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孩子不懂爱”,还是“父母皆祸害”?

时间:2022-08-04 12:15:05

是“孩子不懂爱”,还是“父母皆祸害”?

震惊!一个拥有28910名成员的网络小组竟然以“父母祸害”命名,群体性地将父母形容为“祸害”,并在网络上声讨父母们的种种“罪责”……

诧异!这个网络小组的成员大都生于1984年之后,父母多为小学教师并极不擅长使用网络……

追问!一方面是认为把一切都献给了孩子的父母, 一方面是对父母的爱“深恶痛绝”的儿女,这场“战争”到底是谁的错?到底为的是什么?

追踪一:话说“父母皆祸害”的由来

“父母皆祸害”一词出自英国作家尼克・霍恩比的小说《自杀俱乐部》,书中讲述少女杰丝在姐姐出走后,与陷入神经质的母亲及任教育部长的父亲关系愈发紧张,杰丝在小结自己失败的青春期时,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皆祸害”。2006年,上海一家英文报纸的记者张坤将这本小说翻译成中文,并推荐至豆瓣网。

2008年1月,一名豆瓣网友邀张坤加入其新成立的名为“父母皆祸害”的网络小组,并希望她能够担任这个小组的管理员。作为资深豆友,张坤并没觉得这个小组离经叛道,欣然接受了任命。

追踪二:回眸:“父母皆祸害”的走红

在“ 父母皆祸害”网络小组中,成员们自诩为“小白菜”。对于这些自认受“悲惨”经历影响至今的“小白菜”们而言,父母就是“祸害”,而家更是“世界上最没法谅解的地方”……

别看“小白菜”们的口号偏激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其核心却还是“代沟”的老话题。在这个越来越强调话语权的年代,“80后”们不再忌惮来自父母的呵斥,他们已经找到了一个可以充分表达内心世界的乐土――网络,这里是父辈们并不擅长闯入的世界,有与自己经历颇为相似的同类。于是,在现实生活中受伤的“小白菜们”就在虚拟的自由中牵手,拥抱,相互取暖并感受群体给予自己的力量……

开始有记者关注这个“离经叛道”的群体,“父母皆祸害”也因为媒体的广泛报道而成为网络流行语。随着《父母皆祸害》一书的出版,豆瓣网的“父母皆祸害”小组更是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一场关于子女教育问题的激烈争论随即展开……

追踪三:历数“父母皆祸害”的原罪

罪状1:直接肉体伤害――体罚严重程度从皮开肉绽到送进医院,这是中国家长对孩子最普遍的伤害形式。

罪状2:间接人格伤害――以辱骂孩子、侵犯孩子隐私权为主。这种对人格的伤害远比对肉体的伤害要影响深远,虽然肉体伤害往往也伴随着人格伤害,但故意的人格侮辱、刺探隐私,会更集中地对孩子尚不牢固的自我认知、世界观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罪状3:家庭状况造成的情感伤害――父母间的矛盾、争吵、家庭暴力,或对孩子不关注、冷漠造成的伤害。

罪状4:试图控制孩子的人生――这一类型的伤害大多出现在成年或接近成年的“小白菜”身上。对尚在就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一般表现为粗涉就学选择;对进入工作或社会生活阶段的“小白菜”来说,表现为逼婚,强制划定其工作地点、类型,甚至试图控制其经济。后者与一般“家庭纠纷”的显著不同,他们利用子女的“孝心”与同情心,单方面满足自己的经济、情感需要。在小组的案例中,最严重的甚至已上升到谋夺子女财产的地步。

罪状5:其他――猥亵子女、性别歧视及其他精神伤害。

追踪四:且看对“父母皆祸害”的回应

回应一:那些孩子太无德

网友发言:当我们的父母听到这样恶毒的言论时,怎能接受得了?这不等于拿把刀直插父母的心脏吗!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农夫与蛇》的故事!

