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时间:2022-08-06 03:34:50

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写道:“经过几十年的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终于认识到儿童的生命被扭曲了;这是由于赋予他们生命和提供营养品的父母以及他们周围的成人社会所造成的。”我们也许都认为,现在的儿童不仅是社会的中心,也是家庭绝对的中心,他们不愁吃穿,衣食无忧,殊不知我们忽略了儿童的精神独立和精神生长。

北京有位青年李兵已经考上了大学,却在一天之内将身为教授的父母残忍地杀死了,并将尸体切掉头颅装箱后扔到大街上。凶手李兵从小非常听父母的话,从没和谁红过脸、吵过架,给人留下文质彬彬的好印象。李兵生活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他本人也以高分被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录取,数月后即可赴美留学,可他为何杀害自己的父母呢?他在回答检察官的审问时这样回答:“谁了解我的心理上的痛苦?谁又知道我生活在怎样一个压抑专制的家庭环境中呢?”他在杀死父亲之前,父亲讲的最后一句话是:“你有什么要求、需要可以对爸爸讲嘛,何必走此下策!”而当李兵用皮带结成一个环套住母亲的脖子时,母亲用少有的平静口吻对儿子说:“你有什么要求,需要什么,完全可以向我提呀!”儿子却回答:“晚了,妈妈,你们要早这样和我谈话,听我的意见,我也不会走这一步。”李兵的父母都死到临头呢,还在问儿子需要什么,他们一点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儿子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东西——平等、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父母不是他的创造者,而只是他的监护人。他们必须像谨慎地承担某种职责的人一样地保护儿童,并深切地关心他。为了他们的崇高使命,儿童的父母应该净化自然移植在他们心中的爱,他们应该努力去理解,爱是未被自私或懒散所污染的深沉情感的有意识的表达。”然而,李兵在父母控制的世界中却毫无自己的位置,他们对儿子的爱是被扭曲的。李兵说:“我看父母每天工作很辛苦,年纪也大了,希望他们多睡会儿觉,就在清晨刷牙洗脸的过程中,把牛奶煮好了,把早点热好了。可是妈妈却每每不高兴地说:‘早饭不用你管,有那时间多看看外文比什么都重要。’”“我喜欢打网球,可是我那只网球拍子却只用过两次,还是新的。”“下午,我看书累了,打开收音机,随着录音唱了一首歌,可是,没一会儿,妈妈就过来了,说:‘该看书了,唱歌唱不出洋博士’。”“有时,我正专心致志地看书,听到一阵鬼鬼祟祟的脚步声,接着一只手从我的背后突然伸过来,翻开我正在看的书,看看下面是否藏着课外书。当我因受侮辱而愤怒时,妈妈的背影却消失在门口……”

在看了李兵的叙述后,我禁不住倒吸了一口气,我们身边有多少望子成龙的父母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呀!难怪检察官感慨万分地说:“我们常常把虐待狭义理解为皮肉之苦,实际上,精神的压抑摧残同样属于虐待,而且较之皮肉之苦要残忍得多。”

今天的儿童在物质上得到满足的同时,更需要精神上的独立和生长。精神上的专制往往会给孩子们留下人格上的巨大缺陷,而这几乎是孩子们未来命运的真正隐患。在我曾经执教的班级有个非常淘气的小男生黄某,他常常用自己的拳头来解决和同伴间的矛盾,多次教育仍不见成效,他依旧常常对同学动武。老师的苦口婆心为何起不了作用呢?在家访时,我无意中提到了这件事,他的父亲立马冲上前,几个拳头就落在了儿子身上。这正如蒙台梭利所言:“成人用他的行动向儿童展示了人的举止行为。儿童是通过模仿他所接触的成人而开始他自己的生活的。成人的言行深深地吸引着儿童,以致几乎可使他着迷入神。儿童对成人是那么的敏感,以致成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支配着儿童的生活和行为。”这个谜团一下解开了,我生气地制止了他父亲的粗暴行为,严厉地告诉他:“你儿子的‘病因’在你身上,你棍棒教育就是你儿子爱打人的‘榜样’。”他惭愧地向我道了歉,并保证多与孩子沟通,不再对儿子拳打脚踢。黄某眼角的泪还没擦干,便扑到我的身上,抽泣地说:“陈老师,谢谢你!我也一定不欺负同学了。”我边擦去他眼角的泪,边与他拉了勾。如今,这个孩子也已成了一位音乐教师,是个深受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来看望我时,他还常常提到那次的家访,他说:“如果没有那次的谈话,也许我会一直生活在父亲的棍棒底下,也许我就永远是个不受老师、同学喜欢的坏孩子,我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成长。”是呀,那是我从教生涯中,无数次家访中既普通,又不普通的一回,如果没有对他父亲精神及肉体上专制的严厉制止,那孩子的今天会是怎样的呢?我不敢想像。

“在儿童心灵中有着一种深不可测的秘密,随着心灵的发展,它逐渐展现出来。这种隐藏的秘密像生殖细胞在发展中遵循某种模式一样,也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童年的秘密》)作为师长、父母,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保卫儿童,发现儿童,解放儿童,给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并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宜于他们成长的空间,让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能得到充分的生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楼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新时代需要新教师(一) 下一篇:维护孩子的自尊——教育的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