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裤瑶民俗文化与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创新教育

时间:2022-08-03 05:58:31

白裤瑶民俗文化与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创新教育

摘要: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设计人才。艺术设计可以借助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弘扬白裤瑶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教育;民间美术;白裤瑶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体现。创新教育关键在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师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从而确定创新目标,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造能力,使设计教育既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和地方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又能与其他民族接轨,并且融入激烈的新经济文化时代。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胆借鉴和吸收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经验和方法。根据地方文化需求,优化办学模式,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独创自身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教学和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设计教育所面临的形势会更加严峻,如何完善自身,培养出更高标准的人才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创新教育与白裤瑶民族文化的关系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能顺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新型设计人才。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56个民族所组成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丰富多彩。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努力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民间艺术,培养出新一代的艺术人才来服务于社会。而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则更应该主动挖掘、探究和吸收民间美术之精华,引导学生设计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作品。

白裤瑶是保存传统民族文化较浓的支系,瑶语称“瑙格劳”(因男子穿白色短裤而得名“白裤瑶”)。白裤瑶目前大都聚居在广西南丹县里湖,八圩两个瑶族乡,总人口不足3万人。因此,里湖、八圩乡亦被誉为“中国白裤瑶之乡”。白裤瑶民憨厚善良、勤劳勇敢,民风淳朴,能歌善舞,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其中以原始、奇特的铜鼓文化、陀螺文化、婚俗文化、葬俗文化、服饰文化、歌谣文化和饮食文化以及狩猎、斗鸟等最具民族特色,广为世人关注。但是,对更多的人而言,白裤瑶依然遥远,模糊而神秘。时至今日,几乎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展示平台能给远方的人们乃至匆匆来去的人,提供一个可以更进一步了解白裤瑶文化细节的清晰渠道。尽管白裤瑶是一道世间少有的独特风景,但在他们与世无争的生存中,经济严重滞后总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民间美术主要产生和流传在民间,是劳动人民为适应并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而付诸手工生产的工艺美术,它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内容,也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审美理想追求。民间美术是社会文化习俗的载体,蕴涵着民族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具有浓厚的乡土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是由民众创造的实用美术,一般具有群体性、亲和性和娱乐性的表现形式,风俗化、乡土化的文化特征。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要求设计文化在吸取国内外先进理念的同时,更要体现出地方民族的风格和特色。我们开设民间美术课的目的不是培养民间艺人,而是在学习研究地方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培养现代艺术设计人才。

民间美术有全民创作的特点,真正体现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想,它的创造者是民族大众群体。如,白裤瑶的“陀螺”就是瑶胞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他们还创造了“陀螺文化”,打陀螺是他们每年都举行一次的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的大如河田柚,重1斤左右;有的小如鹅蛋,轻至二三两。制作陀螺一定要选用质地优良的坚木,它的“头”要圆滑。“打”的时候,用两三尺长的麻绳一圈一圈往上缠,一直缠到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再用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挟住麻绳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转动起来。质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术高明,转起来可长达七八分钟。比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二、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创新教育有利于白裤瑶民族文化的开拓

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我国高校设计教育适时调整方向、目标、办学体制、学科结构及教学内容和方式,将原有的工艺美术专业调整为视觉传达、工业设计、装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民族工艺等多种学科,调整后的专业学科设置更趋合理,更具活力。但由于当代艺术设计急速发展,艺术设计教育面临更为艰巨的改革和发展任务。

创新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创新主要来自于设计思维的创新,设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设计思维的发展。它既是艺术思维的形象性与科学思维的逻辑性相互整合的结果,又是理性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审美能力、个性表现和创新设计能力。我们在教给学生艺术设计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基础知识、技法训练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而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和创新能力。

民间美术是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纯朴艺术,是民族民间生产者自己创造的实用美术,也是艺术设计发展的源泉。民间美术分布广泛,深入民间,世代传承,延续不断。因此,中国的现代化艺术设计必须以民间美术为基础,重视向民间美术学习,树立发展民族化的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创造出独具民族特色的好作品,如白裤瑶的刺绣和蜡染图案,形状都是矩形和菱形,花纹的变化也不大,只是编排时稍有变动,但图形不变,相传这是瑶王的印章,而白裤瑶男子白色裤脚上的五条花纹,相传是瑶王“义勇”的五个血指印,为了和外族区别开来,瑶家妇女对这些图形是牢记心头,从八九十岁的老奶奶到五六岁的小姑娘,对这图案的千变万化是永远不会弄错的。她们要让子孙后代世代铭记瑶族的历史,永远不忘振兴白裤瑶的使命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可以这样说,白裤瑶是一个穿着自己“历史”的民族。

三、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创新教育有利于白裤瑶民族文化的传承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个性是全世界关心的重要问题。自裤瑶民间美术具有独特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不同民族的艺术都是构成本民族的艺术特征,在设计中,应广泛应用不同民族自视觉元素,借设计文化的社会性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推波助澜。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重视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把民间的优秀文化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出民族特色的现代化设计风格。设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传统与现代因时间的距离,所显现的结果似乎是相互矛盾的,然而它们之间又有着割不断的依存关系。在历史的各个阶段民族文化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时代特征,设计文化也应呈现出时代特征,必须立足于传统以时代的社会背景为基础,

