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经济和世界贸易的关系思索

时间:2022-08-04 11:38:56

展会经济和世界贸易的关系思索

对一个城市来说,成功的会展是名利双收的事业。一个城市能不能跻身于国际大都市,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召开国际会议的数量和规模。“如果在我这个城市开一个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我们头顶上撒美元。”一位美国市长如此感叹。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著名的国际大都会都在向“世界级会展中心”、“世界级旅游都市”、“世界级购物中心”为一体的城市发展。会展经济,就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能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事实上,一次国际会议或展览会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带来无法估价的社会效益,这些社会效益有的是立竿见影的,而更多的是潜移默化、逐步发挥作用的。大力发展会展业的同时需大力发展旅游和娱乐业相配套,才能产生会展效应的连锁反应,带旺一方消费。

展览业、会议业已成为颇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会展旅游是高赢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大约在20%至25%以上。会展旅游,具有组团规模大、客人档次高、逗留时间长、消费能力强、利润丰厚的优点,在国际旅游界享有“旅游皇冠上的宝石”美称。它不但能带动房地产业、宾馆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还能成为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目前,从国际会展产业看,瑞士日内瓦、德国汉诺威、慕尼黑、美国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以及日本、新加坡、香港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展览之都”。会展业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巨额利润和经济的空前繁荣。为了保住各自的霸主地位,现在它们都在大兴土木,欲在展览行业作持久较量。美国一年举办二百多个商业展览会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三十八亿美元1990年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会议主办国美国,其航空客运量的22.4%和饭店客人的33.8%均来自国际会议,会展产业每年的直接收入是800亿—1000亿美元。加拿大每年举办的展览会近百个,净展出面积约4600万平方米。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经济贸易展览会近年来也逐步发展起来。据统计,整个拉美的会展经济总量约为20亿美元。

大洋洲会展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欧美,但规模则小于亚洲。该地区的会展业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每年约举办300个大型展览会,参展商超过5万家,观众660万人次。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其会展经济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是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法国每年举办300多个展览,有近一半集中在“展览之都”巴黎。这里的凡尔赛展场及北展场,虽有40万平方米的供展规模,还是常因面积不足,将展商拒之门外。资料显示,法国展会每年营业额达13亿欧元,展商的交易额高达230亿欧元,展商和参观者的间接消费也在38亿欧元以上。意大利有40多个展场,年办展700多个,是欧洲办展最多的国家。著名的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有65万平方米38个展馆,是世界三大展场之一。瑞士是一个只有700万人口的内陆小国,可平均每年举办的国际会议超过2000个,仅会议每年就吸引外国游客超过3000万人。在国际性贸易展览会方面,德国是第一号的世界会展强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超10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8个,展览总面积达240万平方米。每年约有三分之二的世界著名的国际性、专业性贸易展览会都在德国举办,吸引世界各地的净展商近20万家。在德国科隆,每年定期举办44个国际展览会,它拥有28.6万平方米的展厅面积和5.2万平方米的露天展场,120多个国家的34,000家参展商、200多万采购商和专业观众定期前往科隆参展。结果是,参展商和观众每年在科隆地区消费达15亿欧元,其中6亿欧元用于旅店和餐饮业,3亿欧元用于交通和购物,对发展旅游、娱乐业起到了提升作用。在德国汉诺威市召开的CeBIT(世界上最大的计算器和信息技术博览会)。

上届博览会在参展商和参加人数上均创下历史之最,据统计,为期一周的展览,吸引了来自各国的75万参观者,大大超出汉诺威市52万的人口数;而参展商也有7802家,比去年增加100家;展出面积达41万平方米,相当于55个足球场。主办单位汉诺威展览公司光营业收入一项就达数亿欧元,更不用说其它消费收入了。德国作为世界展览业的代言人,之所以享有如此高的国际声誉,一是得益于它地处欧洲的中心位置,二是它拥有一个潜力非常大的消费市场,更重要的是德国能给参展商和参观者一个高质量的展览会效益。德国展览业的以下做法,很值得学习和借鉴:AUMA是德国贸易展览业协会,成立于1907年,总部设在科隆,是德国展览业的最高协会。它是由参展商、购买者和博览会组织者三方面力量组合而成的联合体,以伙伴的身份塑造博览会市场。AUMA具有统一性、权威性,其地位在德国是不可动摇的。AUMA为了确保德国博览会的透明化,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尽管新的或调整改进过的博览会与德国现有的国内或国际展览会之间出现太多的重复。尽管这几年德国举办的展览会数量剧增,仅1999年博览会就比20年前多了一倍,但各博览会的目标非常明确,展会重复现象极少。AUMA请人在世展览会的组织者不断在世界各地进行宣传,吸引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对于参展潜力比较大的国家,都专门派代表前去做宣传,介绍相关展览,并向感兴趣者提供相关咨询。即使有些展览会很火爆,甚至展位已满,他们也会继续做宣传,以强化品牌。

