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形纹样在苗族传统蜡染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27 07:16:05

龙形纹样在苗族传统蜡染中的运用

摘 要:黔东南苗族蜡染中的龙形纹样具有典型的苗族古老烙印,它不仅从侧面映射出苗族人民的生态环境,还反映并包含着苗族人民的图腾崇拜意识、民族历史文化、巫文化印记等人文内容。

关键词:蜡染;苗族;龙形纹样

早在秦汉时期,生活在荆楚地区的苗、瑶民族先民,就广泛使用蜡染工艺,并且其技艺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由于交通的不便和资源的匮乏,苗族先民自耕而食、自织而衣,自觉地保持了使用蜡染艺术的传统,利用蜡染艺术这个载体,苗族的文化得以传播和传承,于是形成了独具特色和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

苗族传统蜡染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其中包含着世代相传的文化宗教符号,其核心是以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符号。纵观苗族蜡染中的符号体系,不禁为苗族造型艺术的丰富性、抽象性和文化性所感叹,同时其艺术的完美和技艺的精湛也为世人所瞩目。

1 苗族蜡染的传说

据《后汉书・南蛮传》和《搜神记》等典籍记载,汉时期的苗民“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裳斑斓。”可见当时的苗族纺织、蜡染水平相当成熟。在黔东南地区苗族民间故事《蜡染传说》中,古时候有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名叫娃爽,受众人之托造一把“撑天伞”,把天牢牢地顶在头顶上。娃爽费了十九年的功夫,织出了九十九匹白布。春天到了,她把布洗干净,摊晒在白梨树下。一阵大风吹来,朵朵梨花便纷纷散落在白布上,这时,勤快的蜜蜂飞来采集白布面上的花粉。蜜蜂边采边吐口水,还将粪便留在布上,弄得布面斑斑点点。又一阵大风吹来,把布吹落在树叶腐烂的黑塘里。娃爽十分伤心,她急忙拾起来,背到鸟脑河边清洗白布上的污泥、蜜蜂口水和污渍。她惊奇地发现凡是蜜蜂吐口水和有污渍的地方,便闪现出晶莹透亮的花纹。娃爽高兴极了,将布缝成了蜡花“撑天伞”。后来人们用蜜蜂蜡涂绘于织物,染以草实,延续至今。如图1中为传统苗族蜡染被面中的植物纹样。

2 龙形纹样在蜡染中的运用

2.1 蜡染中龙形纹样的地域分布

苗族蜡染的分布地域很广,其中以贵州省东南部的蜡染纹样较有特色,主要集中于榕江、丹寨、黄平、镇宁、安顺、普定、织金等县,但是各地的苗族蜡染风格又有很大的不同。其中,苗族龙形纹样多出现在以榕江县摆贝村一带为中心的“榕江型”和以丹寨县远景村一带为中心的“丹寨型”蜡染中,但是具体的纹样形态也有区分。其他地区的蜡染则多以几何纹样和植物纹样为主,动物纹样出现的较少。

在榕江和丹寨等地有一个传统而隆重的节日――鼓藏节,一般为12年一次。鼓藏节为苗族社区内最隆重的祭祖节日,届时有祭鼓、砍牛等活动,人们高高挑起十多米的鼓藏幡,主要是为了送祖灵归天,保佑村庄平安,家人身体健康。如图2为榕江蜡染长幡,其作用主要是唤醒祖魂,多是以长满尖刺的蜈蚣龙、眼睛饱满的鸟头龙和身体扭曲的蚕龙等图案布满长幡。

2.2 蜡染中龙形纹样的分类

在苗族龙形纹样的整体造型上,龙头是极具特征的,居住在丹寨县境内的苗族支系自称是鸟的部族,因为苗族祖先在迁徙过程中,定居下来后会到山中猎取各种鸟,为感谢鸟给他们带来食物,对鸟的崇拜由此而生。鸟头龙是鼓藏幡中常见的纹样,其特点是鸟的头部与龙的身体进行同构,它的体型较长。蜈蚣头龙的特点是身似蜈蚣,头部有尖爪,身体周围多翎毛状纹样。龙身的变化主要有蛇身、鱼身、蚕身、双体等。蛇身龙也叫“水龙”,身体两侧常饰有多处涡形水波纹,在榕江地区常见,极具装饰性。双头龙主要表现为一个蛇身两个龙头。苗族蜡染中的龙没有传统龙的那种张牙舞爪的恐怖状,苗龙的形态多样变化并且富有感彩(具体形态的分类分析见表1)。

2.3 蜡染中龙形纹样的艺术之美

在苗族图案系统中,龙形纹样主要流行于黔东南和湘西地区,以黔东南的龙形纹样为例,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并且富有想象力和传奇色彩。贵州民俗学专家钟涛老师根据多年对苗龙文化的深入研究认为,“苗龙和汉龙的根就是远古中华龙,演进中各自划出的一条轨迹”。苗族的龙形纹样折射出苗族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特殊的价值观念,并且从一个侧面诠释了苗族人民独有的审美意识与娴熟的表现技巧。

