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农民的艺术吟唱

时间:2022-08-06 12:43:07

当代农民的艺术吟唱

西子湖畔,风光旖旎;杭州城里,采茶歌飞。

5月17日晚,在杭州市胜利剧院,我们欣喜观看到了一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采茶戏《快乐标兵》。这出戏由江西省赣州市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创作演出,曾荣获江西省2008年文艺繁荣工程优秀剧目奖,这次代表江西地方戏赴杭州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

《快乐标兵》是赣南采茶戏演绎当下主旨、挥洒艺术之美的一个典型,它将写实与写意有机融合,时代精神与传统艺术完美结合,是展现地域文化与当代审美情趣的现实主义题材力作。

任何一部艺术的成功之作都必须有一种穿透人心、使人震撼的力量。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这部戏循着新世纪戏剧探索之光,以独特的方式横空出世、快乐地走向观众,因而获得巨大成功。

题材的时代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戏剧百花园呈现百花争艳的喜人局面。然而,相当一个时期,我们艺术作品中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佳作鲜见于世,而戏剧在这方面尤为明显。

然而,就在人们的期待中,赣南现代采茶戏《快乐标兵》款款向我们走来了――

毫不夸张地说,《快乐标兵》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出现在戏剧舞台上最具有时代气息的佳作之一。这部戏以赣南采茶、兴国山歌为音乐脉律,以赣南客家风情和中国当代意识为人文架构,以乐观、健康、轻喜剧的编创风格,围绕脐橙种植大户赖加三和乡亲们讲述了一段“标兵”的生活故事:赖加三被评为致富标兵后,希望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但热心肠却没有办好事情,反而引发了一些矛盾和冲突,在冰冻雨雪灾害来临之际,乡亲们与他团结抗冰,尽释前嫌,赖加三深受感动。最后,赖加三与乡亲们一道成立了脐橙协会,共同致富。

《快乐标兵》取材于赣州新农村建设。赣州的新农村建设活动在全国属于首倡,经过5年的努力,赣州新农村建设已形成“江西模式”“赣州经验”,赣州800万农民在生产、生存、生活观念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构建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反映赣州新农村建设中脐橙产业发展,通篇洋溢着正面、乐观情绪的赣南采茶戏《快乐标兵》的诞生,完全契合中央精神,符合人民群众了解新事物的愿望,以及戏剧为时代服务、颂扬新事物的主旋律要求,具有普众性和典型性的现实意义。

《快乐标兵》一戏,色泽鲜亮,拥抱生活,包容了巨大的现代生活的信息,题材上切合主流文化,具备了为生命、为人性吟唱的时代特征。尤其是戏中所表现的江西赣南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自这样一个地域的现实题材戏剧作品,对展现当代农村、农业与农民的精神特质与时代风貌,从中国戏剧史的高度来理解,无疑具有典型性与坐标性。正如有的专家所说,《快乐标兵》给当下文艺创作创立了新时期的“赋型坐标”。它的出现当即赢得了人们的巨大包容与莫大期待,它富蕴的时代精神引发了戏剧人的深切思考与强烈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快乐标兵》在题材处理上有一个重大突破,那就是描写农村题材的生活有了新的视点和叙事方式。它表现了现代文明元素对农村生活元素的添加和提升,展现的生活时空是开放性的,有着现代生活与传统生活的强烈对比和现实冲击。

剧种的地域性

赣南采茶戏历史悠久,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中国戏剧百花丛中的一朵奇葩,是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轰动全国的电视连续剧《长征》主题曲、广为传唱的兴国山歌等已成为属性独特的音乐名片。

让好戏插上音乐的翅膀,是经典作品能够流传开来的不二法门。《快乐标兵》在音乐表现上颇具特色。它选取赣南采茶戏音乐中有代表性的经典曲牌《斑鸠调》的音乐元素和兴国山歌“哎呀嘞”作为主调音乐,用来贯穿全剧,以彰显地域和剧种的个性。人物角色的音乐也很有个性,演唱中选取了赣南采茶戏音乐中卓有影响的经典曲牌作为人物唱腔设计的基调,如一号人物赖加三采用的《斑鸠调》《上山调》《牡丹调》,番茄嫂采用的《送郎调》《牡丹调》,英子采用的《割韭菜》《瓜子仁》,赖兴华采用的《一更鼓儿咚》等,这些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音乐品牌,以其鲜明的地域属性,彰显了无可替代的独特魅力。当《快乐标兵》充满赣南地域特色的音乐“哎呀嘞”高腔一起,观众席上便叫出了一声声美,全场顿然爆发出会心而愉悦的掌声。可见,用乡村音乐演绎乡村题材之《快乐标兵》,贴近农民,贴近观众,既为剧情所需要,也为全国人民所熟稔、亲切。无疑,全国人民对音乐的历史记忆与审美期待,在赣南采茶戏《快乐标兵》中找到了一个宣泄点,得到了极大的音乐享受。

