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行业物流系统建设

时间:2022-08-04 11:56:57

出版行业物流系统建设

加强物流管理的目的是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近两年,出版行业逐步认识到物流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因此全国各省市的出版集团、新华书店都在积极地筹划、投资、建设物流中心项目,希望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物流成本。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图书业,如何建设一个比较完善的物流系统,通过发挥现代物流管理进行物流成本控制,提高包括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相关企业在内的整个供应链的经营管理水平,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出版行业物流的发展过程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图书发行主要集中在新华书店网点。上世纪80年代,全国各级新华书店网点多达3000多家,当时可向这些网点供货的发货店有北京发行所、上海发行所、天津发行所和重庆发行所。各省级新华书店以发本省教材、课本为主,一般图书的发货量很小。在新闻出版署的统一协调下,在全国建立了一个图书运输的中转网络,其设计能力仅次于邮局网络,直达各县级新华书店。当时各发货店和省级店的物流部门统一命名为图书储运部,这个名称较为贴切地反映了当时图书业物流的现状。

上世纪90年代初,特别是1992年以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货物流动量和频率迅猛增长。出版业也在快速发展,出版社由原来的300多家增至目前的600多家,每年的出书品种达到10多万种,零售网点成倍增长,一级批发由原来的4家发货店逐渐过渡到目前由出版社自办发行、发货店、省级店等多渠道发行的格局。各大中城市纷纷建立超级图书城,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图书陈列品种达8万种以上,年销售额均超过亿元。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连锁经营业态的兴起,各省级店将书店连锁经营作为发展方向,大力加强作为连锁经营核心内涵的图书业物流;与此同时,随着出版社自办发行的兴起,出版社的物流业也迅速发展扩展物流场地、加强信息技术投入、改善物流设施,以提升出版社发行的功能和服务内涵,保证整个图书行业物流网络的货源流动通畅。

出版行业物流的发展现状

2002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巨大的市场商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图书出版业在2001年的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人民币,其中教科书和辅教材占了70%的市场。除教科书以外,中国现有的14亿人口每年只消费了120亿元人民币的一般出版物,即每人每年仅购买价值8.57元的图书,可想而知未来的空间是巨大的。

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引发了激烈的竞争,进而推动了目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的跨区域整合,同时也必将提高对于物流的专业性要求,为专业图书物流公司带来更大的市场利基。

以前,图书销售受限于区域性,图书起印量偏低,随着区域界限渐渐消除,起印量应会随之提升。此外,多年来我国出版物价格偏低,受人世后国际市场的影响价格将上涨,加上一般图书市场仍有很大成长空间,将使出版社物流受益良多。

近年来,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行业基本实现了商流、物流、资金流的一体化,信息上的畅通使原本对库存的依赖逐渐向零库存、及时发货的目标过渡。

调查显示,世界大型传媒、出版集团皆有意进入中国文化市场,为能迅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正纷纷通过投资方式试图建立自己的行销网络,并积极地透过各种方式尽快建立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现代物流体系,包括仓储、、配送、运输等。

出版行业物流的特点

1.波动性

出版行业的波动性较强,一般来说,每年的夏季和冬季正是各类学校放假期间,学校要准备下一学期的教材,因此会有两个高峰期;春节、五一、十一之前,为了保证各书店在节日期间的供货,也会有小的高峰。

2.被动性

目前出版业物流与商流的结合还存在一定不足,物流仅仅停留在仓储配送的层面。物流作业的直接来源就是订单,如果发行部门的订单量减少,将导致物流作业量不足。物流企业不能主动地控制自身的作业量,如同随身携带了一颗定时炸弹。

3.不可预见性

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是,绝大部分图书的生命周期都很短,而且许多图书无法预测其市场反应。缘于市场销售的不可预测,物流环节也就不能很好地为其制定物流配送计划。在计划经济时期,出版社会以新书主发(书店不知道有新出版的图书时,出版社主动将书发给书店)的形式将新出版的图书发给各书店,其发货量通常很大,这样也造成书店库存积压和退货增加;在市场经济时期,出版社以市场为导向,发货量减少了,但是书店退货“没商量”的情况依然会长期存在,而且没有规律可循。

现有出版行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我国出版行业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运输发货量不成规模。几乎所有的出版社物流都将外省市的货运业务外包,因此货运的价格就变得举足轻重。单独一家出版社由于发货量形不成规模,运价几乎没有下降的空间。而运输公司要到各家出版社仓库提货,再到自己的集货点重新整理,成本也相应增加。

