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郎德上寨\西江苗族刺绣中鱼纹样浅析

时间:2022-08-07 03:56:52

摘要:朗德上寨和西江苗族刺绣中着有各种以动物和植物为来源的鱼纹样,其起源和各种关于鱼的传说、典故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由于苗族生活的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独特性,苗族刺绣中鱼纹样代表了当地人民特有的情感寄托。

关键词:朗德上寨;西江;苗绣;鱼纹样

Abstract: In the Miao embroideries of the upper Langde village and West River, there are various patterns of fishes originated from many kinds of animals and plants.The origin of the Miao embroidery has deep relations with many kinds of legends and stories about fishes.Because the Miao have different living habits and different social environment,the fishes patterns of the Miao embroidery are express the local people's unique emotion.

Key words: the upper Langde village;West River;Miao embroidery;the fishes patterns

苗族刺绣带有明显的民族色彩,刺绣的灵感常常源于图腾崇拜等观念。但同样的苗绣也因地域和环境的不一样使得苗绣图案具有不同的特色。鱼崇拜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这和依山傍水的环境以及先民的渔猎生活都息息相关。本文主要针对贵州朗德上寨和西江地区的苗绣图案中的鱼纹样进行分析:

一、贵州郎德上寨、西江苗寨地理位置及历史文化分析

1.贵州郎德上寨

郎德上寨座落在苗岭主峰雷公山麓的丹江河畔(如图1),距黔东南州府凯里市27公里,距雷山县城17公里。公元1855-1872年,清咸丰同治苗民反清,抗暴失败后,因这里是义军将领杨大六的大本营,清军征战了18年才将其平定。至今全寨有118户,500多人,全部是苗族同胞,以陈、吴二姓为主。郎德上寨依山傍水,背南面北,四面群山环抱,茂林修竹衬托着古色古香的吊脚楼,蜿蜒的山路掩映在绿林青蔓中,悦耳动听的苗族飞歌不时在旷野山间回荡。

郎德上寨四面群山环绕,寨前一条弯弯的河流宛如蛇龙悠然长卧,南面有松杉繁茂的“护寨山”,北面有杨大六桥――风雨桥”横跨于河畔上。沿溪有石磨碾房,水中群鸭嬉戏,两岸水车成行。

2.贵州西江苗寨

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为苗族,自称“嘎闹”。

它位于凯里的东南,从雷山路口折向东北,是凯里周围规模最大的苗寨,约有1000多户人家,所以称为“千户苗寨”(如图2)。聚居在西江的苗家有1000多户,人口逾6000人,是名副其实的千户寨,也是中国最大的苗寨。苗族人提起西江,都不无尊敬地称其为“西江大寨”。千户苗寨是由一片由吊脚楼组成的“森林”:两座山自山顶直铺到山脚,将整个山都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等到傍晚时分,寨子里的炊烟四起,汇集在半空如云如雾,那情景就更是难以形容。

西江千户苗寨大多数的木吊脚楼都是用枫木搭成的,依山势向两边展开。西江千户苗寨的村前村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与民族风情融为一体。

二、苗绣的界定

苗族的刺绣艺术,是苗族历史文化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清《开化府志》《广南府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记载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之句。

苗族姑娘好刺绣是与传说里的苗民南迁联在一起的,说是有位叫兰娟的女首领为了记住迁徒跋涉的路途经历,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过黄河绣条黄线,过长江绣条蓝线,翻山越岭也绣个符号标记,待最后抵达可以落脚的聚居地时,从衣领到裤脚已全部绣满,从此,苗家姑娘出嫁都要穿上一身亲手绣制的盛装,为的是缅怀离去的故土,纪念英勇聪慧的前辈,同时也为了承继前辈流传下的这份美丽,不忘祖业,激励后人。

1.苗绣的材料

苗绣由五色彩线织成,图形主要是规则的若干基本几何图形组成。几何图案的基本图形多为方形、棱形、螺形、十字形、之字形等。苗族妇女刺绣不打底稿,也不必先描画草图,仅凭自己天生的悟性,娴熟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数着底布上的经纬线挑绣,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的图形巧妙组合,形成一个丰富的绣品,成为一幅精美的作品。

苗绣最讲究对称美、充实美和艳丽美。所谓对称美,就是上下左右不论图形、色彩、空间,都完全要求对称;所谓充实美,就是整个绣品不留空白;所谓艳丽美,就是用色大胆,大红大绿,鲜亮夺目。

苗绣主要用来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帕边、裙脚、护船边等部位,亦可用它来缝制挎包、钱包等。图案有视为吉祥的麒麟、龙、凤和常见的虫、鱼、花卉、挑子、石榴等;颜色有大红、水红、紫红、深蓝、浅蓝、深绿、浅绿、橙黄、深黄等。

2.苗绣的刺绣方法

刺绣有平绣和凸绣之分。凸绣是在底布上多铺几层纸花,使所绣花卉凸出,有立体感。刺绣针法很多,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来种。例如辫绣是先将八或十二根染色丝线先编成“辫子”,然后将它回旋满缀于底布成花。结绣是插针后,以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花结。贴花是用彩色丝片剪作许多等腰三角形,如葵花米大的小瓣贴在底布上,再在其周围密绣一圈,纹样多为几何图形。堆花是用缎子剪作花瓣,贴上较小的布壳,边沿往里折,再层层堆叠,缀成后,花瓣逐层凸出,就像木雕一样,主要用作袖花。

