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提高初中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时间:2022-08-03 04:37:38

培养和提高初中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摘 要:古诗文学习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谈了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文中的自然环境美、真挚的情感美、生动的形象美、隽永的语言美、巧妙的手法美。

关键词:审美情趣;古诗文学习;环境美;情感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20年,笔者深感古诗词学习积累对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部分也有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审美情趣,又称审美趣味,是以个人爱好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性,审美情趣来源于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又决定着人的审美标准。正因为审美情趣对人的审美观有如此重要的影响,所以,思想家和教育家们都把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既然如此,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呢?笔者认为,古诗文学习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古诗文中的自然环境美

古诗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给诗文增添了无限的意趣。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春夏秋冬、风花雪月等,都是诗人们倾情描写的对象,诗人借助它们表达了丰富的情感。鉴赏此类古诗文,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热爱美的事物,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再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寥寥几笔,就将四时之景绘出。

二、古诗文中真挚的情感美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古诗文凝练含蓄的语言,悠远深邃的意境,令人叫绝的字词后面隐含着诗人的心情故事。温馨的骨肉情、美好的朋友情、执着的男女情、浓烈的思乡情、深沉的爱国情是古诗文作品的常见题材。如,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传达出温馨的骨肉亲情;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展示出美好的朋友情;温庭筠《望江南》中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O洲”及《诗经》中的《关雎》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吟诵出执着的男女情;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描绘出浓烈的思乡情;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歌咏出深沉的爱国情。将它们整理出来,通过语文实践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蕴含其中的情感美,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继而继承和发扬这种情感美的光荣传统。

三、古诗文中生动的形象美

1.事物形象

有相当数量的古诗文把某些事物作为具体的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即诗人把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借助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人们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例如,柳树:常常表示惜别;月亮:常常用来引发思乡之愁;:常用来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梅花:常常是傲霜斗雪,不怕挫折,纯净洁白的象征;松树:常用来象征坚贞高洁的精神;杜鹃:常常象征凄凉哀伤。利用古诗文中的事物形象,制作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来培养审美情趣,积累写作素材。

2.人物形象

古诗文中展现了不少具有人格魅力的光辉人物形象。如,“万里赴戎机”代父从军的花木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朱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杜甫;“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独怆然而涕下”的陈子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千里共婵娟”的苏轼,“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等等。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内在的美必然表现到外部,产生语言和行为的美。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诗文中的人物形象美,从正面人物身上得到美的感受,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古诗文中隽永的语言美

古诗文的语言特色是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古人十分注重炼字,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表现出思想情感。应反复品读,读懂原诗词表面意义,在此基础上认真地咀嚼把握诗词中的“文眼”“字眼”,领略其中的精妙之处。

五、古诗文中巧妙的手法美

古诗文浸润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借物言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手法,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手法,并且领悟这些手法的妙处,勇于大胆尝试,敢于进行模仿写作,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又可以给学生的表情达意提供借鉴。

总之,学生通过对古诗文的不断学习、积累和运用,他们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样,既在无形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又塑造了完美人格。我们深信,随着学生思想认识的逐步加深,他们自然会把思想认识转化落实到行动上,最终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价值观。

参考文献:

刘晓燕.让古诗词教学别样精彩[J].甘肃教育,2010(10).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456。

上一篇:巧用案例构建生物核心概念 下一篇:创造让学生充分参与信息技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