2.仓库内部流转不顺畅。许多出版社仓库内的拣货作业还停留在纸质清单拣选的手工作业模式,效率低,差错率高。仓库内部管理混乱,不能有效地调整、优化储存结构,出货时间经常需要3~5天,人员作业成本相应增加。

3.物流部门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物流部门中的操作人员主要以外来劳务工和文化水平较低的员工组成,人员素质大大低于出版社其他部门。主要管理部门缺少专业的人才,专业知识严重匮乏。

4.业务流程缺少信息沟通从发行到物流通过纸质清单进行信息交换,信息沟通不及时。部分使用信息化手段的仓库只是单方面地从发行角度传送信息,而缺少双向的信息互通。整个发行业务流程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仅仅依靠物流单方面的改进是远远不够的。

5.行业信息标准化程度较低、目前,行业内正在进行社店信息互通的试点工作,相应地涉及到标准化的问题:各家出版社、书店的信息系统各不相同。对于商品信息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图书商品自动识别标识的不惟一性(有许多出版社在书号的使用上不规范,造成同一个条码对应一个以上的品种,或者是单价改变而条码未变)给自动化设备的引入造成困难。

6.逆向物流不受控制。整个出版行业对于退货是没有一点约束力的,书店想退多少就退多少,想什么时候退就什么时候退,想怎么退就怎么退。

出版行业的现代物流管理运作及期效果

物流成本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构成企业物流管理最基本的课题。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

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对于物流系统,应当从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角度,全面理解和把握物流过程中的一切功能与活动,用系统的方法进行物流管理。在此以上海世纪秋雨物流公司(以下简称世纪秋雨)为例进行简单的剖析。

(一)现代物流管理运作的内容

1.高度信息化,提高作业效率

信息流是物流的“基石”。世纪秋雨的管理依赖的是一套完整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从图书的制造、入库、储存、拣货、加工、出货到销售退回,完全按照物流流程进行规划、控制、检查。保证每一个环节准确无误,并且即时提供市场销售信息的反馈。在拣货系统中,采用了智能型电子标签拣货系统,它针对不同的图书和客户,明确显示由谁拣、到哪拣、拣什么、拣多少、拣给谁等拣货需要的信息,提供物流作业所需要的弹性、效率与准确性。与拣货系统衔接的是精确的自动分类集货系统。各拣货区拣好的图书,沿着输送带,经集货分类机的条型码扫描识别,自动将同一订单的图书合并在一起,进入出口通道进行复验、打包出货。退货同样也依赖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

世纪秋雨具有完整的销售和库存图书信息管理、分析系统,包括订单数分析(EN分析)、订购量分析(EQ分析)、订购品项数分析(IK分析)、单品订购量分析(IQ分析)和订单单品订购量分析(EIQ分析);储位图书查询、储位容积率查询、储位图书指派、订单合并和分割、送货时间设定、送货路线设定、图书库存实时查询、图书状态查询、有效期限控管和通知补货机制等。同时,还具有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功能。

链接

2000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作为新闻出版署规划中的试点改制企业,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汉语大辞典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等5大出版社合并组建,成为国内最大的出版集团,每年发货码洋达到4亿元,并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为了适应集团发行整合的需要,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于2001年正式组建了上海世纪秋雨物流有限公司。世纪秋雨是中国内地第一家成功引入现代物流系统的出版物流企业,提供出版商、发行商、零售商自动化物流作业、电脑化管理系统及网络化信息反馈等专业物流服务,包括平面出版物物流、影音光盘、软件类电子出版物物流、物流管理顾问咨询服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5大服务板块,值得一提的是,世纪秋雨的总投资额仅有3100万人民币,却顺畅地完成了世纪出版集团的发货任务。

2.先进理念,优化管理

一个先进的物流中心如果只有先进的软硬件设施而缺少一流的管理,设备的作用也无法充分发挥,就像是在乘法中加入一个零。

世纪秋雨实行5S作业流程管理,即安全(Safety)、简单合理化(Simple)、标准规范化(Standard)、效率速度(Speed)和服务(Service)。在过去的几年里,企业引入了先进的自动识别系统和快速自动化仓储及拣货设备,从货品入库、理货、检验、配送到退货处理,都实现了计算机全程管理,以电子标签拣货系统代替了原有的手工拣货,使物流作业中的物料上架、拣货、检验、出货的速度及准确率大大增强。该物流系统的信息中心与世纪出版集团的发行中心相连接,能够得到及时的图书销售信息,进行货品的调整和配送,同时,物流系统为世纪出版集团所属的出版社集中提供服务,简化了出版社与书店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减少了不必要的物资、人力的浪费,也加快了信息的流通。

