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熟男的征婚广告

时间:2022-08-06 08:27:32

英国熟男的征婚广告

在Laura J. Schaefer的书《透视征婚广告的历史》中,维多利亚时代绅士们的征婚广告通常都不自觉地灌入某种莎士比亚体,充满了不文言则不成婚的悲壮意味,此外,还附加一份详细的财产报告和官方认可的体检表,情书和遗嘱都有了,可见旧时代的英国熟男尽管缺乏平安贵族深草少将,为了追到大美人小野小町,带病狂奔100夜,最后死在半途中的那种东方式的狗血激情,却也还真心诚意,腐朽之处偶现奇葩。

遗憾的是,这份传统并没有得以延续,一方面是因为19世纪中期,英国报纸的征婚广告开始取消私人私语,代之以征婚中介的集体征婚广告,所谓的集体征婚广告和我国上世纪90年代的征婚广告如出一辙:“王某,27,173CM,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本市户口,有房无婚史,欲觅肤白贤惠持家女20-25共携百年,有意者请电XXX(中介电话)。” 中介竞争激烈,片土必争,而报纸广告价格昂贵,所以莎士比亚体也好,拜伦体和济慈体也好,注定要牺牲给商业性,征婚广告不比“马桶急修”有趣多少,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之一;另一方面,以前的人登广告前掏心掏肺,因为要和你定生死,而现在的人谈了30次恋爱,也不一定要和你定生死,当然用不着那么上心。所以个性征婚的文化一旦没落,似乎就这样一直没落了下来,到了互联网的年代,也还是没能咸鱼翻身。

比如说 《卫报》算是英国最有文化的报纸了,所以吸引了很多三高(高龄,高智商,高 品味)的小资、中产和绅士们在卫报报业集团创办的“卫报情侣网”上征友。它可不像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上的, 该网站打出“高雅”牌,所以又有“三高阶层”的TAKE ME OUT(山寨版《非诚勿扰》的前身)之称。尽然如此,我在浏览了35岁到49岁英国熟男之80%的征友启事后,得出了一个深刻印象:他们都是同一爹娘生的,且在同一个幼儿园长大,都泡过同样的妞(在沙滩上喝红酒看落日),欣赏同样的音乐(从摇滚到爵士到古典),听同一电台(BBC4),都是英国左翼(谁叫《卫报》是左派报纸呢?),都热爱健身(每周两到三次)和绿色食品……他们,像大部分的英国熟男那样,信奉谦虚的美德,每到需要夸赞自己时,都要借助他人之口(我的朋友说我是一个非常具有幽默感的人,我的母亲说我智商很高……),虽然他们的开场白都是“坦白地说”,但是要他们真的袒露自我,那可真得动用高级瑜伽才能把他们那僵硬的嘴皮撬开不可。

当然也有“出类拔萃”的熟男,敢于以这样的广告词示爱:“我170,失业有孩却腿短志坚,苦练咏春拳,47岁高龄仍在读牛津积极心理学MA,业余爱好中世纪炼金术和密宗。性格古怪,爱走偏锋。希望遇到不戴假睫毛,不化僵尸妆,不追宝马者,共同探讨真爱的奥秘。她不一定非要读村上春树,但最好明白为什么不对称的耳垂也可以很性感的道理。”

上一篇:国外度假的种族隔离趋势 下一篇:男人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