媒体调查:被调查者40%是“80后”。结果表明,51%的被调查者认为,该小组的做法不可取,实属“不孝”;42%的被调查者表示可以理解,但认为他们的做法太偏激;还有7%的人认为他们这么做肯定有理由,毕竟有那么多人加入了他们的讨论。

回应二:那些父母太无知

网友发言:不是我们不懂得孝顺,是我们的父母简直无法让人忍受,他们觉得生养了我们,就有权利对我们的一切指手画脚,全然不顾及我们的感受。我们是人,是有独立思想的人,不是任父母们随意强加个人意志的傀儡。我真的感觉父母们对教育方面的知识太缺乏,甚至到了无知的地步。

媒体调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对以“70后”“80后”为主的3120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9.6%的人坦言与父母有矛盾。

回应三:父母孩子都很难

“50后”网友发言:“为了孩子我们孟母三迁,哪怕每天我自己的交通时间增加了一倍”;“为了孩子,我们几乎失去了交际”;“为了孩子,我放弃事业,甘心成为单位里的边缘人……”“孩子小时候,为他的健康操心;上学了,为他的学业操心;工作了,为他的生活操心;结婚了,在我们该享受生活的时候又要替他们分担带孩子的责任,我们的一生都给了他们……”

“80后”网友发言:“父母们总说爱我们,但是他们却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我们身上,而不管这种强加给我们造成多么大的痛苦!”“请好好想想,如果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最亲近的人从来没有表扬过你一句,而只会指责你这个,指责你那个,把他们的很多不如意都归结到你身上,这样的日子是人过的吗?”“我们不是不知道该孝顺父母,但是在父母们心目中如果孝顺他们就必须按照他们设计的路走,那我们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

50后与80后,这两代人分别出生、成长、思想定型于中国社会的前后两个完全断裂的30年。裂缝之间,激荡着左与右的博弈、退与进的拉锯、集体与个人的冲突、物质与精神的失衡、经济基础与上层社会的位移……他们成了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既亲近又最疏远的父与子、母与女。

数据汇总:父母真的是“祸害”吗

“父母是祸害”小组成员的父母多数是50年代出生的人,因为历史及现实的多种原因决定了这批父母极其不擅长网络操作。正因为此,发生在豆瓣网上的这次关于“父母皆祸害”所引发的争论,实际上成为了一场没有家长们参与的、没有对手的“战争”。孩子们用“父母皆祸害”这样一个极端的小组名字,向我们反映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现在的家庭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父母真的是祸害吗?”

“80后与50后真的无法容忍吗?”

“孩子们到底是否愿意与父母们融洽相处?”

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走进“红网”的调查。

1.你与父母相处如何 (共424票)

关系融洽,其乐融融:81票;19.10%。

偶尔争吵,关系一般:200票;47.17%。

交流不畅,常发生冲突:125票;29.48%。

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几乎不能对话,父母就是“祸害”:18票;4.25%。

2.最易发生争吵事情大调查(多选)( 共619票)

偷看隐私:59票;9.53%。

反对早恋:33票;5.33%。

沉迷游戏:46票;7.43%。

父母说教:219票;35.38%。

衣着打扮:31票;5.01%。

学习成绩:101票;16.32%。

说不清:130票;21.00%。

3.和父母争吵之后你会怎么办?(共419票)

认识自己错误,并向父母道歉:35票;8.35%。

找父母沟通到和好:94票;22.43%。

离家出走:11票;2.63%。

心里充满怨恨,冷战:112票;26.73%。

坚持到父母知道错误:54票;12.89%。

其他:113票;26.97%。

4.争吵之后,父母会怎么办? (共414票)

认识错误向我道歉:13票;3.14%。

找我沟通直至和好:117票;28.26%。

将我暴打一顿:16票;3.86%。

边教训边哭:42票;10.14%。

冷战:42票;10.14%。

一直坚持到我承认错误:143票;34.54%。

虽然知道是自己错了,但是拒不认错:41票;9.90%。

5.如果能和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恢复融洽的关系,你会感到高兴吗?(共417票)

很高兴,终于能得到父母的理解了:259票;62.11%。

还行,不争吵就好:121票;29.02%。

和他们无法进行沟通:37票;8.87%。

6.静下心来想想,你能理解父母的苦衷吗?(共418票)

完全能理解:182票43.54%。

能理解一部分,但我渴望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226票54.07%。

完全不可理喻:10票;2.39%。

7.你是否同意“父母皆祸害”的观点? (共422票)

