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内涵、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04 03:14:28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内涵、问题及对策

摘 要:本文探讨了创新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并对当前高职院校创新教育问题进行了梳理,主要表现为:对创新教育重要性及自身所承担责任认识不足;缺乏合理的课程体系;缺乏训练有素、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缺乏合理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分别进行了原因剖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教育 内涵 问题 对策

课 题:本研究获得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TJJX12-115)及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师范能力与职业能力研究中心)资助。

创新素质是人才素质的核心要素之一。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国民创新能力是提高我国人才素质、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为我国培养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其创新教育问题远未引起人们的关心与重视。

一、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内涵

1.创新教育的定义

据统计,目前创新教育的定义多达百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把创新教育定义为一种教育活动,即用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的创新人才;另一类则把创新教育定义为相对于接受教育、守成教育或传统教育而言的一种新型教育。前者侧重于创新素质的培养,后者侧重于教育实施方式和手段的创新。笔者采用的是前者定义。

2.创新教育的特征

创新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普遍性、层次性和延续性。普遍性是指创新教育范围极其广泛,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层次性是指创新教育分为高、低不同层次和水平。有专家认为:创新教育不仅有大、中、小学各个层次,还包括培养创新知识、思想、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经济、文化、制度、管理等各级各类人才的教育。延续性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的获得需要一个较长的教育周期,创新教育需要放眼长远,循序渐进。

3.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特点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场所,承担着为培养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重任。作为大学层次的高职院校,其创新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高职院校在培养对象、教育资源、产出效能等方面比中小学更具有优势。从培养对象来看,高职生正处在18—25岁创新能力发展最活跃的阶段。此阶段的学生发育成熟、自我意识增强、情感丰富、意志力坚强并具有目的性。从教育资源来看,高职院校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有利条件。从产出效能来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与社会生产联系比较紧密,学生进入社会后,可以使创新能力转化为生产力,带来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也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主要表现在创新层面和创新角度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非理论型和学术型人才。在创新层面和创新角度上,高职院校更注重的是技术的创新,即操作技能和方法的创新。

二、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对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及自身所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师生虽然认为创新教育十分重要,但不少人却认为创新是本科院校、研究型大学的事,跟高职院校关联不大。有些师生虽然认识到高职院校有责任开展创新教育,但却认为创新只是某些专家的事,跟自身关系不大;也有人对创新概念和层次认识不足,认为只有理论发现、科技发明才是创新,却不知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也是创新。

2.创新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合理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环节不够开放

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教育模式的创新。不少高职院校重视教育模式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改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1)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辅的创新活动。高职院校多采用为学生开设1~2门有关创新的课程,来实施创新教育。然而,仅仅依靠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结果往往是学生理论成绩好,但在实践中仍然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2009年对全国50所高职院校和1个高教园区进行的一项有关高职院校创新现状调查中发现,创新教育课程普遍受到了高职院校的青睐,但创新教育课程地位和专业渗透不够高,组织领导力度和投入不够大,课程资源建设亟须加强。

(2)课堂教学环节不够开放,学生缺乏创新欲望。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劣是创新教育有效实施与否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虽然有所改进,但是,我们发现,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仍然是缺乏的,也很难被激发。

(3)缺乏训练有素、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担任创新教育教学的教师必须能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所以具有创新素质的高职教师应该同时具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是“双师型”教师。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拥有高创新素质的教师更少。赵定勇等人(2012)通过分析100所不同区域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发现,“双师型”教师队伍与教育部评估要求达到80%以上的目标相比,东、中、西部骨干院校分别还相差24.2%、31.7%和32.7%,“双师型”教师比例仍然偏低。总体来说,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还比较缺乏创新型的高素质教师,当前教师的创新能力参差不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随着创新教育步伐的加快,已有的教学管理思想、方式、方法等与社会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方法以及管理干部的素质等问题相对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创新环境缺乏,创新氛围不足;奖惩机制缺乏,考核方式固化;管理滞后,行政化管理机制严重缺失等等。

三、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对策

高职院校肩负着我国创新教育的重要使命。深刻认识并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发展和推进创新教育的进程是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创新教育实施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应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针对以上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创新教育水平。

1.继续加大创新教育观念的宣传力度,使创新意识和创新责任感深入人心

高职院校的师生人人都有责任对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发展贡献力量。黄志纯(2007)指出,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大有作为的。高职生同样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高职院校应加强创新教育方面的宣传工作,通过政策制度、专门讲座、会议、学术活动、报刊等各种方式,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等进行宣传,使广大教师彻底改变旧有的人才观、学生观、教育观、质量观,从而引导师生对创新教育重要性进行重新认识。

2.形成“以高效的创新课堂为主,多种活泼的创新活动为辅”的创新培养模式

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实施的主要环节。高效的创新课堂应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中心”的民主、自由、开放的课堂。姚伟等人(2009)曾指出,要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高职院校还需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堂之外的各种创新教育活动,如创新技能比赛、学术沙龙、特色讲座、研讨班、辩论会、创新训练营等。这些创新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创新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其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新方法等。通过课堂与课外、创新教学与创新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创新教育培养过程更加合理化。

3.加大投入,着重培养拥有创新素质的高职师资

教师是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主力军,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教师的创新素质应包括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对专业技术的创新。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借助全新的方式来高质量、高效率地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着重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应加大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培训,严格进行测评与考核,设立监督与投诉机制,以保证整个过程的公正与公平。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培训;两次以上培训不合格,将实施处罚措施。采取此制度,可以保证整个培养计划的有序、有效进行。

4.创建合理高效的创新管理团队,建立健全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

创新教育计划、实施、考核等全过程的有序、有效进行,必须拥有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拥有一支高效的管理团队。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大投入、合理引进创新型管理人才,同时加大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组建一支合理高效的管理团队。其次,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一整套创新管理机制:一是创新培养机制,包括管理人才培养、师资培养、学生培养的计划与实施程序;二是创新激励机制,主要针对有创新教学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创新成绩的学生提供物质和精神奖励,以鼓励师生大胆创新;三是考核与评价机制,将创新作为教师的教学成绩和学生的学业成绩的重要方面进行考核,以保证创新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温恒福.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2(4).

[2]郝文武.创新教育——本质特征和价值形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 (4).

[3]袁林,袁吉,袁雷.创新能力与创新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0(28).

[4]黄志纯.关于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21).

[5]李焦明.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现状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6]赵定勇,何方国.我国不同区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13).

[7]姚伟,付春生.浅议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0).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

上一篇:职业学校学生状况与思考 下一篇: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实效性实现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