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自由表达

时间:2022-08-04 02:01:48

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自由表达

一、语文课堂自由表达的现状及原因

1.课堂表达的现状

案例:

一位老师在执教小学人教版第七册《钓鱼的启示》中“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一段课文时,有这样一组对话:

师:请大家好好读读父亲说的话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一个学生举手,师让其回答)

生:我想问个问题,父亲明明知道离钓鲈鱼还有两个小时,为什么开始要同意“我”钓鱼呢?

师:(露出失望的神情):你听清老师刚才的要求了吗?坐下!

(生不好意思地坐下,整节课再也没有发言)

生:我觉得爸爸对“我”的要求很严格。

师(表情严肃的追问):仅仅是要求严格吗?

(生语塞,其它同学没人举手)

师:“我”在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钓到了从未见过的大鲈鱼,父亲却坚决要求放掉,表现了他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定的高尚人格……

这个案例是时下一些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反应,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课堂上有表达自己观点、想法的热情,却又因为在教师的话语霸权下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被严重的压抑了。这就不难理解语文课堂司空见惯的一幕了:学生安安静静坐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一旦提问,教室里就更加静得出奇,人人低着头,没有谁敢看老师一眼。直到某个同学的名字被叫了,其他的同学就如释重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这种情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并不少见,其实质无非是学生课堂上缺少了自由表达的权利和机会。

什么是自由表达?有学者认为“自由表达”之“自由”,系指作为主体的学生与同样是主体的教师地位平等而没有压抑感、紧张感、害怕感的无拘束心理和活动状态。科技论文。学生的“自由表达”,主要是语言的自由表达,同时包括非语言因素表现出的学生的情绪、情感、意志、欲望、能力等。事实上,“自由表达”不仅是学生能够对教师教学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文本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而且是能够在话语中流露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自由表达实际上是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它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途径,更是学生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创造潜能的前提。

2.原因分析

学生语文课堂不能自由表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学生性格内向、自卑、口吃等等,但是课堂上教师话语霸权、语言遮蔽等因素造成的危害却不容忽视。在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作为语文“权力”的化身,语言权力意识过重,绝对不允许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有违教师的意志。科技论文。因此,教师话语遮蔽了学生话语,学生唯教师马首是瞻,“静听”不语。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指出,这种“静听”式的教学中,学生只是教学的旁观者和接受者,而不是参与者。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表达,诸如提出教师认定的“超越”教学内容的问题、脱离常规的见解等,在教师看来是与课堂既定任务不相联系的而予以否定、排斥。甚至认为有的自由表达纯粹就是对课堂纪律的干扰、对教师话语权威的挑战,进而讽刺、压制学生的表达。这是教师语文课堂教学中“话语霸权”的集中体现。

正是教师凭借自己在课堂中的话语权力,对学生的自由表达进行“干预”和“压制”,在学生自由表达中设置了无形的障碍,压抑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愿望,打击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能说、不敢说,最终结果也必然是不会说,也不想说。学生的自由表达权力被剥夺,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无从训练,势必造成学生语言短缺和思维贫乏。长此以往,学生只会出现两种倾向:回避或拒绝回答教师提问,隐藏自己对事实或问题的见解、观点,遏制自己内心情感、态度、价值判断的流露;即使被动回答,也是谨小慎微、极力揣摩教师的意图,迎合教师,说教师想说而没说的话。更有可能的是,会因此而造成学生厌学,自我封闭,个性扭曲、人格不健全等等。

二、语文课堂自由表达的重要性

1.语文课堂自由表达能体现语文学科性质及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是个人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是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巩固,在实践中应用。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独立的语文教学任务提出来的,要求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表达自己观点以及情感态度。自由表达是出声的言语思维,是口语交际训练的有效途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自由表达来实现。只有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养成想说、敢说的习惯,达到会说、说得有理的程度,口语交际的目标才能实现。同时,口语交际与其他教学目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通过自由表达,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口头表达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提升自己说话的信心,养成说话和倾听的习惯。

语文的人文性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仅要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由表达不仅是学生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途径,也是学生追求和实现自己价值的方式。通过自由表达,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对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的主动性,还可以变得有自信、有勇气、有独立见解,诚恳待人,尊重他人,甚至包括形成积极向上、与人为善、与人和睦相处的人生态度。

2.自由表达是实现多边互惠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自由表达是信息传播的途径,通过自由表达,可以实现信息的多向传播,增加课堂信息的来源和容量。相反,教师“一言堂”、独白式的教学是单向度的,信息量少,会造成学生信息闭塞、视野狭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可以通过自由表达来实现多边“互惠”,因为学生与教师是具有不同个性、不同需要、不同思想感情的独特个体,共处于课堂教学所建构的“我-你”关系中,在表达、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必然流露出自己对人物、事件等的见解、感悟以及独特的情感体验,必然会发生知识、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比较全面的信息、拓宽视野,引发对问题多角度的思考,而且可以促进对教材的理解,加强对既有知识的巩固。

上一篇:关于“情景模拟,小品演示”教学方法的探讨 下一篇: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