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研究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8-05 08:25:06

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研究的调查报告

兴趣是指一个人带有感彩的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趋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秘诀。浓厚的数学兴趣是初中生学好数学的内在动力。目前,我县初中生的数学兴趣状况如何?影响初中生数学兴趣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如何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遵循初中生数学学习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挖掘初中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和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兴趣呢?为此,我校数学课题组在全县范围内,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座谈、家访、赴兄弟学校调研等多种方式对我县初中生数学兴趣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初中生数学兴趣的现状、原因,分析初中生数学兴趣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寻找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研究方向;

2.了解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状态、对待数学问题的态度、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领悟数学知识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分析初中生数学兴趣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与开启学生智慧的内在联系,寻找挖掘初中生数学学习潜力、开发初中生智慧的有效途径;

3.了解初中数学教师的授课方式、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程度,分析初中数学教师与初中生数学兴趣的内在联系,探讨初中数学教师的个性品德、专业素养、授课方式等对初中生数学兴趣的影响;

4.了解初中生数学压力的来源,数学学困生及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比较素质教育下的“生本教育”与应试教育下的“师本教育”的根本区别,进一步领悟素质教育的理念,寻找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为大面积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和提高初中生数学成绩、开启初中生智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查对象及方式

全康县初中学生总数7315人,初中教师548人,完全中学2所,独立初中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初中生问卷480人,问卷率6.56%,其中城镇初中 生总数1218人,问卷180人,问卷率14.78%;座谈初中生总数100人,座谈率1.37%;座谈初中教师总数25人,座谈率4.56%;调研独立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教研率38.89%。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横向来看,(1)从初中生对数学课的感觉及原因来看:

大约有19.17%的学生对数学身感兴趣,数学的价值作用影响着31.67%学生的数学兴趣,充满激情的数学老师和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影响着34.58%的学生的数学兴趣,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能轻松学习数学的学生约占6.46%;认为学习数学无用的学生约占1.25%,23.33%的学生数学基础差、跟不上,缺乏数学自信心,12.5%的学生数学理解力差、不喜欢动脑筋、怕困难,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大约使8.33%的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2)从上数学课的状态来看:a 专心、活跃、爱做数学笔记,常与老师或同学交流的学生约占30.42%,这部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精英。 b 数学课堂精力集中,但保持时间不长,较便,喜欢与同学打玩说闭话的约占32.08%,这部分同学常有一定的数学上进愿望,但自控力较差,容易受个人情绪及数学课堂状态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数学兴趣起伏不定。c 24.58%的学生对数学问题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这种朦胧的数学状态正是对数学问题没有弄懂的外在表现,也是渐悟前的表征,这部分学生急需点拨、帮助。d 12.92%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听不懂,较烦燥,这部分学生多是数学学困生或双差生。(3)从对待数学问题的态度来看:当一个数学问题久久不能解决的时候,a 45.21%的学生能够请教他人或利用电脑,这部分学生更多的是数学学习的被动自觉者,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常为完成数学任务而被动学习。b 32.29%的学生能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回到已知去,这部分学生多是数学学习的主动自觉者,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注重学法。c 12.71%的学生选择了放弃,这部分学生多半意志薄弱,数学基础差,理解力差,或是对数学无兴趣的学困生、双差生。d 9.79%的学生常存一念,相信水能穿石,这部分学生多是数学尖子或对数学怀有浓厚兴趣、又有较强的自信心,很有数学潜力,已具备数学问题顿悟的外部条件。(4) 从长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顿悟感觉的情况来看:a 37.5%的学生是在课堂上体验到的。b 33.33%的学生是在课外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或梦中体验到的。c 15%的学生在家。d 14.17%的学生从没有这种感觉。(5)从数学老师是否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来看:重视或比较重视占78.6%,不太重视或不重视占21.84%,这说明近年来数学老师比较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6)从数学老师的授课方式来看:精讲多练仍是主流,约占50%;导学式异军突起,约占35.8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讲得很少,学生常能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探究式闪亮登场,约占11.04%;呆着脸讲一节课的满堂灌仅占3.14%。(7) 从学生感受到的数学压力来看:主因是学习内容难度太大,约占35.63%,基础差、跟不上,缺乏自信心约占33.75%;次因是是家长、老师的过高期望,约占15.83%,数学作业量大,又不喜欢与别人交流,考试成绩不理想,约占14.79%。(8) 从数学老师对学生学习数学影响最大的因素来看:首推授课风格,约占57.71%;其次是个性品德,约占20.87%,专业素养,约占18.33%;最后是外貌特征,仅占3.13%。

从纵向来看,七年级到九年级,(1) 从学生对数学的感觉来看:

