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千里走单骑》两念对抗下的大学生教育启示

时间:2022-08-06 11:15:58

电影《千里走单骑》两念对抗下的大学生教育启示

[摘 要] 本文从电影《千里走单骑》的两念出发,分析出两代之间的父爱以及其中包含的那份理解和包容,这些电影中渗透的人性的光辉,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是很有帮助的。针对现在大学生亲情教育上的缺陷,从电影审美的角度上得出这部电影对大学生教育的启示,让美好的亲情能够继续下去。

[关键词] 《千里走单骑》;父子关系;大学生;教育启示

电影《千里走单骑》通过两个家庭及两代人之间的不同的故事,讲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故事,在传统家庭和后家庭时代的矛盾对立中,两种理念发生了强烈的对峙,但是始终不变的还是两代人之间的亲情,这部电影就很深刻地描绘了两代人之间不可磨灭的亲情。

一、影片中的两念

很多的电视剧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过父亲的伟大形象,描绘过两代人之间的思想隔阂,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将镜头对准了很敏感的两代人之间的问题,较为深刻地描述了两代人之间的故事,注重对心理和细节的描写,影响和感染了很多人,这对于大学生的亲情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题材。

第一,整部影片中最温暖的是父爱。在这部文艺片中,父亲首次以主角的身份正面出现,一个内向的父亲高田和沉默的儿子很多年没有联系,影片中对此的解释是“一些特殊的原因”,但是在得知儿子得了重病之后,千里迢迢地来到云南,为了拍摄一段古老的面具戏“傩戏”,不惜向人们下跪,一个硬汉能够为了完成儿子的心愿低头求人并当着众人落泪,单凭这个勇气就能够让人感觉钦佩,为了儿子可以忽略到一部分的自尊,还会为了另一个自悔的父亲翻山越岭去找寻自己的孩子,在两代人寻子的过程中,在山洞里孩子还在高田怀中睡着的时候,高田自言自语地说,在记忆深处,已经不记得是否把儿子抱在怀里过,从这个镜头开始,父爱在刹那间开始复活了。与此同时还有一位父亲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就是唱傩戏的同样是父亲的李加民,他看到千里迢迢来到云南为了完成儿子心愿的高田,激发了深埋在心里的对儿子的想念之情,情到深处无法歌唱,此时的高田尽管和李加民语言不通,但是由于对孩子的感情是一样的,就产生了很大的默契,为此,高田临时决定为了一个素昧平生的父亲去寻找孩子,这两对父亲都迎合了中国传统的父亲的形象,都是爱你在心口难开,但是却用实际的行动去实践着作为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一个带有温柔气的阳刚的男人,一个孤独还带有自悔性格的父亲,但是依旧遮盖不住父亲的高大的形象。父爱,是世界上最接近人本性的情感,最普遍最付诸心灵的感情。

第二,父子之间存在的情感上的牵绊,这种矛盾终究还是会化解的。电影《千里走单骑》的很多情感都是戴着面具的,中国传统的感情往往是很含蓄,不能够像西方人那样很直白地进行表达,因为这一点,两代之间会产生某些隔阂,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高兴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可能是平静,悲伤的时候还能够强颜欢笑,这些本性的感情都会隐藏起来。在这部电影中,李加民因为在监狱中见不到自己的儿子,失声痛哭,使傩戏无法演唱下去,高田便决定将李加民的儿子扬扬找来,以抚平李加民的内心对儿子的想念,在高田去找扬扬的过程中,石头村的存在就像石头一样,固执地守着几千年的封建传统观念,在做决定的时候是独断专行,这点让高田不断的反省,在自己处理和儿子的关系的时候,态度就是这样,带有很多传统封建观念的成分,因此在处理李加民和扬扬的事情上就充分征求了作为儿子的扬扬的意见,这很明显地表现出了作为一个父亲开始尝试着去解决两代之间的问题。两代之间情感的牵绊变成了一种现实的对立,要想打破两代人之间的对立就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重新塑造一个不断完善的人格。父亲希望得到儿子的宽恕,千里迢迢地去拍傩戏以完成儿子的心愿,他是带着一种自责和赎罪的心理去进行这番活动的,儿子也并非是不能原谅父亲,他拒绝父亲的探望是因为不能承受那么重的父爱,不想让父亲远赴云南去拍摄这组片子,此刻他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父爱,开始意识到父爱的崇高,内心开始不安。在这个走寻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反思的过程,在帮助李加民实现见儿子的愿望时也完成了精神的升华,这部影片成功地塑造了质朴感人的两代人之间深沉的感情。

二、电影的艺术感染力

电影融合了舞蹈、戏曲、表演等多种的艺术形式,通过人们创造性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出了部分的社会问题。电影中的故事首先是来源于现实的,电影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达出不能用语言来说清楚的问题。另外也能够增加现实感和亲近感,通过影视上的再现,还原一个较为真实深刻的事实。除了这些之外,电影还能够刻画人物的心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