(二)现代物流管理带来的效果

物流总成本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构成,现代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这一点对于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控制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停留在某一项活动上,而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其结果,一是由于忽视了物流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的效益背反关系,虽然在某一项物流活动上支付的费用降低了,但总体物流成本并没有因此下降,甚至反而出现增加;二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变成只是利用市场的供求关系,向物流服务提供商提出降低服务收费标准的要求,如果物流服务供应商无法承受而拒绝合作,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便无功而返。

在此仍然以世纪秋雨为例,从运输、仓储、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来分析各种管理手段的效果。

1.共同配送,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总成本是指实现物流需求所必需的全部开支,主要包含六类:客户服务成本、库存管理成本、运输成本、批量成本、仓储成本、订货处理和信息成本。考虑物流总成本是一种系统方法,它是有效管理物流过程的关键。物流成本权衡是物流管理的一个核心概念。物流的任务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为顾客做出最好的服务。由于物流活动成本之间经常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需要就物流的各个活动之间进行成本的权衡。例如,客户服务水平显然受库存状态影响,为提高服务水平,最好有庞大的库存,而庞大的库存的代价却是库存成本的提高。企业为实现长期盈利最大化的目标,必须不断调整客户服务水平,迎合顾客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将其有限的资源在市场营销四要素以及各项物流活动中合理配置,在不断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总成本。

一般来讲,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越高,物流水平越高。目前美国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63%,我国约占50%,在图书行业更低。

从世纪秋雨的角度来看,原来各家出版社的仓库都是独立操作,为了满足客户的配送要求,各个仓库自己派车进行市内配送,造成车辆利用率低、交错运输等运输资源的浪费;而外省市发货外包给运输公司,由于发货量不高很难获得价格优势。经过世纪秋雨的整合后,成立了运输组,由专人负责车辆调度,保证了每次发车的装载率,发车次数较之前有了显著下降;外省市的发货则从原来各家仓库使用的运输公司中选取了4家价格合理、服务质量较好的公司,由于运输量集中,获得了规模效应。从这两方面着手,第一年运输费用就节约50%左右。

2.快速响应、低差错率的仓储拣选

运输方面取得的成效是和仓储配货的合理化管理密不可分的。世纪秋雨将原分散的各家出版社的仓库集中起来,顺应集团发行组并的需求,一个发行中心对应一个配送中心,方便集团化管理,也使仓储成本的可控制性增强。

最初体现出的问题是,各仓库的配送在时间上不统一,有些仓库1~2天可以完成订单的配货,而另一些可能会拖上十天半个月,这样的发货周期使集团的形象大打折扣。同时,采用人工拣货,拣选、配送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如果配货经常出现差错,就要配以专人进行差错调整的工作,一方面浪费人力,另一方面影响出货速度。因此,提高仓库配货的准确率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在一个拣货过程中,用时最多的是巡回和寻找所花费的时间,如图2所示。原来仓库中采用比较原始的拣货方式,员工拿着打印出的清单,凭借自己的记忆,在仓库中“满场飞”,配完的清单要人工进行钩选检验,费时又费力。而在新的物流中心,采取统一补货、每日异动盘点(对数量有变化的储存位进行盘点)、条形码电脑系统检验,层层把关,确保发货100%的正确率;以电子标签拣货系统代替了原来的人工拣货作业,由电脑系统指示操作人员前进方向以及目标储位,任何人不需特别训练即能上岗作业,减少了巡回和寻找储位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处理速度,减轻了作业强度,而且使差错率大幅度下降。在自动化设备的帮助下,在先进的流程管理下,物流中心的发货时间缩短到24小时以内,发货量也年年攀升,如图3所示。

为了加强库内流动性,世纪秋雨还专门成立了仓储组,主要负责库内调整,将物动性强的货物移至离出口近的地方,将物动量小的货物集中堆放滞销库区,将库存量较小的缓动品拼托盘后集中堆放,减少了货物在库内的移动距离,也减少了设备搬运成本。整个仓储系统充分体现了“物尽其流”的理念,以小成本投入获得高效的回报。

