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的归因与对策探究

时间:2022-08-06 06:49:4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的归因与对策探究

摘要:如何走出“精彩现象”,打造出高效优质的高中物理课堂呢?笔者认为:应该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在对学生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创设好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实际问题,积极地参与、提出并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积极创设并优化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互动提出、解决问题,加强“教”与“学”的成效反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精彩现象;优质高效;先学后教;常见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课堂,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要注重方法与过程的体验,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但是在新课程理念实践的过程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切关注,那就是课堂上存在的所谓“精彩现象”,即“伪精彩”。所谓“伪精彩”就是指在课上打着“精彩”的旗号,行“非精彩”之实。课堂上忽而掌声雷动,忽而师生互动,课堂气氛看似热闹非凡,实则穿新鞋走老路,这种“预设”的精彩,其结果只能使师生疲倦,索然无味,课堂效果低下。那么到底什么是“精彩”呢?真正的精彩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备课了解学生的“先学”状况,在课堂一开始,就针对学生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讨和价值判断,以激发出学生在课堂上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再通过教师的“后教”,理论联系实际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有效、愉快地参与课程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促使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实效之间,不断地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最佳“教”与“学”的效果。这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创建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知的互动过程,其最大特点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宏伟目标。那么,我们如何走出“精彩现象”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呢,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赋予行动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生,针对其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涉及到了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课堂观察法、座谈法等。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归纳以及对物理课堂教学的观察,笔者认为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成四多四少。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的引入环节中,笔者在听物理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导入在策略上毫无悬念、疑惑、问题、情境可言,其过程简单直白,可想而知,这样的导入在现在的学生中怎能激发其参与兴趣,又如何做到新旧知识的衔接与铺垫,更谈不上有效地产生学习欲望和激情了。

2.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主要途径和形式,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载体,但随意性的提问不但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事倍功半。虽然,提问过程体现了师生互动,但随意性的提问就会适得其反,假设当学生没有按照教师事先预设的答案回答时,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导致教学的无法进行或延误进度。随意提问的弊端还表现在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难,容易使学生用“是”或者“不是”“对”与“不对”的方式回答,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

3.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

新课程理念鼓励教师走近学生,进行师生互动,但是笔者认为低效的互动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实中,我们看到相当多的老师在公开课上追求师生互动,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的热烈。而冷静下来的我们却往往会有这样的体会,这样的课堂无非是空虚的、表面性的,没有有效的实体,那么这样的互动我们还需要吗,答案很明了。

4.课堂讲授多,课后延伸少

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累得满头是汗,可是下面的学生却毫无反应。那么,这样的课还有效吗,这种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和内容、越俎代庖式的教学我们还会需要吗,相信我们老师也是非常明白的。可以说,由于不能充分地相信学生、信任学生,从而更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量的教师“包办”行为,既养成了学生不良的学习依赖思想,又不能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的时间里,加强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更不要提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对策探究

为了走出这种所谓的“精彩现象”,实现新课程在高中物理学科实施中由“边缘区”向“深水区”的有效转变,笔者认为在对策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考虑。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所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其实是一种有关教学顺序的问题。它是基于苏联的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而提出的。同时,我们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一堂高效的物理教学必须能够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地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只有实现这样的转化才能称其教学是有效的。这个原则中的“先学”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而“后教”是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例如,笔者曾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运动》的教学中,利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在上课前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来层层推进。

问题1:水平进入偏转电场的粒子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上与初速度的关系如何?

问题2:从初速度、受力情况看,在机械运动中,哪种运动形式与其相似?

问题3:上题中那种相似的机械运动有哪些特点和规律?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问题4: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时,有哪些常见类似的研究方法?

通过铺设“子问题”降低了问题的思维难度,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问题中积极思考,寻找相应的对策,提高了思维水平,让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使知识的学习“水到渠成”。从学生角度看,回答第一个问题,难度不大,此问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回答第三个问题的关键是第二问,此问能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难点是第三、四个问题,第三、四个问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接受和探索知识,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塞式的学习,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优质高效教学的一种途径。

所谓“先学”,是指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立与合作方式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的知识结构。其具有超前性、独立性、异步性三个特点。以上面的课为例:对第一问题的“先学”,能更大范围地调动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三问题的解决,需要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平抛运动规律。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先学,可以不同步地到达不同的高度。教师也可从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上,树几个“标杆”,从精神上对能准确而快速的到达不同“标杆”的学生进行嘉奖。这样也容易让学生在探究物理规律时,带着不同层次的问题,你追我赶,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

所谓“后教”,是指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其也具有三个特点,即针对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

还是以上面的课为例:学生在“先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集中在:带电粒子在偏转场中运动的轨迹为什么是一种类平抛物线?带电粒子在满足什么条件下才会做类平抛运动?怎样应用相应的规律?带电粒子射出偏转电场时,其偏转角正切值与位移偏角正切值之间存在二倍关系怎样证明?其偏转角正切值在光屏亮斑问题中怎样应用?

