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时间:2022-08-06 11:22:43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摘 要: 教育问题现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特别是对于高校教学模式的关注,高校是为社会输出专业性人才的场所,所以,国家在对于高校的实践课程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目前,在中国正在推行校企合作的模式,增加学生实践的经验,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并且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也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对于企业和高校来说都是有好处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文章主要阐述了校企合作的现状,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 创新性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173-02

校企合作对于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高校学生通过在企业内部的实际操作学习,可以增长知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中国推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积极的进行解决,否则对于学生的实践是一个很大的影响。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不愿意进行校企合作,对待高校见习生的态度也不积极,这都是校企合作中需要面对的事情。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中,学生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企业和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企业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场所。

1.国外校企合作现状

国外在教育方面以及对于人才的重视方面比中国要更加完善,国外进行校企合作的时间也比较早。在世界其他国家,政府部门对于校企合作是有严格的规定的,企业要保证学生在企业中要真正能获得实践的经验和学习,学校要保证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还有一些国家是在学生刚进入大学以后就间断性的对学生进行实践培训,不是集中在毕业前期进行培训。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都体现出国外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视。

2.中国校企合作现状

校企合作在中国开始的时间并不长,在中国校企合作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企业和学校签定合同,企业允许学生在企业内部进行实践学习,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和目标,学校只需要制定实践的计划和目标就可以。二是企业和院校一起对实践目标进行制定,不再单单是院校一方进行计划的制定,企业也需要参与其中。三是学校和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对于企业需求的人才,院校进行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毕业前期可以去企业进行实践。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合作不深入

在中国的校企合作中,校企合作太过于形式化,很多企业和校方签定协议以后,定期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场地,但是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期间,企业并没有安排人员对于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也没有把实践中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对于学生的实践有很大的影响。还有一些企业会认为学生进入企业并不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根本不愿意接受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高校学生从在校期间进行学习再到进入企业进行工作,是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转变的,这也是需要企业和校方进行积极的配合,但是就中国的企业文化来看和高校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就会影响学生角色的相互转变。

2.政策不完善

相比之下很多世界其他国家在推行校企合作的时候可以取得很大的成效是因为国外的校企合作是受到法律的制约的,是有国家政策进行管理的。但是,在中国的校企合作中就是严重的缺乏国家的管理和制度的规范。因此,中国的校企合作才一直比较落后,发展的也不是很顺利。

3.企业积极性差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下,很多企业都是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对于校企合作并不配合,就算是进行校企合作,企业对于学生的实践指导积极性也很差,企业的目光比较短浅,只看中眼前的利益,没有为企业长远的发展做打算,对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都没有一个长远的考虑。国家对于企业也没有一定的鼓励措施,以此来推动校企合作的稳定进行。

4.学生观念错误

很多大学生都觉得自己考上大学不容易,希望以后进入一家比较大型的企业工作,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内容都需要很体面。所以,很多学生在完成企业实习以后都不愿意继续留在企业进行工作,这对于企业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特别是一些技术型的专业,学生不愿意去车间进行实习,觉得这样的工作既辛苦也不体面,辜负了企业的指导和培养。

案例:小王是一名机电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大三期间,小王被派到一家机电加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但是,小王觉得机电工作需要一直在车间工作,工作环境没有自己想象的好,工作起来也比较辛苦,还很脏,和自己想象的白领工作相差很多,实践学习结束以后小王就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企业,甚至放弃了自己学习了三年的机电专业,去找了一个白领工作。学生这样错误的就业观念不仅仅对于企业和社会是一个损失,对于自己辛苦学习了三年的专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

三、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

1.进行2+1的合作模式

学校对于校企合作要做好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周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大学一二年纪,学生在学校内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进入大三以后就可以派遣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巩固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社会经验。

2.政府积极参与

高校既然是承担人才输出的场所,对于学生的培养重点主要是理论知识的教学,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记忆,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学生的指导计划和目标与学校进行联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地,然后安排指导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的指导,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政府在校企合作中也应该起到相应的作用,对于企业和校方制定的实践计划和目标进行一定的审核,只有符合学生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计划和目标才能通过审核,进入实施阶段。政府部门对于校企之间的一些行为也应该进行严格的规范,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校企之间的合作。

校企合作是加强学生实践经验的有利途径,高校可以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企业可以帮助高校培养更多的人才。但是,在中国的校企合作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中国的经济社会决定企业都是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如果校企合作无法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企业就不愿意接受校企合作。这就需要国家出台一定的法律法规对于校企合作进行一定的规范和管理,实现校企合作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小英.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

[2]李山.基于校企知识转移的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

[3]付敬.企业共性技术创新、吸收能力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4]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5]单作民.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变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上一篇:渗透数学思想 提升教学品质 下一篇:早期阅读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