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全球竞赛 中国能折桂几何

时间:2022-08-04 10:11:33

新媒体全球竞赛 中国能折桂几何

媒体影响全球发展大趋势

自工业革命以来,使人类社会发生特征性转型的强大动力是信息革命。其中给人类社会带来最大震撼力的事物,可以说是新媒介。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是创造了“在轮子上奔驰的人类”的话,那么则可以说,信息革命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是创造了“在新媒介上腾飞的人类”。

当今世界,堪称新媒体竞争与决胜的世界。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凝聚及辐射的信息科技不仅以网络传播、移动传播、互动传播、公民传播引发了既往世界信息传播格局的剧烈振荡;也不仅以电子商务、淘宝购物、手机支付、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改变了人们既往的行为方式和生存条件;还不仅以上述种种创造了新的产业形态及经济增长方式,引发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而且,国家间的网络渗透、网络煽动、网络攻击、电子战争等,还成为决定国家命运及国际安全的重要利器。[1]同时,决定当今人类能力提升及整体发展趋势的四大科技“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纳米科技、认知科学”还呈现聚合、关联发挥效能的特征。即便是近来议论火热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上,也是与上述四大科技密切关联的产业升级。可以说,新媒体大赛是每一个国家、民族都面临的一场新的竞赛。谁跑在最前面,谁就拥有了对未来世界发展更大的主导权与主动权!

用激情与智慧实现超越

新媒体今天如此深刻、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的社会与生活,而且,数字化的魔盒还在不断变幻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新媒体”,都注定使人们对新媒体的研究一浪高过一浪。

世界范围内的新媒体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今,已经历了40年左右的发展。记得笔者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在日本东京大学、上智大学初涉新媒体研究的时候,“新媒体(New Media)”还是一个国人极少知晓的概念。所以,归国后以迫切的心情,写了《世界大众传播新潮》一书,传递了西方传播界的“新媒介”的诸种信息,并在《序》中寄语:“我们所处的/无疑是传播的世界。我们所知的/未必是世界的传播。愿本书成为一扇/新知的窗口,透进/秋的信息,启迪/春的思索。”[2]

今天的世界已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开放”已经使我们深深懂得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智慧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产生的珍贵价值。当今世界,人类的智慧、各国的智慧,无不在向新媒体集聚,希冀尽可能开发新媒体的潜能,创造过去未曾有过的今日,再创造今日未曾有过的明天。为此,我们尤其需要放眼世界。

放眼全球,在新媒体的万国超级大赛中,我们看到,目前我国已被拉开了一段距离。主要表现在,产生新媒体巨大效能的诸多核心元素——原创技术、原创产品、原创内容、原创服务,是掌控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手里。不过,我们也要有信心地看到,与工业革命的社会历史阶段相比,新媒体时代各国的起跑滞后相差不算太远。这对中华民族无疑也是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值得庆幸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有力倡导下,“创新”“原创”已经成为激励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

在新媒体的全球竞赛中,中国折桂几何?而要想缩短现存的差距,并有所超越,每一个有志之士都应奋发进取。为此,它要求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激情与智慧,站在这场竞赛的最前沿去瞭望、观察、思考,激发创新的灵感!

作为努力之一,我们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大学文化繁荣与新媒体发展研究基地,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吴信训工作室的研究团队,在持续推出了《新媒体与传媒经济》《国际视野下新媒介研究的沿革与动向》《全球新媒体的发展动向》《新媒体蓝皮书》等论著外,还历经4年时间,策划推出了一套“国际新媒体产业瞭望丛书”,首期出版了《美国新媒体产业》(已两次修订出版)《日本新媒体产业》《印度新媒体产业》《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的数字出版产业》。该丛书以大量第一手资料,对相关国家、地区的新媒体产业发展,首次在国内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研究,每一位作者也都具有在该国家实地访学与调研的经历。同时主持出版了“新媒体系列译丛”,首期已出版《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字母表效应——拼音文字与西方文明》《新媒体研究手册》《新媒体理论(第二版)》。我们推出这一系列书籍,以期能推动相关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

在实践原创中寻求突破

实践出真知。作为一个高校的新媒体研究者,能否在实践中实现理论上的原创探索设想,推进科研成果向教学层面、产业层面转化,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既使我们团队师生得到切身的锻炼,也希望给学界业界的实际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这是我们的努力之二。