2.转变师生教学(学习)方式

笔者认为,要实行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师生的学习方法转变是必须要给予重视的,主要可以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地创设有效的情景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陶行知先生曾今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因此,转变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情境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具体策略上,笔者主张情境教学中所创作的情境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愉悦的教学情境和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之中,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将令学生想象更加丰富与活跃,有效地完成思考的全过程,真正完成知识内化,促进师生的双方和谐统一。通过师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其对教学(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消化,通过由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发现式探究学习的方式转变,使学生的学生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得以体现。

3.实现问题的优化与有效创设

在说明如何优化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创设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伪精彩”课堂上,大量充斥的 “假问题”。笔者认为的所谓假问题主要是指在那些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过于简单的问题、过于空虚空泛的问题、过于虚假与错误的问题以及那些无聊搞笑的问题等。对上面所提到的问题,笔者认为其本身的题材无益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也无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更无益于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所应获得的成长。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其与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错误对待与理解不无关联,有些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所提倡的某些理念而过分地注重互动和课堂气氛的活跃,在没有精心准备和设计的前提下就随心所欲地设计那些没有效果的假问题,其目的就是为了取悦学生、迎合学生,导致课堂表面热闹,这样做实则肤浅无聊,毫无意义。

(1)问题的设计要围绕和突显教学目标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要针对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有明确意向地设计问题。它不仅表现在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设计,还表现在对课外预习、课后问题的设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有的放矢,以教学目标为宗旨,为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而设置问题。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

问题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你是怎样理解“自由”二字的?

问题2: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一种类型的运动?

问题3: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问题4:如何用公式和图像来描述自由落体运动?

问题5:现实生活中存在自由落体运吗?

以上问题,都是针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而设定的。问题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够全面,但却能反映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纠错的过程,纠正自己的错误想法、错误行为以及不良的思维习惯,从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2)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教师设置的问题切忌偏、难、怪,当然也不能过易。要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置符合学生最近发展水平(也称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问题的设计要有度,要难易适中,恰到好处。否则,就可能因为问题过易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也可能问题过难,挫伤学生思维积极性。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感,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都能发表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更好地理解问题本质,轻松自然地接受知识。

(3)问题的设计要力争做到科学与规范

物理学源于生活,又要抽象于生活。物理学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分析、解决。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关注生活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地参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树立起高尚的价值观。

例如,在讲《远距离送电》时,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1:除夕夜,农村用电的高峰时,为什么家家户户的灯会变暗,日光灯亮不起来?

问题2:解决农村在用电高峰时的问题,你在家可采取哪些的措施?

笔者认为,以上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问题设计要具有开放性与探究性

开放性、探究性问题由于问题解决方法和途径不唯一,所以更能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问题外,还应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想,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切忌以为找到答案问题就解决了,这仅仅是问题的基本要求,并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要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追溯根源,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把问题中隐含的条件“变形”,再发现新问题。

(5)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要有学习原动力的激发功能

笔者认为问题的设计要尽可能的具有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若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那么就能让学生满腔热情地参与学习的过程,积极地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教学模式。同时,为了学生原动力的激发,笔者认为创设一题多问、一题多解能够锻炼学生的变式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能“触一发,而动全身”。引导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弄清楚本质物理规律的内涵与外延,真正做到应用物理规律万变不离其宗,使知识融会贯通。因此,我们教师要多分析、多总结、多研究和多实践 ,以实现问题设计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原动力的有效激发。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综上所叙,笔者认为一堂优质高效课堂应该是这样的:首先在教师正式上课前,提倡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独立自主地“先学”,或者以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的方式“先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后教”。其次,在正式上课时,教师要能够创设出生动有趣情景来引出教学,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其三,教师要能创设出层层推进的优化问题,使得教学跌宕起伏,内容丰富多彩,妙处横生。最后,教师要能够深刻地理解教材,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及时恰当地处理问题,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循循善诱如春风拂柳,充满智慧、充满快乐。学生在这样热烈且充满智慧的课堂氛围里,势必能够全身心参与其中,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因为,这样的课堂更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建议

(1)有关先学的建议

学生在“先学”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没有遵循探求物理规律的过程与方法,没有像处理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那样,先对带电粒子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受力决定运动特点来寻找规律;二是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没有像处理平抛运动那样,运用运动的独立性对带电粒子的运动进行分解,所以找不到带电粒子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运动规律和相应的物理表达式;三是物理“建模”意识不强,暴露出部分学生对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理解深度不够,所以对偏转场后面加一个光屏求亮斑问题难以解决。

(2)有关“后教”的建议

基于“后教”的针对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特点,笔者认为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在超前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或者存在的疑问进行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其学习必定要力求全面而系统,但是在我们教师的教上却无法能保证全面而系统,因此,在其“后教”上必须要做到有针对性。实践证明,“后教”中具有了针对性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少教多学”。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根据教材而设定的,而现在改成先学后教后,这些所谓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点就变成了要依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而确定。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需要我们教师自己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质疑、交流与讨论。

参考文献:

1.余震球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48页.

2.何振嘉《物理教师》物理教师编辑部,2009年第30卷第7期(总第316期),4-5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1-2页.

4.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5.施国芳,周吾仁《谈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学月刊,2001.7.

6.郭长江著,余文森,郑金洲主编.新课程物理教与学[M].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7.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周卫勇,徐铎厚,杨春芳编写,周卫勇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解与行动[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9.王俊玲.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 2012(18).

10.魏俊华.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 2012(18).

上一篇:建立班级流动书库,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下一篇:享受英语自主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