三、鱼纹样的历史渊源

从距今一万到一万八千年的山顶洞人穿凿鱼骨作为装饰品之始,原始先民就已萌发了对鱼崇拜的信仰观念,中华民族从那时起就与鱼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原始社会,人类对各种自然现象与自身的生理现象难以理解,总以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宰着世界,主宰着自己的命运。因此产生了人类对自然界某种事物的崇拜,鱼便是其中的一种。

人类开始在各种器物及岩壁上画上鱼纹,但这绝不是原始人类一种情感的表现,而是出于对自然力的崇拜。反映了人类在观念上的幻想世界与现实的自然世界借助鱼作为中介而实现的沟通。原始鱼形纹饰所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现象的崇拜,随着历史的演进,已经逐渐摆脱了纯自然观念的束缚,演化为人类精神领域的神灵象征,同时又转向民间大众的生活,并借助寓意形成了吉祥纹样体系,以亲切、美好的意念表达着人们的种种理想和愿望。

长期与鱼打交道的渔猎生活促使先民对鱼产生了深刻印象,形成了质朴的鱼形图案并反映了强烈的生存崇拜。随着历史的发展,对鱼纹样的崇拜成为一种生殖崇拜,即以鱼的形态和生殖特征来暗喻女性和旺盛的繁殖能力,表达祈福繁衍,人丁旺盛的渴求。接着对人的生殖崇拜又转换为对农作物的丰收期望,继而又延伸为对命运、财富机遇的吉祥祝愿。鱼形纹饰在象征意义上几经流变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类情感的种种特征,是情感的物化表现。

四、贵州郎德上寨、西江苗绣中鱼纹样分析

贵州郎德上寨、西江地区坐落在依山傍水的地方,他们对于鱼的崇拜产生于最早的渔猎生活的需要也就是生存需要,在历史长河前进的过程中,这种情感的寄托也在随之变化,也就是之前我们所说的生殖崇拜和以后的吉祥富贵的祝愿。

1.鱼鸟图

在贵州郎德上寨、西江苗绣中,有一种鱼与鸟在一起出现的刺绣(如图3、4)。鸟生于地而飞行于天,鸟的飞翔能力赋予了它通天的本领,鱼生于水而上下浮游,鱼的游水能力赋予了它通地的本领。鸟与鱼则成为沟通上下天地的信物,因而成为阴阳转合,化生复苏的指意,成为男女婚姻的媒介象征、成为生殖繁衍的传播形式、成为安宁吉祥的福音。鱼鸟图是中国古代最为常见的吉祥纹饰。

2.鱼龙图

在观察刺绣中的鱼龙组合图时,有的龙是有着鱼的尾部龙的头,是龙鱼的混合体(如图5)。还有一种则是龙鱼各具自己的形态(如图6)。龙作为一种神圣而高大的神物,是最高的祥瑞之物。同时它又和水中的鱼有着相似的特性。在既有龙又有鱼的刺绣中,鱼一般代表卑微的地位,龙则代表比较崇高的地位,因此,表达了一种去卑趋尊的理想。在龙鱼混合体的刺绣中,蕴含着一种希望,希望变鱼为龙的欲望,也就是有金榜题名的意味。《琵琶记•南浦嘱别》中有这样的词:“孩儿出去在今日中,爹爹妈妈来相送,但愿得鱼龙化,青云得路。”可见,表现了人们借取鱼的善变之性所寄寓的化卑为尊的愿望。

3.鱼与吉祥之物图

这个刺绣是由鱼、麒麟、蝴蝶和蟾蜍组成(如图7)。麒麟、蝴蝶和蟾蜍都有吉祥的意思,它们和鱼的叠加用来强化求瑞消灾的功利心理,具有浓郁的巫术氛围和人为的神秘化意向。

4.双鱼图

这两片刺绣都是由鱼构成(如图8、9),但是有一个特点图中都是一大一小,而且他们的眼睛绣的也不一样,其中一个呈现一种鱼眠神态,而另一条则显得神采奕奕,意在表示这是性别不同的两条鱼,也就是一雌一雄。

鱼本有“多子”的含义,两条雌雄鱼则代表了阴阳交和,多子多孙,繁衍昌盛。在周围又出现了蝴蝶,即谐音“福”,其用意是指在祖灵庇荫下子孙昌盛繁衍。

四、结语

在苗绣中,鱼纹样的造型千奇百怪,例如鱼头蝴蝶尾,鱼头牛角。在苗纹饰中,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远古的,现在的等等,都能奇妙的组合在一起,无不表现出苗族人的非凡创造力,以及他们力图表现一种心灵世界的欲望。

鱼纹样的象征性是多种的,而且这些象征意义之间并没有相互制约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伴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步扩散的。随着象征意义的演变、发展,鱼纹样的装饰造型也在发生变化。这种象征意义将在现在及未来的发展中成为具有深层意义、源远流长的纹饰符号。鱼纹样在未来的长久沿用并不因为其内容,而是因为其美的形式。如果其用于现代设计,也是一种现代化的转型,也是现代中国设计的财富,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孙磊,唐家路.中国吉祥装饰[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

社,2000.

[2]吴正光.郎德上寨的苗文化[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5

[3]张洪庆.鱼鸟纹初探[C]. 见:中国艺术学研究论文选.长

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4]陶思炎.中国鱼文化[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1990

[5]居晴磊.鱼形纹饰与中国传统文化[J].见:苏州大学学报

2003.

作者简介:

陈婷,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助教,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产品设计、艺术设计

上一篇:浅谈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审美教育 下一篇:浅谈《中国青年报》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