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自主发展途径

时间:2022-08-03 12:33:30

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自主发展途径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体育新课标“新”进行分析, 对教师自主发展内涵;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自主发展途径论证,旨在为“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自主发展指引方向。

【关键词】新课标 体育教师 自主发展

人才强国、人才强校作为国家和学校基本战略之一。人才强固教育先行,人才强校教师先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学校的发展依赖于教师,在现行教育改革推行进程中,教师作为改革的践行和执行者,其变革和发展尤为重要。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1科个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来。给整个国民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具体、全面、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教师必须进行再学习、再发展、在提升,才能不会被社会和教育行业淘汰,也才能正真成为“传道授解惑也”者。

一、体育新课标“新”

2011年时,教育部正式颁发了“新课标”,其就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其中,我们可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所用的主要手段是对学生的身体练习,而主要内容则是课程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的核心价值追求,以此为基础设置了相关的学习目标与课程内容。

1、传统课程与新课标课程的区别。

在过去多年体育教学中,一直沿用“苏联”教学模式,随着历史变迁,“人才”内涵的扩展,国家教育方针指导思想的转变,传统课程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必须要进行教育改革,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新课标就是教育时代的产物。传统课程与新课标课程主要区别(见表1)。

2、新课标亮点。

“多、活、广、全、新”。教学方法多样化,根据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个性差异进行教学, 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学大纲灵活,过去教学大纲有“本”、“纲”、“目”,教师按部就班去完成, 而新课标给教师教授课没有具体条条框框,创新方面,给教师留有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教学内容广泛化,教学要促进学生体适能能力(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融合了体育的三基知识,同时也覆盖其它交叉学科(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领域的有关知识;教学目标全面化,过去的体育教学目标唯一,是以运动技能目标为主, 而现在要达到五个领域的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心理健康);教学过程创新化,《新课标》的实施教学整过进程,在不违反教学原则下,留给教师自、自由权的发挥空间更大,充分发挥每位教师探索和创新能力,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模式、设计。

二、体育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

1、自主发展厘定。

教师的“自主发展”,也可称“主体性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教师自我的意识和教学场景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综合过程,同时也是普遍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互相统一互相结合的发展过程。

2、自主发展途径。

(1)加强自主发展的认识。

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认识包含教师对于自主发展的需要认识,对自我曾经学习知识发展进程的认识,对自我现有知识教学方法现状和和发展程度的认识,对自我将来知识储备的补充认识。教师自主发展的基本能力,包含调研科学的能力、教育教学的能力、对问题的思考反问能力。

(2)转变自主发展的观念。

观念是影响教师教育行为的重要内在因素,也是判断教师教育行为适宜性的重要内在指标。教师自主发展的观念对教师行为的转变与改善起着直接或间接地的影响。因此,教师是否形成自主发展的观念,是决定其自主发展行动的内在条件。

(3)制定自主发展的规划。

其不仅仅是教师的认识与观发展拟订细致的规划与方案。自主发展不仅仅是教师的意识与观念,而且它更落实在教师的具体规划中。教师能否对自身的专业成长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这是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体现。

(4)实施自主发展的行为。

有自主发展行动的教师,常常能主动参加各种培训活动,能积极与同事合作,开展自主学习与进修活动,能主动发起教育活动的研讨与交流,从而真正走上自主专业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 朱 玲.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再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1(5),62-65.

[2] 刘 欣.探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自主发展[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4) ,35-36.

[3] 施家瑜, 李 哲.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4),94-97.

[4] 马琴.王京华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成人教育,2009,(1),54-55.

[5] 季浏.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上一篇:谈搞好历史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对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