 4: from Risk-Pooling to Safety Nets: Insurance System,OECD,Paris,15-16 May 2000.

作者简介:朱璨(1992-),女,汉族,湖北黄石人,在读于湖北经济学院,专业:国际金融。

上一篇:美国EB―5投资移民风险浅析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时代吉林省商业银行创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