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生活

时间:2022-08-03 04:46:38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生活

[摘要]将数学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出发,是教师加强教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教师要把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走进生活,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来自生活,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数学来于生活,那么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课堂,使学生产生亲近感,诱发学生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但从现实的教学过程看,情况不容乐观,脱离实际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学生每天只是在反复的“类化”训练中习得机械的解题技能,而一旦面临其实际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他们往往束手无策,更别说通过数学学习来促进他们的“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解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了。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程设置大胆地改变了现行教材课程结构,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也给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数学、用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成为另一种时尚。如何贯彻新课标理念,让数学走进生活?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例题教学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

数学教学中,要多方面从生活中找数学,关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在捕捉“生活现象”中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在日常生活和会生活中寻找数学,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数学”,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数学知识的习惯。

二、导入课题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练习设计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将教学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

四、技能、思维训练“生活化”,提高数学素养

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经验,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际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上一篇:函数概念教学谈 下一篇:对物理教学评价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