完备的宣传资料。德国大型展览会的资料很多都是一本册子或一本书,内容不仅包括历年展会的情况回顾,而且会介绍整个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某一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同时涉及参展费德国汉诺威举行的汉诺威通信和信息技术博览会(CeBIT)上,一个机器人正在沏茶。界各地对展会进行考察,并写成报告,为德国政府赞助本国企业出国参展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和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博览会拥有长期的计划。每个展览会的举办计划都是组织者与参展商、参观者、各个联合会、协会密切协商后制定出来的,而且会根据各行业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进行调整。比如每两年一届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电子消费品展览会”是全世界电子消费品行业内的最大展会,已有多次举办的历史。可见,德国的展览会并非短期行为。

非常注重宣传。为了树立自身品牌,用、装修费用等信息。展览场地设施先进。德国展览会场的设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德国大约有20个国际水平的展会场地,一共有展览大厅220万平方米。德国每年约投资5亿欧元,用以扩大展览场地对并其进行现代化的改造。现在德国几乎所有的展览中心都拥有先进的设施。会议、研究会和展览相辅相成。承办会议也是德国展览公司注重经营的一块业务。目前,大多数展览公司只把目光局限在展览或与其相关的会议上。实际上包括德国在内的很多欧洲国家的展览公司,并不仅仅办展览,还承接一些国际性的会议、研究会,使之和展览会相辅相成。展览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高。德国一些大型的展览公司,每年的营业额可达到2至3亿欧元,拥有数百名专业员工。各个博览会都是又熟悉本专业且经验丰富的组织者承办的。德国展览业的成功,除了多年的经验外,还有一些因素不容忽视。首先是政府扶持,持续投资。除了汉诺威之外,法兰克福、科隆、慕尼黑、杜塞尔多夫、纽伦堡、斯图加特、柏林和莱比锡等在展览业中的名气也是响当当的。这些城市将展览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不仅兴建了规模庞大的展馆,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吸引展会组织者和参展商。据德国博览会委员会公布的数字,到去年为止,这个行业的计划投资额达到25亿欧元,实际投资额可能还要超过这个数字。在场馆建设上,德国的展览面积总计将近700万平方米,仅汉诺威一城的展览面积,相当于香港所拥有的展览面积的三倍多。其次,优胜劣汰,规模经营。德国展览业经过多年的竞争,目前只留下少数实力雄厚的展览公司和一批享誉全球的名牌展会,规模越大,取得的效益越显著。例如营业收入最多的10个展览中心,1997年总收入为13亿欧元左右,约占德国博览会行业总收入的70%。其三,组织水平和服务质量高。如果说展览馆面积和酒店等配套设施是展会经济的“硬件”的话,那么组织和服务就是“软件”了。德国展会的成功同样得益于“软件”的发达。为了更好地为参展者提供服务,2002年,汉诺威展览公司不惜血本,赶在CeBIT展会开幕前修建了一个可容纳1150辆汽车的多层停车场,一个新的展会入口和一座直通展会广场和东侧停车场的30米宽的天桥。此外,从汉诺威北部到达展览中心的有轨电车也在展会期间投入试运营,而在26个展馆组成的展览中心内,免费巴士不停穿梭,运送参观者;不同的线路还用不同的颜色标在站牌和车窗上,方便参观者搭乘。

在亚洲,会展经济近年来发展也十分迅速,其规模仅次于欧美。新加坡凭借其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或凭借其发达的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水平、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为有利的地理区位,在亚洲的会展业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新加坡由于政府的重视,本身具有交通、通讯等发达基础设施以及较高的服务业水准、较高的英语普及率,将近20年成为亚洲首选会展举办的国家,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和会议等大型活动达3200多个,因而被国际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之都”。新加坡地域狭小,资源奇缺,但新加坡的国际展会规模次数居亚洲第一。每年前往新加坡旅游观光及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展览的人数比新加坡的总人口还多。新加坡发展会展经济的优势何在呢?专家认为,新加坡搞会展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以新加坡为中心的三小时飞行距离内,有2.5亿人动,每年仅中转旅客就达250多万。新加坡正处在这样一个枢纽的位置,非常适合搞国际性的会展。目前,新加坡有64家国际航空公司的航线,可直飞50个国家的154个城市。

在我国香港,每年举行的大型展览活动超过80个,参展商和买家多达数百万;每年在香港举行的大型会议超过900个。香港已成为亚太地区举办展览和会议的首选之地之一。有“展览之都”美名的香港,每年超过1000万名的游客中,约有30%的人是参加各项贸易展览或会议的,有2万多家企业每年参展,有约20万个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每年在此签下订单。目前在国际会议市场的份额中,欧美国家已从80%降至60%;这对于中国内陆城市而言,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上一篇:中国低碳发展国际对比思索 下一篇:WTO倾销和反倾销矛盾预防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