(一)通过艺术性的再现使电影能够反映现实

《千里走单骑》作为一部文艺片,以两代人的桎梏为感情基础,这部电影就选取了很敏感的两代人关系这一个话题,很多导演都很难进行深刻把握,张艺谋却选择了这一高难度的表现角度,通过艺术性的展现讲述了两代人复杂的感情,展现出了两代人之间感情关系的全貌,有深沉的爱,也有积聚很久的矛盾,但是在不断的反省中,实现对精神的探寻。在这部电影中,深刻地探讨了父子之间沟通的问题,没有让高田和儿子见面,而是让高田在拍摄录像的时候展现出两对父子之间的爱,角色不是局限于一个人,而是相互关系的四个人,这让感情表达更加真实,在这个义无反顾地踏上陌生的城市开始了完成心愿之旅的时候,体验过了孤独绝望,然后慢慢地去靠近儿子,接近父子之间最原始的感情,最后在各自的人生中得到了完满的结局。在影片的处理手段中,转瞬即逝的闪光灯、叠化的几个镜头,还有低沉的箫声这些细节都促进了情节的展开,为影片的表现力增加了更多的感染力。观众通过对影片的理解深刻了解、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达到这部影片的教育目的。这部电影在大学教育中也是很有帮助的,大学生处在人生观的树立时期,要对两代关系有更深的了解,尊重父母,改变固执己见,电影的感染力对于这点是很有帮助的。

(二)通过对电影内涵的把握理解电影中的教育功能

电影必须有一个主题,才能有存在的价值,而这个内容主题的界定,必须要为人的精神和灵魂服务,欣赏者在欣赏中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把握,在现实生活中会寻求一些类似的人和故事,这种契合点,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给人启迪和教育,可能你在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通过电影能够隐晦抑或是直接地告诉你如何去解决,怎么去避免。在电影《千里走单骑》中,描绘了两对父子之间的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想念和愧疚自责,儿子对父亲的回避,这种不言而喻的感情,尴尬的处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可以体现出来,人和人之间存在着矛盾,更何况父子之间,中国传统的两代人之间的感情本身就是专断的,对子女的专横的要求,对子女意见的漠视,构成了两代关系脆弱的根源,理解了这一点,就会对父辈之间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父辈之间可能存在的专横并不是发自父亲内心的感情,父辈对子女的感情最主要的还是爱,只是在千年的桎梏中形成了一种观念,要时刻铭记的是父辈还是爱子女的。李加民、高田都是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的,可能在表达的时候欠缺了温暖的方式,在情况最危急和窘迫的时候依旧能够想起自己最爱的孩子,身处囹圄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的孩子,能够为了孩子的理想千里迢迢地去完成一个艰难的任务,这些都是父辈爱子女的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也是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的,平日里父辈和子女之间疏于交流,出现了一些的隔阂,电影的作用就是教育孩子要能够理解父辈,平日里和父辈多多地交流,改变不了很多传统的封建桎梏,但是可以尝试着去进行沟通,让电影的教育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三、运用电影进行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启示

我们都知道电影是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所以说电影的编辑制作也是能够在生活中找到部分原型的,自己在欣赏的过程中,就会想到自己在处理和父辈关系时存在的这些问题。

现在呼唤传统价值的回归,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中介。要知道亲情是世间最平凡最伟大的情感,在物欲和娱乐化的影响下,大学生往往忽视了亲情的重要性,电影《千里走单骑》就反映了这么一个现实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大学生和父辈之间感情的现状,可能大学生在青春期有更多的苦恼和抵抗,要求摆脱父辈的干涉,现在的很多大学生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以至于忽视了和父母之间进行交流,父母不理解自己,自己也无法理解父母,两代人之间出现了隔阂,忽视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忽视了父母在那么长时间对你的无私的付出,结果导致了今后偏执的行为,可能在日后的生活中和父母不联系,不相往来,父母不认子女,子女不认父母,为了躲避去外地很长时间不回家,有的甚至连一通电话都没有。这些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断地上演着。这些事情的发生不是一触即发的,而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桎梏。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给个人、学校、家庭或者说是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从小的范围来说,学生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在大学的生活中,孩子和父母之间隔阂的感情伤害了父辈的心,也给亲朋好友增加了很多的负担,让亲朋好友多了几分的惦记,从大的方面来说,两代之间的隔阂背离了人性。

大学生在处理和父辈之间关系的时候存在着上述的问题,这除了要通过其他人的劝解完成,更切合实际的就是自己能够从心里切实地感悟到和父辈之间永远无法割舍的亲情。在电影《千里走单骑》中,里面的两对父子的故事就聚焦了人生百态,在倡导对社会后现代家庭中的个性的解放的同时,也提倡相互间的理解和沟通。在处理和传统父辈之间感情的时候应该能够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和父辈进行和谐的交流,少一些怨恨多一些理解,因此,笔者认为应选择既有品位、更有品格的好电影来对大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在电影的内容上要紧紧地贴近亲情这一时代的主题,在进行电影的审美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分析电影的情节,感悟电影中包含的内容,并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这些故事和哲理要运用到生活中去。

四、结 语

电影是进行人生观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工具,通过电影让学生能够切实地感悟到和父辈之间最原始的亲情,这种亲情是永远也割舍不断的,要能够从电影的情节中反思自己是否犯过同样的错误以及和父辈之间产生摩擦的根源,通过电影的情感渗透,促进大学生心理不断地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际[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26.

[2] 陈默.张艺谋电影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190.

[3] 陈犀和.论张艺谋电影中的父亲形象[OL].当代文化研究网.

[4] 刘光宁.中国社会的父权家庭与权威人格[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6).

[5] 王志明.现代电影美学基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426.

[作者简介] 周晏(1971― ),女,吉林长春人,法学硕士,吉林工商学院社科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悲剧与喜剧的完美结合 下一篇:《岁月神偷》音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