同意:16票;3.79%。

部分同意:103票;24.41%。

反对:153票;36.26%。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39票;9.24%。

子女怎么可以这样说父母呢:105票;24.88%。

我是酱油党:6票;1.42%。

8.在你心目中,理想的父母该是什么样子的?(多选) (共1241票)

能心平气和与子女沟通:264票;21.27%。

和子女的关系类似朋友:204票;16.44%。

理解、包容、爱:267票;21.51%。

思想要与时俱进:132票;10.64%。

不要在小事情上纠结:161票;12.97%。

子女遇到困惑时要给予指点:213票;16.92%。

9.假如有一天你做了父母,你能达到上述要求吗?(共421票)

当然能,必须的:114票;27.08%。

说不准,尽力而为吧:266票;63.18%。

呃,这个……:21票;4.99%。

到时候再说:20票;4.75%。

10.你认为造成父母与你分歧的真正原因是?(多选) (共775票)

经济压力大,父母苦于改变不了现状:117票;15.10%。

教育原因,父母缺乏教育知识:185票;23.87%。

性格原因,他们太暴躁:127票;16.39%。

生理原因,他们更年期:37票;4.77%。

社会原因,工作压力大,无处发泄:93票;12.00%。

家庭原因,从前父母接受的就是如此的教育:109票;14.06%。

其他:107票;13.81%。

观点碰撞:孩子不懂爱VS父母皆祸害

正方:万晓阳(媒体人,时评作者)

反方:网友“馨”(豆瓣网豆友,“父母皆祸害”救助志愿者)

方式:新浪博客vs豆瓣网帖子

一:“父母皆祸害”小组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万晓阳:应该说,这一群年轻人把社会的价值观扭曲了,对此,社会价值取向的引导者难逃其责。

“父母皆祸害”小组的出现,是一种处于叛逆期或者不成熟期的年轻人内心对于自由的渴望和父母的管束之间形成了矛盾后的表现,渴望极致的无拘无束的自由。但是,对任何自由的崇尚,都需要有一个根基。正如老子所言,万物皆有规律,任何游戏都有它的规则。“枝叶不修,难成大材。”没有了约束力,也就容易失去方向,那种随心所欲的自由,极容易让他们走上极端的道路。

网友“馨”:说“小白菜”们“渴望无拘无束的自由”是天大的冤枉。

我们在救助“小白菜”们时发现,他们中的很多孩子,能够找到一个可靠的人来倾听他们内心的痛苦,就已经非常满足了。他们有的只是求爸爸妈妈能够不翻看他们的日记,别不打招呼就烧掉他们的私人物品,能够让他们看一本课外书而已。我看到的小组里的孩子,父母们给他们的空间极其有限,是完全控制和令人窒息的,我真为孩子感到心疼,为做父母的感到难过。

二:一个孩子指责父母是“祸害”,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

万晓阳:父母对孩子更多的是爱与责任,我们不能就凭父母说了一句让我们不中听的话或者做了一件让我们不中意的事,就断言“父母皆祸害”。且不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父母如此评价,就足以证明我们还很不成熟,还没有完全的看清自己父母的心,还没有分清是非。

网友“馨”:当你走近这些几乎被毁灭的孩子们的时候,你就不再会怨恨他们了。这些孩子们的反应,是发自本能的,是任何人受到这种对待都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都是合理的。我们关键要看孩子的这种情绪反应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产生的。

当一个孩子被父母的“爱”折磨得不想活了的时候,你还会期望孩子原谅父母吗?你还会责怪孩子心智不成熟吗?你还会要求他能分清是非吗?他是应该原谅父母,是应该心智成熟,也应该分清是非,可是,他尚不具备这些能力,这是谁的责任呢?

三:“小白菜”们埋怨父母皆“祸害”就是大言不惭!

万晓阳:由于西方文化在国内的迅速传播,很多人开始向往那种所谓的无拘无束的自由,但他们只看到了一方面。西方年轻人18岁以后开始独立生活,摆脱了与家庭的经济链条,自己养活自已。而这些所谓“父母皆祸害”小组的成员们,则手里拿着父母的钱,嘴里却在父母管束得稍微不如意的时候,大言不惭地埋怨着“父母皆祸害”。

网友“馨”:在小组里我们看到,孩子们是在父母的手中控制着、摆弄着慢慢长大的,他们确实应该明白很多道理,可是父母们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于是,他们便被培养成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甚至连他们自己都厌恶的“废物或败类”,这是很令人痛心的。可悲的是,我们的社会就像一家生产这类“产品”的工厂,我们的家庭很可能就是生产这类“产品”的一个车间。我们生产了这些“产品”,却又讨厌这些“产品”,这就是当下的现状。请问,产品有问题,我们能怪“产品”吗?