伴随着互联网、移动网科技发展的进程,我们的团队努力运用新媒体科技手段,在原创内容、原创服务创新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如:

学术资源数据库创建探索。2007年开始创建了“传媒经济·中国http://.cn/”数据库网站,全面实时收录反映世界各国在传统媒体领域(含出版、报刊、广播、电视、电影)、新媒体领域(含互联网、数字电视、IPTV、手机、新媒体与文化艺术)等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该网站在技术上也不断升级,并可实现全网站用52国语言实时翻译。2011年更名为“新媒体经济·中国http://.cn/”。

实验性视频网站创建探索。2008年在我主持的《“数字电视新闻博览台”传播新模式建构研究》课题研究中,首次站在数字化传播的高度上,对传统电视新闻传播模式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并指出了电视新闻的传统传播模式存在的三大不足(这即便从当时国际电视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理论研究来看,也具有前沿性、领先性):

一是播出方式是顺时性、一次性的,常常体现为一播而过。这对于电视新闻产品的制作来说,无疑造成了加速浪费。而且在这种播出模式下,受众对电视新闻的收视往往是不可选择和不可逆转的,完全是被动式的接收,这与现代传播的“互动”理念及追求是颇不适应的。

二是对电视新闻节目资源再利用不足。人们历来认为“新闻是易碎品”,今日新闻转眼就成为明日黄花,电视新闻似乎尤甚,因为报纸尚可重新翻翻,电视新闻却一播而过不便保存。但是,电视新闻依托人类最先进的传播科技手段,快速、敏锐,尤其是形声并茂地真实反映、记载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变革,内容涉猎广泛,而且播出密度高、节奏快,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资讯的需要,同时,这些海量的新闻内容业已形成了一笔宝贵而独特的社会和文化财富。首先,从信息和文化积淀的角度来看,电视新闻书写了一部无可比拟的生动可视的宏大历史教科书。其次,由于某些电视新闻节目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以及教育等特有领域的深度报道、专题报道,客观上还提供了难得的专业资料,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相关领域部门开展科研、交流和学习。并且,由于其形声并茂、图文结合,不仅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利用得当,还可以使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如多维论文(综合运用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语言书写的学术论文)等。最后,对于学校而言,是开展电化教育的丰富资源。无论是哪一个学科、专业,可以说都能从大量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中找到生动的案例,用于教学和研究。但是,这些价值在传统播出形态下并没有很好地再开发利用,堪称浪费。

三是创造经济效益的渠道有限。电视新闻节目的传统盈利模式,还基本局限于通过吸引观众换取广告商青睐的局面。在现代传媒已呈现多元盈利模式的今天,电视新闻节目的传统盈利模式就显得颇为单一了,尚有待开发新的途径。

我们创见性地阐明了数字化时代网络电视新闻传播形态与增值模式创新路径的理念。倡导推进电视新闻传播的第三次革命——运用“库传播”原理,创建“数字电视新闻博览台”。

率先提出利用IPTV平台,把“库传播”模型应用到电视新闻的传播上,就是把原始的电视新闻节目资源按照一定标准筛选、上传到“电视新闻库”中,再巧妙地通过N级经营和加工,如经过重新编排或再次加工形成新的版面形态或新的节目形态,传输到各个电视、电脑、手机等传播终端,提供个,形成规模效益,就可以实现全方位的增值。[3]

同时,创建了实验性视频网站“新视界新闻博览台(http://.cn/)”。在这一视频网站上,我们率先利用2000年至2007年全国获奖电视新闻节目资料,重新编排成“时政”“经济”“社会”“文化”栏目,构成“经典新闻博览频道”,观众可以随时随心点播其中的节目;运用电视新闻资料,构建“史上今日”频道,可以点播查看共和国历史上发生在“当日”的重大事件。推而广之,如能不断整合丰富完善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影像节目资料,就能构成一部具有长效的、十分有利于普通大众方便应用的、形声并茂的人类社会文化史巨著。

为有利于培养适合未来手机视频传播新规律需要的人才,我们在网站上别具匠心地开辟了“120′”频道,组织培养学生建构、表达视频题材内容的能力。联合持有国家首张手机电视拍照的上海SMG东方龙新媒体公司和中国移动,发动国内近20家著名新闻传播院校,相继开展了“‘迎世博’手机祝福视频短片大赛”、创办手机电视栏目《职场》等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有关栏目也逐步演进为手机电视频道中正式运营的栏目。

