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类的提问方式与答题方法

时间:2022-08-02 10:01:42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类的提问方式与答题方法

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点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析诗情)

解答分析:这类题不重在炼字运用的巧妙,也不是对某一两句采用何种手法做分析;而是重在对整首诗的语言风格的鉴赏。语言风格类的词语有:平淡、工丽、直率、委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悲慨、洗练、沉郁、清新等等;语言特色类的词语有: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如话、平淡无奇、词藻华丽、雄健雄浑、低沉、苍劲、舒缓、悲凉。淋漓尽致等等;前者侧重对整首诗的语言评价,后者侧重对语言运用时特色上的整体评价。

另外,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是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示例:读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答案参考:(点特色)该诗语言如行云流水,冲和而不平淡,情深而不直露。(析特色)首句点明“荆吴”比邻,先说宽慰话。次句写眼前景点,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前两句平和含蓄,情不外露。三旬承上句的“渺茫”,十分自然;“何处泊”一问,含说不尽的殷切之意和关怀之情。结旬恰如巨闸顿开,将惜别之情推上顶峰。(析诗情)款款深情,浓浓别意,尽在“天涯一望”之中,“断肠人”抒离情又不在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矣。

二、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三、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感情基调和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四、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原因、理由。

答题步骤(1)发表自己的观点。(2)找到原诗中该字出现的语句,抓住关键点,分条作答。

《蝶恋花・赤花褪残红青杏小》坡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更恰当?

答:“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或答:“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清新的氛围,能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上一篇:将军赶路,不打野兔 下一篇:春日记事(四章)