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教学生――一组数据的启示

时间:2022-08-03 09:02:20

让学生教学生――一组数据的启示

重庆市巴县中学 (401300)

1 教与学的现状

1.1 教师教得苦

令很多老师悲哀的是,自己在家里辛辛苦苦备课后在讲台上声

情并茂地讲课,可是学生--我们未来的接班人保持注意的时间却是很有限的。学生中有些在梦游,有些在偷偷看杂书,有些在偷偷玩游戏(在手机上打游戏,或在本子上下五子棋)等等。我们的校长有时也很悲哀,尤其是政治学习的时候,政治学习时间本来就不多,自己真诚恳切地在主席台上讲话,下面的老师却很少在专注地聆听,老师们的表现似乎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一样。足见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实在不可取。

我听过许多优秀的老师讲课,老师语言表达清楚明白,教学思路环环相扣十分严谨,教学的知识一个接一个容量极大,课堂上学生差不多都掌握了,但下课后做题却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考试效果总不令人满意。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的老师自己满意的课很多,而学生总觉得课堂没有生气,能清楚地记得的课却没有几节。这样的教学是不可能做到高效的。

1.2 学生忘得快

传统的传道办法的结局往往是学生昨天学了,今天就遗忘一大半,过一两个星期,差不多全忘光了。每次考试之后,我们有的老师很是生气,说这道题这个知识点明明是反复强调过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同学做错。很多同学也悲观地认为自己的记忆力差。其实,这是谁都不能责怪的事,因为遗忘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为了战胜遗忘,心理学家提倡及时地有间隔地反复复习。孔子不是也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吗?然而事实是,教学时间少,教学任务重,老师似乎是永远在赶进度,抽不出时间来组织复习,学生也无暇复习。有很多老师就教学生,准备错题本,把每次错的题目记下来,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很多学生也从中受益良多,但这个办法多少同学能坚持下来呢?不单如此,我们的老师还教学生边走路边回顾复习,或者边吃饭边讨论,或利用周末回家坐车的时间回忆复习的方法,但学生被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被花花绿绿的世界吸引住了,不愿意把这些闲散的时间用来复习。所以我们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永远是低效的。

爱因斯坦说过"当知识遗忘的时候,留下来的就是素质",这话固然说的是素质的可贵,但也说明遗忘知识是很自然的事。

1.3 后进生很困惑

每个城市,除了少数极为重点的重点学校以外,绝大多数的学校都不可避免有许多后进生,这常常是令老师伤神令家长伤心的一群学生,最后可能成为令家长绝望被老师放弃的学生。而据2007年7月27日《中国青年报》《谁制造了"差生"?》一文引用全国少工委一项统计显示: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达5000万人,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数。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成为家长和老师的"问题孩子"。( 文章出处:杭州教师教育网)而这些孩子往往只是成绩不好罢了,但他们有的走向了歧途,有的却走向了生命的末路。

我们的学校敢于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一类的口号,但我们的学校敢不敢提出"让每一个家长满意"的口号呢?

2 已有的经验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 1981年才建成的一所 "三流"( 三流的设施、三流的师资再加上三流的学生)的农村学校,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就一跃成为闻名全国的优质学校,其教育经验足以让每一个教师深思。

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合格"、"让每一位家长满意";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兵"教"兵"的教育方法,要求学生学习"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这和海尔集团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理念相同)。

杜郎口中学是山东边远乡镇初级中学,七八年来杜郎口中学迅速由教育教学双差校,一跃成为山东初中教育的"东方明珠",成为初中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

杜郎口中学课堂模式为"10+35"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而且学校"不准教师站讲台"、"不准教师板书"),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放给学生,力求"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教室三面墙上都是黑板,课堂上人人都争先恐后当老师,人人争着发言,课堂上,教师的"满堂灌"不见了,更多的是同学之间的研究、争论和精彩展示。

3 学生的需要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老师们都应该注意到了,但不知老师们有没有对此感兴趣过,思考过?那就是每次考试前教室里复习的情景。

每次大一点的考试时,教室里的学生总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其中常常有一个成了老师,担负起了教同学的任务,同学们并没有请教辅导老师的意思。可见,学生完全认可学生教学生的办法。我校教务处曾组织过一项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有46%的同学希望自习课时可以讨论,可见同学们也渴望讨论、学生教学生的办法。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老师们大可以放心采取学生教学生的方法。

4 教别人的意义

听别人教游泳知识,你会游泳吗?显然不会。只有你在水里不停地认真地练习正规的游泳动作,你才会真正学会游泳;有一天,你自己都能教别人了,那你确实会游泳了: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大家也知道,走过一届毕业班之后,新的学生和新的家长对这位老师普遍都比较接受。为什么呢?因为教过一遍的老师开始有经验了,对老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基本上能掌握了。这启示我们,教过别人,自己才能慢慢地真正地牢固地掌握知识。

很多偏远地区的小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老师创造出天才般的教学方法,那就是让高年级的学生教低年级的学生,这虽是没办法的办法,但殊不知这是一个极为高明的办法。为什么呢?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育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平均回忆录为:

教师讲授:5%学生讨论:50%

学生阅读:10% 学生实践:70%

视听并用:20% 学生教别人:95%

老师演示:30%(该数据摘自美国希尔伯曼《积极学习》)

从上面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自己动口动手的教学方式效果是最佳

的。我们的课堂完全可以有序地有目的地多组织学生讨论,因为"真

理愈辩愈明", 培根也说过"讨论可以使人明辨是非",而且现在的新

课标对讨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何况在讨论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

维的能力。各国的领导人不是也要经常开各种各样的会对世界大事进

行磋商吗?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从上面的数据中,自然一眼就可以看出,组织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子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孔子又曰"教学相长"。每个人天生就喜欢好为人师,正如老师想把学生教好一样, 学生自然也想教好别人。让学生当老师,自然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强化他们的学习动力,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探索兴趣。不但如此,学生在教别人的过程中,还锻炼了胆量,练好了口才,增强了与人合作的能力,更强化了所学知识。

上一篇:趣味教学一得谈 下一篇: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