学生作品数字公共交易平台创建探索。综观当今世界,中国与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比较,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软肋就在于缺乏原创力,缺乏原创作品!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原创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二是原创作品的社会价值认可与激励机制不力,三是原创力与原创作品源泉的开掘不力。那么,原创力与原创作品的源泉又在哪里?毋庸置疑,重要的源泉来自千百万大学生。于是,我们尝试用新媒体科技,充分开掘大学生的原创力与原创作品。

2012年新年伊始,我带领团队自主开发创建了“菜鸟创意市场”网站。“菜鸟创意市场”网()是我国首个主要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综合类创意作品的网上交易平台,涵盖了书画类、设计类、影视类、音乐类、剧本类等多种艺术作品范畴。每个大学生都可以给自己的原创作品进行自主定价,接受市场的检验;“菜鸟创意市场”将会为每个上传作品的大学生颁发作品认证书,以有利于对其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菜鸟创意市场还会不断策划各种活动,联合社会媒体等机构,用多种方式推介优秀作品,促进社会充分认识大学生原创作品的价值,让优秀作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助力菜鸟腾飞变凤凰的摇篮,以有利于尽情释放中华民族的创意才能。同时,也推进了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的创新。

2012年6月14日,“菜鸟创意市场”在第1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论坛新闻会上亮相。网站时,还同时揭幕了以“汇聚百万大学生,开创高校原创新时代”为主题的“2012全国高校艺术类毕业作品拍卖大赛”。以“菜鸟创意市场”网站为平台,面向全国高校毕业生征集美术类、设计类、摄影类、影视类四大类毕业作品。“菜鸟创意市场”的,引起了场内媒体记者和听众的一片掌声。中国日报、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瞭望》周刊、《社会科学报》等多家媒体做了相关报道。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广播电视艺术系迅速把该平台运用到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中。策划了“大爱上海”学生微电影活动,结合专业特点,在全系范围内,通过以指导老师带队,学生分团队拍摄系列剧情短片的方式,紧贴“大爱上海”这个主题,注重创新、深入生活、以小见大,向社会传达富有特色的上海精神。师生们以高昂的创作激情,创作出近百个短片脚本,投入拍摄。一些在网上展销的大学生作品已经开始得到有关专业机构的青睐。如我校有一名学生的原创歌曲已被中国移动音乐基地相中并签约购买。

上海大学校领导还组织相关学院、部处领导召开了“公共艺术建设的大学生参与推进工作会”,进一步凝炼了“菜鸟创意市场”的宗旨与价值、理念与措施、艺术表现形式、题材规划等内涵。

国内一些相关院校闻讯后,均表达了愿意共享该平台开展合作的意愿。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媒体融合的专家教授在来访中观摩了该平台后,也给予了高度赞赏,并建议能同时做成英文版,以便国外的学生也能参与其中。

此次大赛至2012年11月中旬止,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近20所高校参赛作品400余件,经过学生评审团、专家评审团两轮评审,共产生了59件获奖作品。2012年12月18日晚,2012全国高校艺术类毕业作品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大学隆重举行。上海交通大学许洁同学凭借公益短片《与爱同行》荣获“大爱上海”最佳短片奖。该片用朴实而感人的镜头记录了一名大学生暑假时在上海某社区做义工的经历和感受。

北京大学周圣葳同学凭借其作品《独生子》荣获全国影视短片类一等奖。该片通过艺术化的情感表达和独具匠心的情节设置,以及成熟的场面调度,生动地描述了当代90后独生子怎样面对家长溺爱时的控制欲与对自由独立向往的冲突。

以上种种,只是我们作为一个新闻传播学人,面对新媒体全球大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所做的一点探索。我们期望和各兄弟院校的同仁共同不懈努力,充分利用、开发新媒体的巨大潜能,不断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向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吴信训.国际新媒体产业瞭望丛书·总序[M].中国广播出版社,2012.

[2]吴信训.复旦新闻与传播学译库·新媒体系列总序[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吴信训.“数字电视新闻博览台”传播新模式开发研究[J].新闻记者,2008(3).

(作者为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院长,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大学文化繁荣与新媒体发展研究基地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作为一种道德品质的“公” 下一篇:编辑出版学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