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原州区马铃薯产业建设的必要性

时间:2022-08-05 12:00:22

发展原州区马铃薯产业建设的必要性

原州区地处宁夏南部,辖6镇5乡1个办事处,总人口43.4万人,区域面积2 756 km2。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4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 050万元,农业增加值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 546元。

马铃薯是原州区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加工企业兴起,产业链延伸,已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结构,在县域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1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1.1生产现状

一是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明显提高。2000年以来,种植面积稳步上升,由不足2万hm2上升到2010年3.4万 hm2,鲜薯产量由9 000 kg/hm2提高到2.25万kg/hm2,2010年总产量76.2万t。二是经济效益和经济份额上升。由于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生产投入的增加,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平均产值由2 700元/hm2提高到15 750元/hm2,提高了5.8倍。2010年马铃薯总产值达到5.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 %,农民人均马铃薯纯收入达到1 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6 %。三是科技含量提高。脱毒种薯快速繁育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种薯的工厂化繁育,解决了品种退化问题和种质资源的更新换代,脱毒薯推广率达到65.2 %。2010年繁育马铃薯原原种3 140万粒;建立原种基地11 hm2,繁育原种3 960 t;建立一级种薯繁育基地3 333 hm2,繁育种薯7.5万 t。在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方面,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引进了淀粉加工型、高产商品型、早熟菜用型、食品加工型4类品种,筛选出了陇薯3号、晋薯7号、青薯168、庄薯3号、冀张薯8号、中联红、中薯3号、中薯8号、克新1号、费乌瑞它等优质专用品种。在栽培方面组装配套了地膜覆盖栽培、平种垄植、立体复合种植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四是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长期以来,马铃薯生产一直处于人工蓄力作业状况,尤其是收获方面更是依靠人力来完成,自2004年起,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截止2010年,半机械化播种面积达到2万 hm2,占马铃薯播种面积59.1 %,全机械化播种面积6 667 hm2,占马铃薯播种面积19.7 %;机械化收获面积达到5 333 hm2,占马铃薯总面积的15.7 %,机械化发展迅速,势头强劲。

1.2加工业现状

主要以马铃薯淀粉及其制品(粉条、粉皮)的加工为主,马铃薯全粉的生产初具规模。自2005年起,对粗淀粉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环境有影响、地理位置不合理的企业进行关停,目前保留的马铃薯及其制品的加工企业51家,年加工鲜薯能力100万 t,年实际加工33万 t。

1.3销售现状

马铃薯及其加工产品销路宽广,销售顺畅。鲜薯主要销往广东、武汉、上海、河南、安徽、陕西等省市,年鲜薯外销13万 t。以淀粉为主的加工产品,主要销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塘等地,平均每吨销售价2010年底达到1.2万元左右。

2原州区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

2.1品种不对路

原州区马铃薯产业是在解决群众温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马铃薯品种的选育上,只重视了高产抗病性,忽视了优质加工型品种的选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马铃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没有很好衔接,品种不对路,不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当地农民只发展产量高的品种,这种供求矛盾是严重制约马铃薯提质增效的主要问题。尤其在中部和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域种植的品种仍以宁薯4号(俗称兰眼窝)为主,该品种商品率低,薯形不规则,芽眼深,淀粉含量低(15 %左右),加工生产出的淀粉粘性差,品质低。

2.2马铃薯三级繁育体系不健全

虽然原种繁育能力已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但原种生产面积小,不能满足需求。2010年建立原种基地160 hm2,而且生产的种薯由企业回收贮藏,作为下一年生产用种,但由于种植面积小,只能满足2 000 hm2的一级种用种,一级种基地用种严重短缺;一级种标准化栽培程度低下,大量的种薯难以回收,作为商品薯流失严重,企业回收贮藏的种薯只能满足2 hm2推广。而且推广品种单一,多采用的是淀粉加工型,外销市场看好的品种如:青薯168、陇薯3号等数量少,推广慢,种植面积小,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其次,在发展马铃薯三级繁育基地建设中,由于农民以传统习惯来种植种薯,产品规格同商品薯一致,达不到种薯的要求,导致种薯价格偏低,效益不高。

2.3机械化程度低

目前原州区马铃薯种植机械化主要以拖拉机耕翻、人工点种的半机械化为主,全部采用机械化播种面积

6 667 hm2,采用机械化收获面积5 333 hm2,机械化程度低。

2.4脱毒种薯贮藏能力弱

在常温下,马铃薯种薯休眠期一般为60~80 d,如果储存时间过长,种薯就会严重老化失去应有价值;未过休眠期种薯不能种植,北方马铃薯收获到第2年种植,中间长达6~7个月,如果种薯不进行低温冷藏,就会严重老化。近年来,原州区虽然建设了一些马铃薯贮藏窖,但总体规模小,多数设施条件差,种薯贮藏腐烂率高达15 %以上,损失严重。

2.5脱毒种薯产业化经营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

种薯生产链条长,周期长,环节多,用种量大,扩繁面积大,风险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政府支持下,以企业(合作社)为主导、与农民密切配合的产业化机制。近年来,原州区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初步建立了“政府扶持+科技支撑+企业运作+订单扩繁”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推广体系和运行机制,但是还很不完善。

3马铃薯产业建设的必要性

3.1加大科技支撑,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的需要

原州区马铃薯单产一般在1.5万kg左右徘徊,个别年份达到2.25万 kg,且适应现代马铃薯加工的品种匮乏。科技人员经过常年的试验研究,集成组装平种垄植、地膜覆盖蓄水保墒、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在不同生态区域应用,取得了较高的生产水平和效益。在引进、推广优质新品种前提下,以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为载体,综合应用各项农业新技术,使原州区马铃薯平均单产达到3万kg以上,促进原州区马铃薯生产快速发展。

3.2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固原市原州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人口占原州区总人口的85 %以上,农民、农业、农村始终是事关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2007年底全区农民纯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8万,大力发展脱毒马铃薯种植,是当地农民解决温饱、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据调查,脱毒马铃薯平均产量可达1.8~2.25万kg/hm2,较当地品种增产15 %~30 %,增产值1 500~2 250元/hm2。

3.3提高农产品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的需要

农业产业化建设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宁夏南部山区依托马铃薯种植的资源优势,以淀粉加工为主的马铃薯系列产品加工发展迅速,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目前马铃薯加工企业以精淀粉加工为主,发展到51家,加工淀粉及其制品12.5万t,创产值10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大力推广脱毒薯种植,提高脱毒良种覆盖面,合理安排淀粉加工型、鲜食菜用型、食品加工型种植比例,并配套标准化、无公害化栽培管理技术,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品质量,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促进马铃薯加工业纵深发展,加速马铃薯产业化进程。

3.4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退耕还林种草的力度不断加大,如何确保“退得下、留得住、不反弹、能致富”,转变退耕区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帮助他们寻求新的致富门路,是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大力发展脱毒马铃薯产、加、销经营活动,提高种植、加工经济效益,尽快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有利于巩固退耕种草成果、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 下一篇:有酋必应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