专家指导:孩子要和父母一起成长

指导意见一:孩子们要学会反思,不要走火入魔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

首先,我非常理解“小白菜”们,我觉得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其本身是很有价值的。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够注意,学会反思,不要走火入魔。走火入魔只会伤了自己,也伤了别人。

“小白菜”们对教育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它的价值就在于“错误的家庭教育会伤害下一代”。但是,如果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父母都是祸害孩子的”,这就走向谬论了。所谓“一代更比一代强”,就是孩子要超越父母,而不是把父母贬得一无是处。孩子们一定要学会反思,然后超越父母。

和父母一起成长,这才是最关键的!

指导意见二:我们要教育孩子们什么

卢 勤(知心姐姐,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父母到底要教育子女一些什么?我个人认为不需要很多,但是一定要让孩子们记得住、忘不了、用得上,所以我创造了“快乐人生三句话”和“幸福人生九个字”。

三句话中第一句是:“太好了!”给孩子留下金山银山不如留一个好的心态,如果一个人看到什么都能说太好了,这个人就永远有快乐。所以好心态首先从父母开始,而父母们的快乐会感染孩子,使孩子自信快乐!

三句话中第二句是:“我能行!”人要想成功首先要相信“我能行”才会真的行,“我能行”是谁培养的?家长培养的。家长老说孩子不行,孩子笨,到后来孩子真就不行。反之,家长说这个地方孩子“行”,慢慢地孩子真的就可以“行”。优秀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鼓励出来的。

三句话中第三句是:“我帮你!”改变情感就改变了生活,你要让孩子一生幸福快乐,一定要让他学会关爱别人,孩子们在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感觉自己有用,就会很兴奋,随之责任感、责任心就都培养出来了。

幸福人生九个字是“你真棒”“我要学”“我思考”。教给孩子“你真棒”,是让孩子在为人处世上懂得多看别人的优点,从而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我要学”是将以往的“家长要孩子们学”,改成“孩子自己主动想学”,如果在主观上发生了改变,效果肯定是完全不一样;“我思考”是要我们这些做父母的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通过思考后得出答案。一个人面临择友、择校、择业、择偶都需要选择,这是一种能力。如果我们老替孩子选择,孩子就没有选择的能力,就会一辈子会依赖你。

指导意见三:要“孝敬”不要“孝顺”

徐景安(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主任)

我认为,应该将“孝顺”父母改为“孝敬”父母。让孩子一切服从父母、顺从父母,是难以接受的。但要不要孝敬父母呢?我认为这是做人起码的准则。人应该讲权利,也要讲责任。在权利上,人与人是平等的;而责任是不讲平等的。坐公交车,我们都有坐的平等权利,但是有老人、小孩、孕妇时就要让座,这就是责任。

父母有养育孩子的责任,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一切,从这个意义讲,父母就不是普通的朋友,朋友没有义务与责任为你付出。那么,孩子就有孝敬父母的责任,孝敬来自感恩、知恩、记恩,父母给了你生命,并把你养大成人,这是天底下最大的恩。连生育的恩都要找理由消解,那世界上还有什么恩?

编后语:“父母皆祸害”小组的成员只是非主流的极少数,但刺眼刺心的字眼,却反映出了两代人之间因沟通不畅、尊重不足所造成的伤痛。当我们撇开偏激的言语,为人父母者应该有所省思:“我们给予子女的到底是什么?”而心存怨恨的子女,在“控诉”之余,也该努力反思自我:“难道我们真的就没有错吗?”

在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犯下错误,而是缺乏面对错误的勇气和改正错误的决心。

在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智慧不是自己永远做正确的事情,而是能够包容别人的错误。

父母与孩子,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搀扶着一起成长,亲情才能够更加灿烂,更加美丽……

上一篇:我们该怎样与父母相处 下一篇:苏瓦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