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英译缩写本在国外

时间:2022-03-21 06:31:20

为译《红楼梦》竞折腰

上世纪90年代初,我远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拉特罗布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亚州研究院读研究生,暑假期间趁回国度假的机会,到母校四川师范大学拜望外语系黄新渠教授。那是一个雨后乍晴的午后,校园里雨滴淋着一丛丛浓密的芭蕉林,知了的欢唱灌入耳膜。黄新渠先生特地沏了上好的四川特级茉莉花茶款待我。当时经黄新渠先生多年耕耘完成的译作《红楼梦》英译缩写本,刚由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付梓出版,我们的话题自然谈到译书之难,尤其是翻译《红楼梦》这样的古典名著更是难上加难。唯其困难而又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所以我作为弟子向黄新渠老师表示了由衷的祝贺与敬佩!

我返回澳大利亚时便将这本赠书带到了海外,借给几位研究中国文学的澳大利亚籍教授分享。他们比较一致的评价是:这本书对于西方想要了解与欣赏中国古典小说的读者,起到了省时省力的“短平快”作用,同时也对澳大利亚大学里专攻中国文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很不错的范本(paradigm)。据我所知《红楼梦》英译全译本已有20多种,黄新渠先生的缩写本却是唯一的一部英译缩写本。与诸多英译全译本相比,它在文学语意转换与文化意境再造诸方面功力到位,使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西方读者更能直接品味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精妙绝伦之处。

黛玉怎成了“黑色的石头”?

《红楼梦》英语全译本在西方的传播存在较大的障碍,因为它所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层面太多,而且是农业文明时期的产物,其故事情节、思想意识、审美取向等等,与当代西方所认同的文化差异很大,直接影响了读者群的扩大。例如,林黛玉、贾宝玉的恋爱谈得那么辛苦,那么累人,许多西方读者感到不可思议。这与中西方读者文化背景和阅读视角不同有关。由于中国的《红楼梦》内涵博大精深,其翻译难度也是其它小说难以比拟的。在《红楼梦》中,汉语的多义性特征体现得相当充分,书中的大量诗词不仅仅有字面意思,而且往往暗喻着人物的性格命运,许多象征性的含义在翻译上很难把握。比如《红楼梦》中的人名就颇有寓意,但有的译本却将“黛玉”译为“黑色的石头”,将“鸳鸯”译成“忠实的鹅”。近些年的译本基本上用标音表示人名,这就像一杯本来浓浓香香的茶,变成了白开水。而黄新渠先生的译本却另辟新路,语言文字浅显易懂,叙事风格雅俗共赏,将许多文化内涵较为深厚的汉语词汇尽力采用了动态翻译的对等置换与文化整合,惟妙惟肖地将母语文化传达给了西方读者,唤起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理解上的共鸣。

在欧美大洋洲广为传播

英译缩写本《红楼梦》出版不久,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唐人街中国书店里便有了这本书的出售,进货渠道最早来自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书店老板告诉我说:这本书卖得不错,客户主要来自学校,经常一次性买走10――20本。这是我所知道的黄新渠先生这本书在海外最早的传播事实。

几年之后,该书由美国紫竹(Purple Bamboo)出版公司印制了海外版,并由旧金山中国图书公司在全球发行。然而不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相继发现了盗版。为此,黄新渠先生特地委托我收集证据。后来我将收集到的《红楼梦》英译缩写本的部分盗版书广告等相关证据,交给了黄新渠先生处理。撇开经济方面的损失不论,黄新渠先生对我说,这本书能在国外销得好,有更多的西方读者了解了中国的《红楼梦》,这是最为欣慰的。

目前欧美及大洋洲10所大学开设的中国语言文学课程,经过严格的学术评估和筛选,已经将黄新渠先生的《红楼梦》英语缩写本列为读本,其中部分章节和段落作为中国古典文学范文。这是迄今为止西方英语国家大学课堂教学中所直接采用的仅有的几位中国大陆学者的译著之一。

(本文作者系澳大利亚梅铎大学语言哲学博士。现任加拿大教育公司董事长、枫叶出版社社长、曼尼托巴大学《世界文学》国际编辑)

上一篇:“神针”播种中美友谊 下一篇:The Bond between Daughter and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