以歌舞演戏是中国戏曲的表现特点,而赣南采茶戏的最大特点就是载歌载舞。《快乐标兵》继承与发扬了这一传统特色,歌舞演戏剧,乡土味浓郁,演员在举手投足之间洋洋洒洒,一派生活气息,带给人的是扑面而来的清新如斯的乡村真实感,让人的情绪陡然为之振奋。如赖加三为村民进行脐橙种植讲课一场戏,扇花的运用隽秀、奔放,温润得如同南方习习的凉风或是春天暖暖的阳光,让人大有心旌摇动之感。赣南采茶戏独有的载歌载舞特质,让一场本是枯燥、乏味的专业技术讲座,变得盎然生辉,轻快活泼,一气呵成,美轮美奂。

赣南采茶戏发展过程中,博采众长,到今天,其灵变性以及程式化模糊所衍至的包容性,成就了它成为最富有特色的剧种之一。采茶戏中人物的鲜活性也因此而极易得到凸显。《快乐标兵》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突破程式化方面尤为显著,实现了多种文化和艺术元素的大融合,显示出诸多非纯粹的传统艺术的特征,在音乐、舞蹈、唱段、语言,以及叙事方式、人物性格构建等方面,融合了客家的、城区的、传统的、现代的、本土的、外来的等各种因素,艺术的边缘化、模糊化,即非程式化,给人以多元复合的巨大美感。

因此,从艺术角度来说,《快乐标兵》是赣南采茶戏在新时期戏剧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艺术特色集大成。

导演的独到性

《快乐标兵》由赣州本土剧作家王恩施创作。著名导演张曼君执导。现任天津歌剧舞剧院副院长的张曼君是赣州土生土长的采茶戏演员,曾以精彩的赣南采茶戏折子戏专场表演荣获第1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3年,她在赣州执导的《山歌情》获得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后来,她又两度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型,获奖无数,成为享誉当今剧坛、具有卓越贡献的戏剧导演艺术家。与此同时,《快乐标兵》邀请了吉安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导演曹忠义担任执行导演。

如同伯乐与千里马同现,《快乐标兵》遇上了张曼君。对家乡故土有着割舍不开的浓情的张曼君,凭借深厚的戏剧学养,敏锐地发现这是一部题材独到,有巨大潜能的好戏。同时,她以其娴熟的舞台经验和驾驭赣南采茶剧的高超能力,将《快乐标兵》一戏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主题的阐发中,导演紧紧抓住了和谐共进、乐观向上的时代精髓,把风格样式定位在明丽、快捷、浓烈、抒情基础上,把戏剧的节奏美感、当代戏曲艺术写意与写实的交融、现实主义的体验与诗情的表现进行叠构,完成了张驰有度、收放自如的二重风格,让观众在欢腾中体味浓情,有了一种诗情中体现真情之感。

在人物塑造上丝丝入扣,在场面铺排中挥洒激情,主题的阐发与人物人性的塑造叠加在一起,有了一种人物美、形式美、意蕴美的艺术审美力量。赖加三作为一个新时期变革性农民的形象,导演让演员更为立体地去把握性格的多重表现,通过细腻的喜剧放大、夸张,都基于从内心深刻的体验出发,于夸张中见其真爱、朴实,如求婚时对番茄嫂的下跪、面对儿子的掩饰性的躲闪,如得罪乡亲们后的赌气独干,以及得到乡亲们帮助后感激又不失个性的佯跪,如面对英子的忘年求爱,惊愕之中潜藏不住的一种自得等,都让这个一号人物拂去了单一的正面符号,而赋予了人物真实可信的美感。在剧中人物的细节寻找上,导演也让其各具色彩,丰厚人物的个性,丰满性格的多元性,如蕃茄嫂的温良贤惠及某些执拗、结巴谢安平的老实淳厚及偏执冥顽、谢英子的热情大胆及善良率真、刘二嫂的自私泼辣及争胜求富的积极姿态、赖兴华看似窝囊的书生气及秉直爆发的刚强,都在可视可感的行动线上,一一给予了细节的刻画及重点的渲染,使得满台人物色彩丰富、个性独特、真实感人,构建完成了戏剧中最关键的人物塑造之美。

在形式及场面的营造上,导演充分发挥了剧种在音乐、舞蹈上的独特的力量。在喜剧直观表现的基础上,完成了诙谐与庄严的节奏对比,如科技授课这场公认为最难表现的“专业知识介绍”场面,导演却通过形体、舞蹈的调度,艺术性、戏剧性地活跃了场面,并完成了主题立意和谐共进的立意主旨,有戏可看,有味可品,被公认是难得一见的场面处理。

更让人惊叹的是导演对高潮戏的处理,陡峭的戏剧情势,冰雪交加中,脐橙园受难,赖加三冻僵,而曾经与之反目的乡亲们却打着火把、挥动着敲冰的竹棒蜂拥而出,在众人悔恨交加、寻找赖加三的叙述里,用动作性的大集体舞蹈,艺术美化地彰显了团结的力量。《快乐标兵》已然具备成为赣南现代采茶戏经典之作的良好基础。它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赣南采茶戏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之所在,看到了赣南采茶戏这一艺术奇葩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的一条光明之途在缓缓铺就。

(本文作者张秀峰,《赣南日报》社长、赣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龚文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赣州市作协副主席)

上一篇:Huge Changes in Village Called Wangfeng 下一篇:Bridges Transforms the Archipel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