(1)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变化与统一是形式美的总规律。所谓变化就是指物体本身具有形态的不规则性,在图案形式中表现为大小、方向、明度、饱和度、色调、疏密等,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统一就是和谐,是一种规则的韵律,产生一种一致的趋势,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苗族龙形纹样无统一模式,图案有疏密聚散的变化,其起伏流畅的曲线传达出来的动感活跃生动,富于变化。苗龙的形象虽也常处于中心地位,但是四周多以鸟、花草、龟或鱼进行填充,整体图案较为丰满,不会为了给人想象空间而有意留白。以榕江县摆贝村为例,龙形纹样在统一的整体下寻求变化,有规律地重复或渐变,使得图案产生既有节奏而又存在和谐统一的美感。

(2)抽象与意象的造型美。抽象,是从许多事物中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使之更加清晰地表现事物的本质。苗族龙形纹样更多是介于真实形体与几何形体之间。综合运用变形、夸张和重组等艺术手段来表现苗民的祖先崇拜和巫文化意识。苗族龙形纹样将幻象与真像交织、抽象与具象手法并用,它常常将真实的龙打散肢解后重新构成新的艺术形象和审美空间,表现出一种只有在现代艺术中才能见到的抽象构成思维,使苗族龙形纹样的造型、神态都透着某种神秘的意识,如图3中体现龙形纹样的符号化特色,主要以简单的抽象符号来生动地表现龙的弯曲身躯和强壮的骨骼,整体构图体现着远古星云的神秘美感。

(3)巫术与无束的神秘美。黔东南苗族蜡染中的龙形纹样具有典型的古老民族烙印,体现出浓厚的巫文化印记,有大量远古苗族的图腾符号,其中有部分已经无法解释。巫文化的氛围下使得苗族人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龙的纹样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任意物体进行同构和重组。如图4中为榕江高排苗族男子头帕的鸟龙嘴又增添了蜈蚣龙头,具有神秘性和随意性;如图5中龙头与蚊子的身体进行同构,体现了苗族先民无拘无束的想象力。

3 苗族与汉族龙形纹样的对比分析

在苗族人眼中,龙能赐民族风调雨顺,使村庄平平安安,家人健康长寿,是最大的吉祥符号,同时也是人们传统观念中信奉的保护神。从苗族蜡染中龙的种类看,非常丰富,并且这些龙形纹样还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龙的形体也会被重构,可任意加以其他动物的头、身、足,甚至草木花卉,而形成鱼鸟头龙、鱼尾龙、蛇身龙、蜈蚣龙、蚕体龙甚至双身龙、人首龙等等,体现出不拘一格的形象。相比之下汉族龙形纹样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带有各自封建朝代的气息,其形象基本上是固定的。

在苗族社区内,龙一直生活在苗民之间,其形态充满了人文生活气息,普通的苗家小孩身着的衣服上都可以绣满龙纹。苗族先民对龙敬而不畏,所以使得龙形纹样更加生活化并且有亲切感。而相比较汉龙,龙形纹样紧密地与君王服饰和宫廷宝物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皇权与威严,神圣不可冒犯,没有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给人们一种距离感甚至是恐惧感,使人敬而远之。

4 结语

龙形纹样是苗族蜡染中最具特色的图案之一,在苗民的蜡染作品中已经娴熟而巧妙地运用了变化统一的美学法则,在思想上也突破了原始的束缚,营造出富于辩证变化且又始终和谐、回味无穷的意境。其鲜明的民族纹样特色也充分体现并运用于苗族服饰、剪纸和银器等诸多艺术形式之中,折射出苗族文化的辉煌风采,启迪了当代设计无限的智慧。

参考文献:

[1] 杨文斌,杨策.苗族传统蜡染[M].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

[2] 钟涛.清水江苗族龙文化―苗族服饰装饰的龙形象探源[J].民间文学,1988.

[3] 刘莹.黔东南苗族服装龙纹图案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

[4] 周梅.苗汉龙纹纹样装饰特征的对比解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

[5] 黄俊敏,李响.苗族服饰刺绣中龙纹样特征阐析[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6] 梁惠娥,时蕾.论苗族服饰中龙纹图案染织绣技艺之美[J].丝绸,2011.

[7] 卢圳,陈明春.苗族龙纹样的审美特征与内涵意蕴[J].大众文艺,2012.

[8] 乔晓光.中国民间美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

[9] 霍凯杰.苗族剪纸纹样的首饰化设计[J].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2013:341343.

上一篇: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研究 下一篇:浅析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