3.信息畅通,加速商流运转

前面已经提到信息化在物流内部管理中对配送能力的提升作用,在与出版社沟通方面,通过物流与发行的信息互通以及现在正在试点中的“社店信息通”这些沟通手段,使商流信息不再是随着货物一同送到书店、出版社和物流中心。书店的订购单通过网络传送到出版社,出版社根据可发货数量反馈给书店以此来确认订单,确认完毕后即可将订单传送至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接受订单并完成拣选后,将信息回传出版社,出版社在第一时间通知书店订单已完成并已发货。

利用现阶段的IT技术能够轻松实现信息的互通,而如何利用好这些信息来为物流和商流服务则体现了一个出版社在此方面的竞争力。目前,世纪出版集团在正逐步完善其发行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资金结算中心的建设。

(三)管理创新对未来发展的支持

随着世纪出版集团改制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并入了集团,世纪秋雨已经不能满足集团业务量的需要。为满足未来长远规划业务的需要,并应对不断变化的消费习性,集团决定对物流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把建设大型的先进物流配送中心的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

新物流中心拟投资2.6亿元,吞吐量规模为100亿码洋,功能完善,设施先进,将成为全国领先、国际前列的有竞争力的现代化第三方出版物物流中心。新物流中心的建设依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留有余地的原则,达到系统的高度信息化、操作的适度自动化、流程的有效合理化、订单处理信息化、仓储管理职能化、分拣配送和退货处理及时化、资金结算电子化、运行成本合理化,进而全面提升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如此庞大的投资,仅世纪出版集团内部出版社的业务量远不能实现新物流中心的盈利。新物流中心将以上海市场为主,兼顾国内市场,面向国际市场。

新物流中心与世纪秋雨的一个很大不同是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引入自动立体仓库和自动分拣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能力也将提升,这些都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自动化立体仓库――一个划时代的革新

自动化立体仓库不仅彻底改变了仓储行业劳动密集、效率低下的落后面貌,还大大拓展了仓库的功能,从单纯的保管型向综合的流通型方向发展。

自动化立体仓库具有普通仓库无可比拟的节约空间、节约劳力的优越性。据国际仓库自动化会议资料:以库存11000托盘、月吞吐10000托盘的冷库为例,自动化立体仓库与普通仓库比较情况为:用地面积为13%、工作人员为21.9%、吞吐成本为55.7%、总投资为63 3%。立体仓库的单位面积储存量为普通仓库的4-7倍。

2.自动分拣系统――高效的代表

自动分拣机的分拣效率极高,通常每小时可分拣商品6000~12000箱,在日本和欧洲应用很普遍。

从美国、日本等国家出版行业物流中心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有许多采用人工作业的方法,例如,在日本第一大图书销售商日本出版贩卖株式会社的物流中心,我们看到,在新书、新出版的杂志配送中,采用了大量人力来进行流水操作,配送的效率并不比自动化设备低;而在常销品的配送上则采用了全自动的单册分拣系统。采用人工与自动化相结合的方法,日贩能够完成每天60多万张订单、160多万册的发货任务。

可以肯定,随着物流大环境的逐步改善,自动化物流系统在我国流通领域大有用武之地,也会给未来的物流管理带来新的理念。

对出版行业物流系统建设的几点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如今的出版社物流在引入了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后,采取了共同配送、共同管理、简化并优化流程、注重人员素质培养等多种手段,对物流成本的控制能力较以前有所增强。另一方面,任何一个物流中心的建设都要有巨大的投入,即使引入一流的物流设备和一流的物流系统,如果缺少相应配套的管理就无法将其作用充分发挥,从而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并达到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在此,笔者总结了几点建议,供将要投入物流建设或正在投入物流建设的出版行业的同仁参考。

1.如果只经营一家出版社,并且发货量并不大,可以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可以节省一大笔投资,同时又可以享受到专业的物流服务。

2.在投资物流系统之前,建议先将出版、发行业务理顺,千万不要等物流系统全部运转起来后才想到要在业务流程上动大手术,以免给物流系统的运转设置障碍。

3.新建出版物物流项目,并不一定要使用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而是应该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地引入自动化设备以弥补不足。该用人力的环节就要尽量发挥人的作用。

4.从领导层开始,上下一心地灌输信息化思想,如果缺少信息化这个利器,物流系统将无法顺畅运转,更不能带来效益。

5.把人员管理的工作放到工作项目的前列进行考虑,人员的素质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应合理安排好每一个人的工作职责。

6.要特别重视退货环节,按照国际水平来看,退货比例可以达到30%左右,除非出版社将所有的退返品报废处理,否则退货会给退货处理、仓储管理、二次发货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上一篇:上海可的便利店物流中心 下一篇:管理软件是图书物流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