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时间:2022-08-04 01:18:03

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摘 要】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既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国家教育的责任,它既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更是学生将来成才的重要基础。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一点一滴影响学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做真人,做真事,做好事。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国学生的作文,在形式上往往以抒情为主,叙事不多,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和情感的浓烈,有明显的伪情化倾向;在内容上,不关注现实生活,情无所依,空洞无物。这种文风的危害很大,有必要予以纠正。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相关联。学生作文产生这种满纸伪抒情的文风,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影响

主流的文学形式“诗词”以抒情为主,且长期居统治地位,对后世的文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中国文人爱好抒情的特点。钱钟书先生对此曾有过专门论述。

二、供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

有些编辑们明显更喜爱抒情味浓的文章,他们所选用的学生作文,多半是抒情性的,这一现象在学生中自然会有一种导向作用,对学生作文习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只要收集若干本专供学生使用的报刊杂志,统计一下其中抒情文所占的比率,就可以看出编辑们的喜好了。特别是近些年有些非学生刊物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倾向明显,情感混乱,学生很容易接触到,对他们会产生显而易见的不良影响。

三、高考、中考时作文的命题和平时教学过程中作文练习的命题

很大程度上没有贴近生活、没有贴近自然,使学生不能发挥内心的感情进行写作,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和写作水平。

四、社会风气中大话、假话、空话、套话、奉承话盛行

它们都以抒激情、表态度、鼓干劲的煽情语言为特征,敷衍受众,掩盖实质,华而不实,空洞无物。这种文风自然会对号称“小社会”的学校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推动学生作文假、大、空的伪抒情倾向。

结合以上影响学生不能写出真情实感作文的原因,笔者提出几点教学方法:

第一,我们做教师的要把课本上属于抒发感情方面的课文,重点进行讲解。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课文就是很好的抒发作者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要通过朱自清当时身处的环境和其父亲的处境与父子亲情之间的交融来引导学生,作者是用沉稳的笔触,感情自然地表露,抒发了对父爱的深深感怀。结合教师对课文《背影》的深入讲解,也让学生以作者的身份深入到当时的处境中,去体会、去感受那份父子深情。然后,再让学生回到生活中来,去回顾和发现家中的爸爸、妈妈及其亲人们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爱,每一天都有令自己感动的场景。让学生把这些感动的场景用自然朴实的语言写出来说出来,肯定就是一篇很好的抒发真情实感的作文了。

第二,我们教师要经常发现一些抒发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及时推荐给学生阅读学习,使学生从这些好文章中得到写作的方法和情感的如何表达。

现在社会上各种书刊读物很多,学生们大多数没有鉴别能力。不知道什么是该读的什么是不该读的,有限的时间读了不该读的书刊,会极大影响学生的感性和认知,对学生的写作情感和语言文字修养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多方面为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并能具有很好的写作水平而多做些工作,在我们自己平时读过的报刊杂志中肯定有很对优秀的文章,不妨及时发现并收集起来,推荐给学生阅读学习。同时结合范文让学生去仿写、去自己发挥写作。久而久之,随着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真情实感的不断流露,高质量的文章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第三,我们教师要经常让自己的学生亲近大自然。

自然环境和我们人与人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没有真实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抒发也谈不上真情实感。如果写一个父亲经常到喧闹的歌舞厅等豪华的场所进行消费,这个父亲虚情假意的教导自己的孩子如何节俭,孩子的感受肯定是不真实的。如果让我们的孩子站在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的河边,庄稼和树木都枯萎了,再让孩子描写我们的家乡环境多么优美,自己的家乡多么可爱,抒发的感情肯定是虚假的,写出来的文章肯定是矫揉造作。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去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发现我们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的对我们的家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对我们生活的环境才有真正的关心,对我们教师和长辈才有深切的敬重。

总之,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既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国家教育的责任,它既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更是学生将来成才的重要基础。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一点一滴影响学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做真人,做真事,做好事。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的思想人格教育 下一篇:关于语文教学中“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