实现传统设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在强调设计文化创新教育的同时,应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吸收、更新建立一个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的新的设计文化系统,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

白裤瑶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为弘扬本民族的民俗文化服务。如白裤瑶的“婚俗”,白裤瑶的婚姻是平等而自由的,建立婚姻关系不需要任何物质基础,姑娘占有绝对的自,他们能充分自由地选择对象,对较符合自己心意的男子,便可邀回家中小屋(是父母专为姑娘盖起的偏厦),经过长夜尽情细致的检验,女儿会自己选择对象。为让事态自然发展,父母一般都是有意回避,佯装不知。结婚仪式既隆重又俭朴,婚礼场面上有“换刀伞”、“歌宴”、“捶亲”、“占鸡”、“卜蛋”、“摸黑”等仪式情节,充分表现出纯真的自然情感。婚嫁不需要重金厚聘,只要亲友们能欢聚一堂,以酒尽兴即可。如果婚后需要离异,双方只要将一块白布(结婚时挂在新郎人肩上的白布)撕分为二,各执一半,族人就予认定,离婚即告成立。凡离过婚的女子再婚时,前夫往往要陪送她前往新的家居住所,祝愿她再婚后的生活如意幸福。白裤瑶的“葬俗”,如果某家的老人逝世的时间是春季或夏季,家属则将死者尸体装入棺材后,可停留在家中或屋旁,待秋冬能打铜鼓的时节才招呼亲友们前来治丧安葬。葬礼中有“打铜鼓”、“砍牛”、“哭丧”等悲壮仪式情节。墓地不讲就风水龙脉,只在墓前立上“牛角天柱”,以供死者灵魂升天。在葬礼中,凡是作为死者在婚恋时被认定了的“情人”,都被族人请去为死去的“情人”唱上一至二晚的“送葬歌”,以示对死者的深切怀念。据考古发现,在里湖乡境内,有数十处岩洞葬,有的洞内存棺达四、五十具,棺木都被阁置于“井”字形的棺架上,棺架上方有牛角形的雕饰,在棺内普遍放置着多具尸骨,陪葬品有宋至清代的钱币或刀具等。这与当今的白裤瑶葬俗不同,是何族人所为,至今仍未断论。“里湖岩洞葬”被列为广西十大考古之秘。

四、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创新教育有利于白裤瑶民族文化的发展

未来的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面对的是早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界,巨大的发展空间将带动教育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认识平台。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艺术设计创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民族民间文化的需要不断增长,由于民族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和精神资源。因此,如何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对白裤瑶地方民俗文化的保护,将其民间美术资源导入课程教学,以教育的方式去传授地方民俗文化。这不仅是对民间美术的宣传、保护与弘扬,更是艺术设计人才对白裤瑶民俗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为白裤瑶民俗文化的精神资源和艺术传统,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创新教育需要有良好的学术争鸣环境。浓厚的学术环境的形成,不只是社会的关注,学校的重视,更重要的是靠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共同营造。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追求创意,探索真谛,以求变化,以求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素质,才能生存,才能发展。随着社会演变与时代的发展,民间美术也需要传承和创新。但创新不是无水之源,而是从当代的精神需求出发,对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再发展和再创造。人们把握着人类世界的经验,按照审美的法则、规律和技巧,创造并形成了富有民族特征、地域特色和审美趣味的美术形式,传承和发展了具有极高文化艺术价值的民间美术,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也就是说,抢救与保护民间美术就是抢救与保护当代文化创新资源。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创新教育所涉及的领域宽泛,它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同时涉及多种学科。因此,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是保证设计创造力的基础,学生艺术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艺术设计的品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应有选择地开设文史、哲学、宗教、民俗、经济、社会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相关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借鉴民间艺术,首先应当切合主题。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传统艺术来表达某种意境、情感和思想,或者把民间艺术的某些元素进行变化、重组、出新,使其既具民间艺术之形式和神韵,又有现代设计之意味,既有民族气质和精神,又体现现代设计之理念。要使白裤瑶民俗文化的艺术生命得以延续、生存和发展,就要在对民间美术消化吸收、转换升华的基础上,赋予时代的活力,创造新的形式。要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现代审美情趣和现代人的心理特征,把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传统,努力开拓,从而达到弘扬和发展民间美术的目的。

总之,创新教育才是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唯一途径。只有通过艺术设计教育的观念创新、教学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敏锐的审美能力、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的新一代艺术设计人才。而白裤瑶民间美术只有保持其生态结构的完整和连贯,保持其相对独立,才能与经济产业形成良性互动,使我们的民间美术更加博大精深、灿烂多姿。

上一篇:体育教师班级管理工作现状与优势分析 下一篇:校园公益广告的语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