(2)从喜欢数学的原因来看:a 对数学自身感兴趣者:整体下降(25% 20% 21%),降中微升,七高八低,这部分学生喜爱数学的兴趣基本稳定,约占喜欢者的20%左右。b 数学基础好,理解力强,学习轻松,常有快乐感和成就感:整体微降(11% 11% 8%),约占喜欢者的10%左右。c 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作用而喜欢数学的:整体上升(25% 39% 39%),这说明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约有14%更深刻的认识到数学自身的价值作用。d 数学老师饱满的激情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整体下降(40% 30% 33%),大降微升,七高八低,这说明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约有10%的学生转向理性学习数学。

(3从不喜欢数学的原因来看:a基础差,跟不上,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整体呈上升趋势(48% 42% 55%),缓降大升,八低九高,这说明初中数学基础差的状态在八年级时有所缓解,但到九年级时约有13%的学生又急速下滑。b理解力差,不喜欢动脑筋,怕困难:整体呈下降趋势(32% 37% 19%),缓升大降,八高九低,这说明进入初中后,七年级到八年级,不喜欢上数学课的学生中约有5%的学生变为半喜欢状态或基础差、跟不上、缺乏自信心状态或麻木状态,而八年级到九年级则约有18%的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的状态又有所转变,其中约有12%的学生已明显转向基础差、跟不上、缺乏自信心状态,八年级末数学两极分化的严重状态已。c 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呈上升态(16% 18% 27%),微降大升,这说明八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的严重状态在九年级漫延,数学老师常态化的教学约使9%的学生又感受到了沉闷而枯燥无味的数学。 d 认为学数学无用或作用不大:呈微降势。

(4)从上数学课的状态来看:a 专心、活跃,爱做数学笔记,常与老师或同学交流:整体下降(33% 22% 30%),大降略升,变化明显。七年级到八年级约有11%的学生专心、活跃的品质,喜与老师或同学交流的倾向呈下降势,八年级到九年级又约有8%的学生这种品质和倾向呈上升态,这说明专心的品质、活跃的状态、爱做数学笔记的习惯、常与老师或同学交流的倾向约有22%的学生已具备,这部分学生对数学常怀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是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主力军。b 精力集中,但保持时间不长,较便,喜与同学打玩说闭话:整体呈上升趋势(22% 53% 25%),先升后降,变动剧烈,这说明集中精力学习数学的课堂状态,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不稳定态,这种不稳定态在七年级到八年级与八年级到九年级以较大的势差沿相反方向剧烈运动,变动幅度约占30%左右,而从起点与终点来看,呈微升态,这说明约有22%的学生仍停留在这种学习状态之中。从整体看,这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便的习性使他们呈现出偏离课堂主题,打玩说闭话的现象,其数学觉悟在八年级前后变化明显,悟者向良性态转化,迷者向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以下方向转化,他们是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主体生群。c 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整体微变,局部大变(30% 13% 30%),看来八年级仍是焦点,这部分学生多有浅表性数学心理障碍,在八年级时尤为突出,迷睡觉醒,急需双向帮助,他们是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基础生群。d 注意力不集中,听不懂,较烦躁:整体不变,局部微变(15% 12% 15%),这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理解力差,自制力差,学习动力不大,多有心理障碍,一路行来,缺少老师和同学的关爱,虽有变化,但变化不大,八年级末对数学基处于放弃状态,约占10%左右,属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需要特别关爱的对象。

(5)从对待数学问题的态度来看:a 请教他人或利用电脑:呈下降势(53% 47% 33%),变化明显,这部分学生多属主动学习者中的被动者,独立思考能力较差,依懒性强,当依懒状态减弱后,数学兴趣明显下降,一部分学生会沿着丧失学习动力,抄作业、不再问老师或同学的方向发展。b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回到已知去:呈稳定态,整体微升(33.3% 36.7% 35%),这部分学生约占35%左右,是自觉的数学学习者,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浓厚的数学兴趣。c常存一念,相信水能穿石:呈微升态(5% 6.7% 10%)这部分学生在数学上潜力大,数学兴趣极佳,属大力挖掘培养的对象。d 放弃:呈上升态(8% 10% 22%),八年级到九年级变化明显,这部分学生意志薄弱,数学在他们心中份量较轻,放弃是他们面对久久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的必然选择。

(6)从对数学问题顿悟的初步感觉的问卷统计来看:

(7)从数学老师是否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来看:

七年级至九年级的数学老师对学生的品德修养经历了从重视度下降到比较重视度大幅上升的微妙转变。

(8)从数学老师的授课方式来看:a 精讲多练:整体上升(42% 57% 52%),先升后降,大升缓降,这说明精讲多练仍是初中数学授课 方式的主体。b 导学式:呈下降势(45% 33% 30%)。c 探究合作式:呈微降势 (12% 10% 8%)。d 满堂灌:整体上升(2% 0 10%),先降后升,至九年级时尤为明显。(9)从学生感受到的数学压力来源来看:a 学习内容难度太大:先降后升(47% 23% 47%),局部变化较大,八年级仍是变动焦点。b 基础差,跟不上其他同学:先升后降(25% 45% 22%),变化较大,八年级仍是变动焦点。c 数学作业量大,又不喜欢与别人交流,考试成绩不理想:先升后降(12% 25% 15%),变化明显。d 家长、老师过高的期望:降后有升(17% 7% 17%),两头变化明显。从a、b、c来源来看,难度过大的教学内容必然使一部分学生走向基础差、听不懂、跟不上,再加上大量的数学作业及其它各科作业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不理想的考试成绩加重了失望的感觉,失去自信后,怕困难、胆怯的主观意识悄然而至,沉寡言,不喜与别人交流数学问题、抄作业、考试作弊便成为家常便饭,家长、老师临近毕业考试时的功利心态使这部分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空前的数学压力。(10)从数学老师对学生数学学习影响最大的因素分析:a 上课的风格:呈下降势(67% 57% 50%),是最大因素。b 专业素养:呈上升态(15% 23% 28%),是第二因素。c 个性品德:先升后降(15% 20% 13%),变化明显,是第三因素。d 外貌特征:微升态(3% 0 8%),是次要因素,影响不大。

综合以上两个方向,我们发现:(1)约有92%的初中生还是比较喜欢数学的,这增强了我们课题组坚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的学习潜力无穷,初中生也能学好数学”的理念。(2)初中生的数学兴趣正沿着整体喜欢下降、不喜欢大升、半喜欢微升大降、八年级两极严重分化的动态趋势发展,形势不容乐观。(3)初中生数学兴趣的易感稳定生群约占50%左右,包括a:约占20%的对数学自身感兴趣的主稳定生群,b:不足10%的因数学基础好、理解力强,学习数学常有轻松、快乐、成就感的超强稳定生群,c:25%以上的因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作用而喜欢数学的次稳定生群,d:约占20%以下的半喜欢易感不稳定次体生群;约占10%左右的惰性生群。(4)影响初中生数学兴趣的主观因素是学生自身数学兴趣、情感、情绪、学习动机、数学基础、智力水平,个性品德、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意志品质、毅力,客观因素是老师、家长、学生、教材、课堂生态、教法、考试成绩、学习压力。(5)初中生数学成绩较高的学生一般都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个性品德。(6)数学老师的个性品德、激情及专业素养是影响初中生数学兴趣的重要因素,学生喜欢平易近人、风趣幽默、亦师亦友的老师。数学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影响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最大因素,学生喜欢活跃而充满情趣的数学课堂。(7)初中生数学学习中的数学情感度和快乐度决定着初中生数学兴趣的稳定程度,数学情感度越大,数学兴趣越稳定,学习数学的快乐度越高,数学兴趣越强。(8)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能否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是初中生数学兴趣的临界点。(9)初中生不喜欢数学的主因是基础差、跟不上、缺乏自信心,次因时理解力差、怕动脑筋、怕困难、数学课堂枯燥无味、考试成绩差。(10)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内容难度过大、基础差、理解力差、跟不上,次因是家长、老师的过高期望,数学作业量大,考试成绩差。(11)初中生中约有30%的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精力较集中,喜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常处活跃态,他们是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生力军;约有50%左右的学生处于精力集中,但保持时间不长,较随便、自制力差,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的极不稳定的动态变化过程之中,其变化幅度约占30%,他们是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主体生群;约有25%的学生常处似懂非懂之境,多有浅源性心理障碍,主体意识较弱,对事物长期缺乏清醒认识,数学基础较差,他们是急需双向帮助的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基础生群;约有15%的学生常处听不懂之态,数学基础差、理解力差、自制力差、学习动机不明显,他们是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需要特别关爱的生群。(12)数学老师对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视呈现出重视与不重视两头下降,比较重视中间上升的态势,但过于“关注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人格发展”的功利心态仍很强烈,也没有有意识地把课堂教学与求真做人联系起来;(13)数学老师“精讲多练”的授课主流越来越受到以“导学”为潮流的导学式和探究式的冲击,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数学老师开始大胆应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来进行新教法的尝试。(14)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意志品质、数学素养、觉悟状况对数学兴趣的养成和发展影响重大。

上一篇:如何学好药用植物学 下一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疾病相关毒性基因的研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