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2-08-04 10:48:29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

摘 要:从“培养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三方面谈了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兴趣;自主学习

近年来,课改正轰轰烈烈地开展,有效的课堂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培养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自我好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动学习,才会激发其内在动力,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学的知识才能持之以恒,在学中讲究提问艺术,这是各学科都惯用的手法之一。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之一的历史学科,尤其注意此点,面对创新的压力,历史知识跨度大,涉及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提问艺术此时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又要符合知识的难度。因而培养兴趣是提高教学的前提。

1.精心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门户,是成功的关键,在有限的时间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一件值得回味的事,当面对多种多样的导入时,要学会因课而导,因时导入。如,在讲述“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利用现代工具播放一首诗《敕勒歌》,可以先引领学生闭目聆听,为其营造草原的景象,感受无边无际的原野,一同领略草原风情,逐步过渡到草原英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由于有导入做铺垫,自然地过渡到他统一蒙古扩充领地是草原赋予的构想,这样利用情景联想的交叉,让学生身临其境,充满着疑虑带问而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也初步地认识成吉思汗这一人物,可以说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2.开展竞赛

传统的复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记忆,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适当开展竞赛可以使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男生女生两大组或几个组或者自我找寻竞争对手,进行历史知识大比拼。这种模式既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3.创设情境

新课改要求设置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然后开展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的教学活动,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比如,在学习《明朝君权的加强》这一课时,学生在探究“锦衣卫”时,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可以安排一次角色扮演活动,挑选三名学生,分别扮演朱元璋、大臣、锦衣卫,表演朱元璋派锦衣卫监督大臣的一个片断。这个角色扮演活动效果很好。因为历史角色的台词把锦衣卫的职能融入人物语言。学生也喜欢参与这种类似于“穿越”的活动,同时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培养思维能力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1.合作探究

我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则,然而教育也是开放的,适当改换传统教学模式,开辟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担任学习主角,加强学生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如,以讨论、辨析、导演历史小剧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中,在激发其自主意识时,刺激他们的创新兴趣。另外,教师还要允许学生对教师讲课提出见解和质疑,并调动学生参与,如引导若干学生支持或反对教师的某一观点,通过有序的积极辩论,使学生各抒己见,从而优化学生的创造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有效调动学生的潜意智能,使之成为创造性思维的策源地。

2.联系实际

历史沉淀于现实中,现实里蕴含着历史的传承。历史与现实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尽力发掘历史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寻找历史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点,帮助学生知古鉴今,拓展思维,追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要尽量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学会了解过去,理解今天,展望未来,伴随着历史的学习不断进步和成长。

3.整合教材

教材的编排是烦琐的,知识分散,学生掌握较为困难,尤其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更是一部探索史。这成为初一学生跨入初二的一大转折点,梳理变得尤为重要,可结合数字记忆法,将有效的知识浓缩起来,最后归结为:一性质、两矛盾、三线索、四阶级、五制度、六列强、七条约、八人物、九运动、十战争。利用关键词引领学生找寻答案,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扩充了大脑的容量,又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由地开展学习活动,通过自主学习能激活、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心态的形成。实践证明,只有倡导和实施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加强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历史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在自主学习中面对历史教材和史料,首先要迅速浏览全文,抓住主体内容,关注标题。精读字句,学会圈点批画、做记号、写批注,学会抓住关键词和重点语句,把教材中的知识化为自身的知识。

2.积累方法

学习历史是需要大量的记忆,而积累大量的学习方法,则可以大大提升自学的效果。比如,制定学习目标的方法、谐音记忆法、图示记忆法,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强化训练

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是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把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利用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要想使能力训练获得好的效益,我们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促使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历史课改的步伐仍在不断地前行着,探究式教学需要不断加强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少些应景,多些智慧,少些浮华,多些朴实,精心准备,学而不厌,洗涤灵魂,为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奋斗。

上一篇:立足改革建立创新课堂 下一篇:初中试卷讲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