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公平初探

时间:2022-08-03 09:58:49

课堂评价公平初探

摘 要:课堂评价公平是课堂公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认为,可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升师德素养、提升教师课堂评价能力等四方面提升课堂评价公平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评价公平;对策

一、课堂评价公平的内涵

课堂评价的公平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态度在机会平等的基础上给予多样性、差异性的评价。[1]课堂评价公平是课堂公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课堂评价不公平的表现

1.评价数量的不均衡

李介的研究表明:在课堂中10%左右的所谓差生被提问次数只及班级平均数的一半,只及优等生的25%。教师为了维持课内活跃气氛,防止冷场局面,他们将课内80%的问题请约占学生总数20%的思维灵活者来回答,约有30%的学生没有被提问的机会。[2]由于教师提问之后一般会对学生做出反馈,也即课堂评价。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数量是不均衡的。

2.评价标准统一,缺乏差异

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下,学生被人为地划分等级,教师对处于不同地位学生的评价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对于学优生,教师会给予更高的评价,反之,则容易给予过低的评价。同样,在非语言行为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明显的倾向性。对学优生则给予更多的微笑、点头、赞许的目光等肯定,而对学困生或双差生则给予更少肯定性的肢体语言。由此可见,教师对地位高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有利于增强其自信,激发其发展的潜能,反之,地位低的学生则容易失去自信,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形成“马太效应”。

3.评价有差异而不公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表现在背书、提问、讨论、演算、实验操作等方面,而一般而言,这些评价的标准是统一的,遵循着对与错的标准。如果学生回答正确,那么就会得到教师肯定的评价,反之,则会被否定,甚至是批评。而这种评价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风格、努力程度、好奇心的强弱、合作意识、探索精神,也很少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以任务完成为取向的评价方式,看似公平,但实质是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忽略了学生之间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导致一部分学生不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影响了其积极性的发挥。

三、提升课堂评价公平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升师德修养

传统的课堂评价是立足于学生为帮助教师完成课堂任务、取得良好成绩、获得晋升的“工具”。[1]这种带有功利性色彩的学生观,必然会影响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公正性。因此,教师应将学生看作“人”,应相互尊重。只有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以学生的发展、个性化的需要等方面作为评价的标准。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应肯定学生作为“人”存在本身的价值,热情、鲜明、坦诚、宽容地评价学生,不断探索因生而异、内容具体的课堂评价。

教师正确的学生观要以一定的师德素养为基础,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首先,教师应努力做到宽容、博爱。即使与学生发生过不愉快,也需要作为一个长者去宽容他们,尊重他们。这样,教师才不会带着有色“眼镜”去评价学生,才能公平地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智力差异和个性特点,公正、客观、全面地评价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个性化地发展。其次,教师应蹲下来看学生,将学生看成平等的个体。这样教师才会客观、全面地看待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将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

2.提升教师课堂评价的能力

首先,教师应加强评价理论的学习。教师要学习课堂评价的理论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评价理论,尤其是课堂评价的言语与非言语的理论、评价的基本思路和评价技能,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其次,提高课堂评价的可操作性水平。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因此,教师应努力思考如何将理论转化为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课堂评价。以此锻炼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即观察不同学生对教师评价的反应、评价的效果如何,也可训练教师的反思能力,以不断对自己的课堂评价进行思考。再次,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由于课堂的互动性、学生的生成性、突发事件等,从而营造了一个复杂的课堂环境 。因此,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课堂评价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否做到客观公平、如何加以改善等,以提升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最后,学校应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加大课堂评价公平的培训力度,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能力。

3.关注差异,因人评价

加德纳的智力多元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包括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存在等九个范畴。因此,智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师在实施课堂评价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率,并根据学生的差异而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改善:

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因人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设置弹性化的课堂评价标准。

第三,评价内容多样化。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任务,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差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努力程度、情绪体验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4.课堂评价的主体多样化、评价的内容综合化

课堂评价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学校领导、评课者,也包括学生、班主任和上课者,以做到相互评价,相互协商、讨论,设置客观、综合化的评价依据。[3]同时,评价的内容也需综合化。一是师生之间的评价应同时考虑双方的观点,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二是学校领导应综合考虑生源分配、任课教师资源、学生学习成绩等为评价指标,对班主任进行评价。三是评课者要以上课者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反思等为评价的标准,同时,允许上课者发表不同的观点。

课堂评价不公平的现状还将继续存在,作为一个教师和班主任,我需要不断地加强课堂评价理论的学习,以提高自己课堂评价的公平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万荣根,课堂评价的公平性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2(1)

[2] 李介,浅论学生课堂参与机会不均等,[J].当代教育论坛,2006(2)

[3] 汪卫平,课堂公平:教育公平的底层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0(8)

上一篇:也谈语文拓展教学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