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饰品文化传承中的旅游商品设计

时间:2022-08-06 05:01:25

苗族饰品文化传承中的旅游商品设计

四川美术学院 苏翠霞

[摘 要]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关注,本文从分析苗族饰品文化及特征入手,提出了饰品文化中的旅游商品设计与市场文化接轨。苗族银饰浓郁的乡土民间气息,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设计要与传统文化的对接产生的旅游商品设计,及文化的传承,如何更好的发展旅游业。

[关键词]苗族饰品旅游商品设计

一、概况:

苗族分布较广。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饰品中首屈一指。绚丽多彩的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苗族首饰就以其精美的制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各式各样图案、款式的银饰造型,既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民间气息,又表现出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二、饰品文化及特征

(一)苗族饰品文化

苗族女性的银饰制品种类繁多造型精美,从使用部位来划分可分为头饰、脖饰、手饰、脚饰及衣饰五大类。银饰图案的题材多以苗族人民生活中常见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为制作内容,也有少量传统民俗戏文、传说人物、场景,如八仙、寿星、龙凤、麒麟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极具审美和欣赏、研究价值的“银饰文化”。

巫文化主宰了苗族银饰的精神内涵。比如丹江苗族背部银衣有一个“宗庙”的图像造型,这是苗族原始的核心图样,其巫术的意义厚重,它具有统管全身银衣片的地位。

苗族银饰中独特的迁徙文化。苗族的银饰虽然出现较晚,但由于苗族口传文化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漫长的迁徙和征战的历程在已经定居多年的苗族生活中依然刻下不可磨灭的烙印,他们依然铭记着祖先迁徙和征战的千难万险,回忆着迁徙途中的风物,崇拜着祖先的勇敢顽强。所以,他们银饰上对苗族长期的征战、迁徙历程、迁徙文化多有反映。

苗族的图腾崇拜,是银饰的重要造型。苗族图腾即与苗族有血缘关系的几种图像。西江、施洞、排吊等地苗族的银角是牛角的图样造型。

苗族首饰中的龙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有的地区有招龙、接龙的习俗,把龙视为至尊。但也有好些地区并没有特殊的龙崇拜。

(二)苗族饰品特征

工艺精湛,工序复杂,成品美观,工艺较简,艺术性差,但需银量大。银饰主要有银冠、银凤、空花手镯、银线编织手镯、发髻银索等。做工细致,种类繁多,流行面宽,但工序不如第一类复杂,技艺也略逊一筹。常见的成品有:钻花空心手镯、胸牌、镶花银链、泡花项圈、吊铃钻花项圈、细银项链、银泡、银铃、钻花戒指等。

总体来说:苗族普遍喜戴银制品,制造工艺也更精致纤巧。以大、重、多为美。

二、文化传承中的设计

(一)文化传承

苗族银饰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从原始装饰品到岩石贝壳装饰品、从植物花卉饰品到金银饰品的演进历程,传承延续下来,才有了模式和形态基本定型的银饰,其品种式样至今还在不断地翻新,由此形成的饰品链条成为苗族社会演进的象征之一。

苗族的巫文化主宰了苗族银饰的精神内涵。在各种银饰图案中,寓含着巫术、信仰的图像占据装饰物的主要位置。苗族图腾即与苗族有血缘关系的几种图像。西江、施洞、排吊等地苗族的银角是牛角的图样造型。

再有苗族银饰的迁徙文化,饰品中就会有所体现。比如在雷山丹江的银花头围上,都有武士执刀棍骑马奔驰的造型。苗族迁徙到西部山区以后,不仅在水田里养鱼延续了在东方吃鱼的习惯,而且在银饰上有充分的反映,鱼是苗族 从头到脚各种银饰少不了的纹样和造型。

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加以创新,依据文化支撑,苗族饰品就有了文化内涵,与市场结合。旅游商品设计出的纪念品符合市场需要,旅游纪念品有了生命力,可持续发展,商品化成为可能。

苗族银饰的加工技艺,长久以来在苗族地区流传,改革开放后,其开发前景看好。但是,银饰锻打技艺一般是在家庭内部承传,无法择优而授,根本无法进入商品市场,商品化也就无法进行,随着原有艺人渐渐老去,民族文化的继承问题出现。文化需要传承,需要发扬。继承民族文化,传承技艺,旅游商品设计存在就提供了契机。

(二)旅游商品设计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历史久远,工艺传承谱系清晰,文化积淀十分丰富,传统工艺十分精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典型意义。苗饰有一种展示性,无形艺术的交流,使得苗族的艺术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从而能促进饰品艺术的不断繁荣。

毋庸质疑,人类的需要是艺术创作的第一源泉,群体的审美观念是艺术创造的规范。苗族饰品的创新正是遵循这一逻辑而发生的、发展的。由于饰品的需要,苗族对服装的审美意识逐渐同实用意识分离开来,由物质需要的依存关系演化成为审美的主客体关系。由于群体审美观念的规范,在艺术创新过程中,苗族银饰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个性,但高层次的开发必须要与文化结合起来,有了文化,旅游就有高起点;旅游商品有了文化,商品更加能进入人的记忆。旅游吸收了文化,才会有丰富的内涵,才能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要合二为一,有机结合。设计依据文化内涵与市场接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旅游要发展,必须和文化成为联袂兄弟,才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四、结语:

苗族饰品以其精美的制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各式各样图案、款式的银饰造型,既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民间气息,又表现出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从苗族饰品中寻找个性,继承文化符号,传承它的技法、图案、款式、造型等。

相信在对正确路径的探索中,传统文化转化成旅游产品不需太长的时间,苗族饰品文化转化而成的旅游产品,也必将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余秋雨《艺术创作论》153页 上海教育出版社 余秋雨

上一篇:浅谈慢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下一篇:历史街区保护价值和设计原则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