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唐文学作品中的“窈窕”与“变异”

时间:2022-08-04 08:38:09

先唐文学作品中的“窈窕”与“变异”

摘要:在《诗经・关雎》中古代智慧的先民第一次将“窈”与“窕”合用,出现了“窈窕”这一词。在先唐文学中,不同篇章,不同语境中,“窈窕”词义不同,丰富灵活。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窈窕”失去了含义的丰富性,变得单一,甚至是“曲解”。这是“窈窕”遭遇的尴尬,同时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关键词:《诗经・关雎》 窈窕 女性

一、“窈窕”的本义

从形上看,窈、窕都与洞穴相关《说文》:“穴,土室也。―凡穴之属皆从穴”朱起凤《辞通?窈窕》条:”窈窕字皆从穴 取其幽深义”

从义上看,窈,《说文》:“窈,深远也。”《老子》第二十章:“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王弼注:“窈冥之叹,深远不可得而见也。”又《广雅?释诂?三上》“窈,深也。”窕,《说文》:“深肆极也。”王筠《说文句读》:“深肆,盖即深邃。”《尔雅?释言》:“窕,肆也。”

二、“窈窕”的引申释义与举例分析

(一)幽静闲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一开篇就交代了男女主人公,同时也为读者设下了悬念,到底是怎样的一女子,让君子这般迷恋,辗转反侧,夜不能眠。从此“窈窕淑女”成了中国文学作品中和现实生活中理想中女性的代名词。连电影《My Fair Lady》在中国也被翻译成《窈窕淑女》。

“窈窕”的本义是“深远”的意思,在《关雎》的作者眼中,眼前的“窈窕淑女”气质非常的脱俗,似有良好的修养和高尚的品德,因此有用“窈窕”一词来形容“淑女”深厚、深远之德性。

(二)妖冶的样子

进入战国以后,“窈窕”一词的含义开始发生演变,它有时不是指幽静闲雅,而是指妩媚动人,妖冶的样子。“窈窕”一词意义的这种演变,在《楚辞・九歌・鬼》已经有诗句可证:“若有人兮山之阿,敖薛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子兮善窈窕。”。“窈窕”,在这里指的不是幽静闲雅,而是身穿奇装异服,转盼流光、面带微笑的妖冶形象,和它在《诗经》中的内涵已经有很大的差异。1

另外,在《汉书・杜钦传》中也曾出现”窈窕“,“必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这里也是指女子文静美好的样子。在李斯《上书秦始皇》:“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在《后汉书・列女传》所载的班昭《女戒》中也可以见到:“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这些都用到了“窈窕”一词。

同样都是“窈窕”二字,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其所表达之意却不同。由《诗经》中的“幽静闲雅”到战国许多作品中的“妖冶妩媚之态”,主要是由于时代的原因。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时期,争霸不断,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窈窕”所引伸出来的放肆之义便日益受到重视,在用“窈窕”来形容女性时,往往取其这方面的意义,窈窕美女多是风情万种的轻佻之人。

“妖冶”风情万种的轻佻女性,从某个侧面暗指了那些朝秦暮楚的谋士,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这些谋士与那些不守女德的“妖冶妩媚”的女子一样,这些女性们出丧失了尊严,谋士也丧失了人格。这两者之间不无共同点。

(三)幽深的样子

幽深的样子,是取“窈窕”的本义。多用来形容山水等自然景物或是土木建筑等。例如在孙绰的《游天台山赋》中有这样的诗句:“邈彼绝域,幽邃窈窕。”幽邃窈窕是同一符合的形式,都是指天台山幽深的样子。另外,在班固《西都赋》:“步甬道以萦纡,又窈窕而不见阳。”在这里主要指建筑物的深邃的样子。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也曾有云:“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在这里“窈窕”是幽深、深远的意思。在这句对仗工整的诗句中,“窈窕”与“崎岖”相对,意思也为同义词,都比喻世事的险情和人生的困难。“幽深的样子”既是山水的写照,又是诗人一生的写照。他特立独行,遗世独立,诗人是自由的,也是痛苦的。

三、“窈窕”的“变异

自从“窈窕”一词产生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的文学作品中总会出现“窈窕”的身影。时代在变化,词义也在发生变化,有的表现为扩大,有的表现为缩小。在现代社会中,“窈窕”一词主要出现在用来形容女性的身材。它的本义“深远的样子”很少被人们所使用,甚至不为人所知,而流传下来的意思也存在被“曲解”之嫌。

现在大多男性的择偶标准仍然是用“窈窕淑女”来概括,但是,他们的言下之意并不是想寻觅一位“幽静闲雅”的女子,或是“妖冶妩媚”的女性,而是说他们想要寻觅一位身材较好,苗条的女性。这里的“窈窕”似乎被人误解为“苗条”,虽然二者发音很相似,但是意义却相距甚远。从这一点上来看,古代人对于女性的审美和要求更加理性和合理一点。他们并不是非常看重外表,高矮胖瘦,而是更看重德性和品行,强调个人的修养,更重视内涵而非外表。

时代的进步,很多事物都在进步,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变化都叫做进步。对于审美和评价,个人和群体的标准更难统一和模式化。我们不能用“窈窕淑女”一个词概括了所有女性,因为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个个体也都相对应的有他所适应的个人和人群。所以,我们不能盲目更不能盲从。

结语

“窈窕”一词从古代走到现代,历经两千多年。在古代这条长河里我们看到了它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尤其是在先唐文学里,几乎奠定了“窈窕”的全部释义。但是,走进近代,我们看到的是“窈窕”一词词义的减少甚至是“变异”。我们希望我们可以尽一切努力去保护它语义的完整,更希望可以发挥创造,让其语义更加的丰满和全面。

参考文献:

[1]曹础基.中国古代文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2]版袁愈译.诗经全解 修订版[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

[3]何新.圣灵之歌:楚辞新考[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

[4]李艳红,钟如雄.“窈窕”本义考辨一与刘毓庆先生商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6).227―230.

[5]李炳海.从幽静闲雅到妩媚妖冶:―窈窕意象的原始内涵及演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193

[6]闫滨“窈窕”词义析[J].现代语文版(语言研究),2006―3

注解:

[1]李炳海,从幽静闲雅到妩媚妖冶:―窈窕意象的原始内涵及演变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5)期总第193期 链接地址d.g.省略/Periodical_dbsdxb-zxsh200105014.aspx

上一篇:对我国健将级帆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探讨 下一篇:对日本“宅文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