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课堂资源的生成

时间:2022-08-03 04:40:02

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课堂资源的生成

新课改提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授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事实正是如此。在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范围框架,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和“生成性”,我们不应固守预设,对此避而不见或置之不理,而应该尊重学情,善于捕捉契机,并利用学生的疑惑、见解等,适度拓展,努力生成更多的精彩。

一、课堂生成资源的现状

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所课堂教学绝大多数是在自己的预设之中。甚至教学中的每句话都是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对于有些“不配合”的学生教师基本上是置之不理,或是一句话带过,部分教师认为这样教学才算好课,可见教师对的课堂资源生成能力还较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教案预设之外的手足无措,有些学生并不会按你所想,经常会看到老师为了需要的答案而焦急地等待,无奈之下只有自己公布答案来从而不影响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教师“控制”下的伪生成性教学,这种倾向往往以“热烈的”对话呈现,但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控制式的教学过程。

二、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要求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味强调课前“预设”,学生一直处于牵引状态,学生不敢言、不能自主,时时处于被动状态,就谈不上自主性和能动性,更谈不上创新精神。所以我们必须设计出能提高课堂生成性的教学过程,在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状态的基础上,为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提出多种假设,并据此拟定一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随时调整的大致框架、轮廓或者可选择的学习途径,给学生充分的学习和思维活动空间。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注重课堂资源生成。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动态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倡的新理念,它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而提出的,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会涌现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信息和问题,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计划确定的一种思路进行教学,而是应凭自身的素质,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把教学中人的、物的、精神的诸多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对之灵活地调控,积极引导教学活动不断更新,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

三、捕捉契机,精彩生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再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捕捉力,善于抓住并利用学生的疑惑、见解等,适度拓展,努力生成更多的精彩。有次我去烫了满头卷发,心里暗自得意改变了形象,可没想到第二天早晨教室,刚说了句Stand up, please. 学生们一抬头,全班竟然都乐开了花,齐呼:“哇塞,老师的头发!”我被他们闹了个大红脸,继而马上想到他们肯定看惯了我清汤挂面或一袭马尾的模样,乍一见我现在的形象就好奇得不得了。不行,我得想个办法收场。于是,我索性指着我的头说:Am I beautiful? How do you think of my hair? 学生们兴趣盎然,有的说:Yes, it’s beautiful. I like it very much. 有的说:It’s very strange. I don’t like it. 有的说,老师的头发卷卷的像卷毛狗,像金毛狮王。我听了也不恼,乘机向他们传授fluffy(蓬松的), curly hair(卷发), straight hair(直发), closely cropped hair(平头), pony tail(马尾辫), pig tail(辫子)及 fur(皮毛), feather(羽毛)等词语,还让他们指着班级里学生的头发一一辨认;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跟我学着,已全然忘了笑我的头发了。接下去,我顺利地把教学引入了正轨,既如期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在无意中拓展了不少课外内容,整堂课十分精彩有趣,意犹未尽。

四、把握时机,捕捉兴奋点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教育智慧,用教育机智去解决意外产生的问题。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并巧妙地利用这些“意外”,它们就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课堂教学收获不曾预设的精彩。那是一堂很平常的英语课,授课的内容是描述人的外形特征。如:在新授句型时,本人让学生尝试用这些句子来谈论自己的教室。学生的回答就是一个不可控制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的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学生说“There’s a blackboard.”教师这时就可以新授“blackboard”这个生词。当学生说“There’s a TV.”教师即呈现“There’s a TV near the blackboard.”这时便把“near” 这个生词呈现新授。课堂衔接自然,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单词。总之,教师要预设多种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在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适时调整预设的教学计划。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要预设一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过程。

总之,教学中教师应有充分的预设:对结果要了然于心,对过程要考虑到学生会产生哪些疑问,自己该如何引导……虽然我们不可能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详细周密,但只有充分预设,才能更有效地控制意外因素,使其不脱离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只有充分预设,才能使教师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有足够的智慧应付自如,教学策略才能如鱼得水,让我们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更要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叶澜 教育研究 2003年第9期

[2]英语课堂,因“生成”而更精彩 朱小英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6年第2期

[3]课堂教学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放出异彩 陈华忠 辽宁教育 2006年第9期

上一篇:运用数学活动 激活学生思维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